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一种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感性的材料,包括对事物的形状、神态、体积、声音、色彩、气味等等具体形象的识记、保持和回忆。它以表象的形式存在,故又称“表象记忆”。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和鲜明性。人的记忆都是从形象的记忆开始的。 形象记忆是人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由感知到思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人感知过的事物,只有经过形象记忆,才能变成直接经验即感性认识,才能使思维等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成为可能。对文学创作来说,稳固持久的形象记忆是艺术想象驰骋飞腾的重要前提,是构成作家艺术才能的基本因素。作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可能象画家写生那样始终面对被反映的实体对象,而必须在同实际对象(作品中所要描写的人物、景物、事件)或多或少地保持某种距离的条件下,运用联想、想象和虚构,把储存在自己头脑中的那些局部的、具体的形象的印象概括起来,把一些看来不相连续的、分散的个别特征联缀起来,创造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连贯性的整体,创造出生动感人、丰富完整的社会生活画面。“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记忆与回忆》)。没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象记忆,便没有艺术想象,不会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产生。检索、提取、储存大量的生活信息,建立稳固持久的形象记忆,是作家进入具体写作过程前至关重要的准备,也是提高作家艺术才能、艺术素养的重要基础。 形象信息来源于现实生活。建立稳固持久的形象记忆,首先要求作家必须对生活进行目标明确、精细入微的艺术观察。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作家应当比普通人更加自觉地带着明确的目的和持久的耐性去注意种种生活现象,形成一个个注意中心,及时捕捉变化多端、转瞬即逝的生活现象,包括那些为普通人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不仅借助生理感官和心理功能感知它们的各种外部形貌、内部状态,而且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知识、将处于一定条件下某一个别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精细入微的酌量和比较,以把握事物特征,强化记忆,让各种生活现象千姿百态、形神各异的特点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的痕迹。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形象信息长久储存,形成稳固持久的形象记忆的重要条件。情感体验越深,形象记忆便越牢固; 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形象的印象就淡薄,难以长久储存,形成记忆。这是因为,作家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尽管有无数事物作用于他的感官,但能够触动他的情怀,引起他“心灵激动”的只是那些对他具有意义的某些事物。这些事物由于心灵的激动、激情的产生而从其他事物中分离出来,成为在作家的头脑中得以长久储存的带有某种感情色彩的形象信息,一旦写作过程中萌发了相似或相关的情感体验,记忆的仓库就会自动打开,作家便立即“看见了”过去曾使自己“心灵激动的一切” (巴金 《说〈家〉》)。所以,作家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同时,还必须用全身心去拥抱生活、感受生活,进行深刻的情感体验,舍此则难以获得稳固持久的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字形、图形,人的面貌、声音和动作形象的记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