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散曲
释义 散曲

散曲

继词而起的一种可唱的新诗体。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 (说白)、科介(动作指示),便于吟咏、清唱,有别于剧曲。散曲兴起比杂剧要早,它是我国诗歌不断推陈出新的成果,也是国内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它部分地吸收了宋词的成就,其不少曲调即由词调演变而来,它们不但调名相同,句式也基本相同,不过词由民间发展到文人手里,从原来的单片小令增为双叠、三叠 (个别还有四叠的),不免沉缓拖沓,散曲则保留了它们在民间传唱的单调形式。散曲还受到少数民族乐曲的很大影响。明·王贞世《曲藻·序》:“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的曲调来看,如 〔者刺古〕、〔阿纳忽〕、〔唐兀歹〕 等,显然就是少数民族的乐曲。散曲更直接得力于金、元时期广为流行的民间小调、俗谣俚曲。元·燕南芝庵《唱论》:“凡唱曲有地所: 东平唱 〔木兰花慢〕,大名唱 〔摸鱼子〕,南京 (今开封) 唱 〔生查子〕,彰德唱 〔木斛沙〕,陕西唱 〔阳关三叠〕、〔黑漆弩〕。“可见这些曲调传唱地域之广。散曲最初可能主要流传于市民中间,所以有“街市小令”之称; 然从 〔采茶歌〕、〔山坡羊〕、〔豆叶黄〕、〔干荷叶〕 等曲调来看,有些也来自乡村。
散曲在元代一般被称为“乐府”或“词”。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一种由两支小令 (最多三支)组成的带过曲,但一般都将之归入小令。散曲中使用的曲调 (即曲牌),包括小令和套数在内,不过一百六、七十调,而常用的只有四十调左右。这些曲调分属于十二个不同的宫调,但小石调、商角调、般涉调中的曲调很少,而且只用于套数; 常用的不过是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散曲

散曲

北曲中没有科(动作)白(道白)、用于吟咏或清唱的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散曲】

曲的一种体式。常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一如诗词;无宾白科介(说白及动作提示),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包括散套、小令两种。散套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小令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元明两代盛行。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