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曹丕
释义 曹丕

曹丕187-226

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8岁即能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都洛阳,国号魏。死后谥文,称魏文帝。在位七年。
曹丕爱好文学,是当时文坛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和文学批评最为突出。其诗歌内容主要是反映贵族生活和感受,题材较窄,远不及曹操、曹植。但其中一些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的作品较好。其形式颇受民歌影响,多脱胎于乐府诗,以五言、七言成就较高。语言通俗而又清丽,风格华美,抒情性强。《燕歌行》是其代表作。描写细致,抒发女主人公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所贡献。曹丕也擅长散文,特别是他的一些书信尤为著名。《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或叙友情,或悼亡友,感情真挚,凄楚动人,为后世读者所喜爱。
曹丕的《典论·论文》开了综合地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批判了文人相轻的风气,认为应当“审己以度人”,克服那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陋习。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即文学创作要体现每个作者的气质,不应强求一律,气质“清浊”不同,作品的“巧拙”自然相异。并且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种重视文学的观点,同以文学创作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传统观念是相反的。曹丕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一些文学批评家有较大的影响。
曹丕的赋今存28篇,全是短篇小赋。在建安时期抒情咏物小赋的创作高潮中,他是主力之一。其中《述征》、《浮淮》、《校猎》等篇间有豪情壮语,稍见“慷慨”之气;《出妇赋》、《寡妇赋》与他同类题材的诗歌风格有些接近,哀婉凄楚,比较感人。


【曹丕】(187—226)

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公元220—226年在位。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继曹操为魏王。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后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善文学,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所著《典论·论文》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