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字师
释义

一字师

泛指改正他人作品中一个字或一个错误之人。明张岱《与周伯戬书》: “张乖崖以萧楚材为一字之师。弟受兄千字万字之赐,则弟当百世师之。”
●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卷三: 齐己《早梅》诗: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郑谷改“数枝” 为 “一枝” ,时人称郑谷为 “一字师”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载: 杨万里将晋人 “干宝”误作 “于宝” ,有吏在旁指出,“乃 ‘干宝’ 非” ‘于’ 也。”杨曰: “汝乃吾一字之师。” 相传唐末郑谷将诗僧齐已《早梅》诗中的 “数枝” 改为 “一枝” ,被人称为一字之师。南宋的杨万里也曾称改正自己一个错字的人为 “一字师” 。


一字师yīzìshī

“一字师”之说最早见于北宋·陶岳《五代史补》。此书载: 唐朝诗僧齐己,喜爱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送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齐己去请教朋友郑谷。郑谷看了,深刻地指出:“题为《早梅》,应突出一个‘早’字。‘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虚心接受了郑谷的意见,于是,流传下来的《早梅》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样的画龙点睛之句。当时人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又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三载: 杨万里谈及晋干宝,误作“于宝”,有吏在旁,说:“乃‘干宝’,非‘于’也。”因检韵书为证。万里大喜,说:“汝乃吾一字之师。”后以“一字师”或“一字之师”借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当的老师。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为东汉高贤严光的祠堂写过一篇《严先生祠堂记》,此文的结尾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成后他征求李泰伯的意见,李认为: 既然前两句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那么最好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承接,这样能避免局促,而使“云山”“江水”与“风”相配合呼应,文笔也更谐调。范仲淹听后,“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也有两个“一字师”: 一个是大学教师罗元贞,另一个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七律·长征》中间四句原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罗元贞发现“细浪”和“浪拍”两个字重复出现,于1951年1月写信建议作者把“浪拍”改为“水拍”。毛主席虚心接受(还有“悬崖”,作者后来改作“云崖”)。《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原为“原驰腊象”。一次臧克家向作者询问这里的“腊”字该作何解?毛主席反问:“你看应该怎样?”臧提议:“如果作‘蜡’字比较好讲,‘蜡象’正可与上面的‘银蛇’映对。”毛主席点头赞成。


【一字师】

指能修改或纠正一字,即可为师。唐末五代诗僧齐己《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谷为“一字师”。


一字师

帮别人改动诗文中的一个字而使之大为生色,便被称为 “一字师”。
此事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齐己的故事。齐己写的 《早梅》诗中有这样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在自我欣赏、吟咏一番之后,他便把诗作送给一位叫郑谷的人看。郑谷看后,评论道: 既然写的是 “早梅”,但已开了 “数枝”,怎么还能算是 “早”呢? 于是,郑谷将 “数”字改为 “一”字,诗句便成了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听了郑谷的评论,看了改过的诗句后,不觉大为叹服,马上拜郑谷为师。因为郑谷只改了一个字,所以郑谷便被称为 “一字师”。事见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一字师》。
老一辈著名的艺术家张瑞芳,抗战时期在重庆饰演 《屈原》里的婵娟,将 “宋玉,你是无耻的小人”这句台词里的判断词 “是”改为复指代词 “这”,觉得说起来有力多了,《屈原》的剧作者郭沫若认为改得好,并称张瑞芳为自己的 “一字师”,这在文艺界很久都被传为佳话。


一字师

为他人纠正一字读音,或推敲诗中一二字,被称为“一字师”。
❶ 唐“大居守李相”读《春秋》, 误读叔孙婼之“婼”“敕略切”为“敕晷切”,有小吏侍侧,言之,李相大惭,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为‘一字师’。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按“大居守李相”即李德裕,德裕宣宗时罢相,出为东都留守 (大居守),精《左氏春秋》,其误读因“略”、“晷”字形相近而致。
❷ 唐李频《过四皓庙》诗有“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之句,方干以为“作”字太粗而难换,“为”字不当,请改作“称”字,频遂拜为一字之师。见陈京《葆化录》。
❸ 五代齐己 《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时人以谷为一字师。见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
❹ 五代张迥《寄远诗》有“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之句,齐己改“白也”为“黑在”,迥遂拜为一字师。见宋阮阅《诗话总龟·评论门二》引《郡阁野谈》。
❺ 宋曾几《送汪内相赴临川》诗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句,韩驹改“中”为“深”,改“里”为“冷”,几遂以驹为一字师。见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三。
❻ 宋杨万里与同舍谈及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取韵书为证。万里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十三。
❼ 元萨都剌送濬天渊入朝诗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脍灸人口,惟山东有一叟鄙之,曰:“措词固善,但‘闻’字与‘听’字一合耳。”问当以何字易之,叟曰:“看天竺雨。”问其出处,叟曰:“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遂拜为一字师。见明黄溥《闲中今古录》一。
❽ 清乾隆中有某方伯莅浙,见文牍中有“鳖子亹”之字, 投牍于地曰:“此明明是亹字,何得误读为‘门’耶!”一吏从容援《大雅· 凫鹥》曰:“旧注:亹, 音门, 谓水流峡中, 两峰如门也。”某方伯抚然曰:“子即吾一字师也”见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鳖子亹》。


一字师

泛指作诗属文善于炼字炼句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工于炼字而成为“一字师”的佳话甚多,如唐诗僧齐己《早梅》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宋·陈世崇《随隐漫录》有:“白玉堂中曾早诏,水晶宫里近题诗。”韩子苍改为“白玉堂深曾早诏,水晶宫冷近题诗。”清《双竹居杂话》云:“沈文肃公葆桢……早年有《咏新月诗》: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足。’”后林文忠将“何必”改为“何况”,“仅此一字,便有霄壤之别”。如此等等,都称为“一字师”。


一字师yí zì shī

唐代诗僧齐已《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数”为“一”,时人称为“一字师”。(见《五代史补》卷三)后用“一字师”称为人改正一个字的人:真可谓~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十七—十八·394)


一字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通常指帮助自己改正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更贴切、传神的人。五代时,长沙有一位名叫齐己的僧人很会作诗。有一次,他带着自己做的诗,来到袁州向当时的著名诗人郑谷请教。其中有一首《早梅》诗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微微一笑说:“用‘数枝’不能突现梅花开放之早,改为‘一枝’韵味就更足了。”齐己听后急忙跪倒磕头,深深佩服郑谷的高明。从此,读书人都把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师。(见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