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义形态说 |
释义 | 广义形态说广义形态说语法学说之一。文法革新讨论中方光焘提出汉语词类可以依据词的广义形态进行分类,认为汉语虽然缺乏狭义形态,但汉语词性去不必一定要在句中才能辨别出来,从词与词的相互关联、词与词的结合上,也可以认清词的性质。在词类问题讨论中,胡附、广炼进一步研究了汉语广义形态的表现形式。如名词一般可同数量词结合,但不能同程度副词相结合,即 “毛巾”“粉笔”能与“一条”“两支”结合,但不能同“很”“非常”“十分”等结合。广义形态说试图通过词与词间的结合能力的描写解决汉语词的分类等问题,扩大了对 “形态”的认识视野,对后来的语法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参见 “方光焘”“广义形态”。 广义形态说语法学说之一。在文法革新讨论中,方光焘认为可从词的形态上来分类。关于形态,他认为词性不必一定要在句中才能辨别得出来。以词与词的互相关系上,词与词的结合上(结合不必一定是句子),也可以认清词的性质。词与词的互相关系,词与词的结合,也不外是一种广义的形态。在汉语词类问题讨论中,胡附、文炼进一步阐发了汉语广义形态说。文炼、胡附《谈词的分类》指出:方光焘提出的依靠广义形态辨别词性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两块墨”、“三支笔”、“四本书”,也可以说“这个人”、“那块墨”、“那支笔”、“这本书”。在这里,“人”、“墨”、“笔”、“书”既然可以和“一块”、“两块”、“三支”、“四本”相结合,又可以和“这个”、“那块”等等相结合;“道德”、“思想”、“工作”、“战争”可以和“这种”、“那些”、“某种”相结合,当然可以列入同一语法范畴,确定它们属于同一词类。假定说,就叫它名词,那么,前面可以加“一个”、“这个”、“这种”等等就是名词的形态。凭这种形态,知道“一个”、“这个”、“这种”等后面的词是名词。这就是从词和词的相互关系,词和词的结合上去区分词类。在汉语中,单词的形态变化不足以作为汉语区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正因为如此,便不得不求助于这种广义形态。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