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字
方言字用来记录方言俗语的字。如北京话“锔碗”的“锔”,见于《广韵·烛韵》。四川话中,虫、草刺人叫“蠚”,见于《说文解字·虫部》《广韵·药韵》(《说文解字·虫部》作“𧊝”)。 有些古代的方言俗语没有专门的字,往往根据读音和意义采取“形声”的方法新造。如扬雄《方言》卷一:“娥、㜲,好也。 ……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谓之妦。”妦(fēng)就是扬雄新造的方言字。又:“怃、㤿、怜、牟,爱也。 ……晋卫曰㤿。”“㤿”也是新造的方言字。
方言字又称方言俗字、 本地字。 指某个方言区的人根据汉字构造规律, 结合该方言的语音特征创造的、 只在该方言区使用的汉字。 如: 闽方言区使用的“㓣)R200606315.0147.38.13= (xeaf6,newfont03)R200606315.0147.58.9= (\\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147.58.9.bmp”字, 表示 “杀”的意思, 是按形声字的原则造出来的方言字。潮州方言的 “”表示 “不怕”的意思,是根据 “合音” 的规则造出来的方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