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释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 指下棋的人。借指与某事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迷:分辨不清,不能正确判断。旁观者:观棋的人。借指与这一事物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比喻当事者往往因考虑到利害得失,而对问题认识不全面,旁观的第三者不考虑得失,头脑冷静,因而对问题看得客观、全面。也说“旁观者清”。西汉·桓宽 《盐铁论》: “从旁读者易是,其当局者则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得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 ‘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看,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 可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júzhěmí,pángguānzhěqīng

当局者、旁观者: 原指下棋和看棋的人。典出《新唐书·元行冲传》。
元澹,字行冲,是唐朝的著名学者,在当时名气很大,唐玄宗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学。
有一次,大臣魏光向唐玄宗上一道奏折,要求将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订过的《礼记》列为儒家经典。唐玄宗同意了,命元澹等人仔细校订整理,再加上新的注释,以便颁行全国。
元澹接了圣旨,就和国子监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修订《礼记》,编成五十篇,呈送给唐玄宗审阅。
唐玄宗阅后十分满意,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成绩,准备颁行。在颁行前,他把右丞相张说召来,请他看看新的《礼记》怎样。张说看了元澹他们整理的书籍,说:“皇上,《礼记》一书一向是儒家经典,现在大家所采用的,都是西汉戴圣编纂注释的本子,已经沿用了千年之久,这说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认为不必用新的注释本来代替这个经典的本子。”唐玄宗听了,觉得张说讲得很有理,便同意了他的意见。
元澹等见唐玄宗改变了主意,将自己整理注释的《礼记》晾在一边,心中十分不满,就写了一篇《释疑》的文章。在文章中,他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对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和他这次注释整理的《礼记》加以比较,以为现在的本子明显好于戴圣的本子,而那些迷信古人的人却抱住传统不放,真令人遗憾。
最后,他借客人之口,说在处理《礼记》新旧两个本子的事情上,唐玄宗和丞相张说都是当局者迷,这就像下象棋一样,下棋的人糊涂,旁观的人反而把形势、利害看得清楚。
现常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当事人往往因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不如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谚)局: 棋局。本指下棋的人往往神经紧张,看不准棋盘上的局势,从旁观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泛指人在事中往往思考不周,局外人却头脑清醒。
也作
❶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❷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局:棋局。本指下棋的人往往神情紧张看不准步数,从旁观棋的人却看得清楚。泛指人在事中往往思考不周,局外人却头脑清醒。《金瓶梅词话》二四回:“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故虽席上众人们不曾看出来,却被他向窗隙灯影下观得仔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 zhě mí , páng guān zhě qīng

当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观者指看棋的人。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用于规劝人要跳出圈外观察人和事,容易看得明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意为当事人糊涂往往看不清事情的实质,而局外人却看得清清楚楚。
也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当局者:下棋的人,泛指当事人。下棋的人不如观棋的人头脑清醒。指当事者往往看不清事情的实质,不如局外人头脑清醒。
【例】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被钱万利一指点,哪条都有毛病。幸亏没交上去,交上去就糟了。(姜树茂《渔港之春》)
也作〔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例】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要伥兄指教一二。(陈登科《赤龙与丹凤》)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