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拄笏看山 |
释义 | 拄笏看山比喻虽居官而有闲情雅致。宋陆游《春晚书怀》诗: “万里西游为觅诗,锦城更付一官痴。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拄笏看山事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 (桓冲) 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手版,即笏。后因以“拄笏看山”喻为官有高尚情趣。宋苏轼《苏轼诗集》二六《次韵胡完夫》:“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拄笏望西山。” 兴致 兴致兴(兴头;兴会;兴绪;意兴;心兴) 趣会 另见:情趣 趣味 爱好 志向 自得的样子 自得的样子于于 沾沾 诩诩 阳阳 曛然 逌然 抗臆 拄笏看山笏(hù):古代朝见时大臣拿在手中用以记事的手板。用笏抵着面颊遥望远山。比喻身居官位却追求一种不受约束的闲雅生活。东晋时,王徽之曾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任骑兵参军。他性情放纵不羁,身居官位却早已厌弃官场,希望过一种自由的闲逸生活。他常呆在家里不愿理事,有一次,桓冲对他说:“你在府上呆得久了,该料理一些事务了。”王徽之没有答话,眼睛直视高处,用笏板抵住面颊缓缓地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见《世说新语·简傲》)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