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喻
扩喻喻体和本体各自构成两个平行的,有类比关系的句子,中间不用喻词联系的一种比喻格。本体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又称“引喻”。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打着了狐子兔子搬家,听见闹革命崔二爷心害怕。”
扩喻又称类比。比喻之一。本体和喻体都是短句,常常组成平行句式,有的本体在前,喻体在后;有的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不用比喻词,是比喻的扩大形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本体“人有悲欢离合”在前,喻体“月有阴晴圆缺”在后。又如“一朵花,我们不大觉得它香,但是从许多花朵提炼成的香精,只要一滴,我们就感到它的浓郁了。许多诗歌、戏剧、小说,所以有强烈感人之处,和作者正确地把素材浓缩表现出来不是关系极大么!”“一朵花……我们就感到它的浓郁了”是喻体,写在前面,“许多诗歌……不是关系极大么”是本体,写在后面。运用扩喻,能把比喻的意思说得浅显明白,形象生动。参见“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