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世纪式”的现代科学家 |
释义 | “19世纪式”的现代科学家“19世纪式”的现代科学家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密(EnricoFer-mi,1901—1954)。整个生命属于20世纪,他的科学工作也都与现代物理学紧紧连在一起。1925年至1926年,他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与狄喇克各自独立地导出了费密子的量子统计法,被称为“费密—狄喇克统计法”。这是量子统计物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1926年至1927年,他和英国的托马斯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理论,被称为“托马斯—费密模型”。1933年,他提出了β衰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β衰变现象的许多特点,成为“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开创人”。他对中子引起的核反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热中子扩散的理论。1934年,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之后,费密就想到可以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他和他的助手用中子照射了几乎所有的化学元素,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发现了60多种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用中子轰击铀时,他发现了原子序数为93或94的“超铀元素”。1934年10月,他还发现,就产生放射性的效率而言,对许多元素用慢中子照射比用快中子照射更为有效。这两项发现,奠定了原子核反应堆的理论基础。1942年12月2日,在他设计并领导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使它达到临界状态,产生可控的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一成就是原子能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51年,他和他的小组在芝加哥大学的同步回旋加速器上发现了第一个核子共振态。20世纪以来,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发展得很快,把物理学家分为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两部分。可是,费密对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些还是开创性的成就。这种才华横溢的、在不同领域都能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在19世纪以前,还能普遍可见,而在20世纪中却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人们赞叹他为“‘19世纪式’的现代科学家”。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