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释义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是刘鉴《切韵指南》一书后所载的律诗写作的两句口诀,成为旧来写作近体诗时运用平仄的依据。但这个口诀有其局限性,并不是十分准确严密的,不可一概而论。
“一三五不论”是就七言近体诗说的,指七言中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七言近体诗的第一字确实可以不论,即可平可仄。第三字,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必须用平,否则就“犯孤平”;若要用仄声,也必须“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第三字和第五字至少必须有一平,也不是完全任意的可平可仄。赵执信《声调前谱》说:“若仄平仄仄仄(七言则为仄仄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第三、五两字也只有一个具有灵活性。除此以外,其余句式的第三字可不论。至于近体诗七言的第五字,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不可用为平声,否则即成“三平调”。其余句式的第五字一般可不论。参见“拗”
❹。
“二四六分明”,指七言近体诗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依照格律的规则,平仄不可任意。这句口诀一般的说是正确的。只有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当第五字为仄、第三字为平时,第六字也可以用平声。在对句“救”的前提下,“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式的第六字也可以用仄声。参见“救”
❷❹。
前人也看出了这两句口诀不准确。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可恃为典要。”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