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字书名。唐颜元孙著。一卷。其侄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做官时,曾手书此书刻石。这本书是为书写章表书判而作的,故名“干禄”。编排体例是先按四声分为四大类,次以二百零六韵分字,又有俗、通、正三体。颜元孙的意图在于抑俗扬正,但从文字学史上看,其中“俗”“通”两体可为我们考察唐代民间及公文卷牍中的新字和用字提供不少资料。
《干禄字书》文字学书。唐颜玄孙撰。1卷。此书为官吏写章表、 书启、 判状而作, 故称 “干禄”, 即“追求禄位”之意。按四声分部依偏旁排列,每字分俗通正三体。“所谓俗者, 例皆浅近, 惟籍帐、文案、券契、 药方, 非涉雅言, 用亦无爽……所谓通者, 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尺牍、判状, 固免诋诃;所谓正者, 并有凭据, 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 将为允当。”此书重视正字和通字,轻视俗字,但也不反对使用俗字。 对确立汉字规范、 研究字体演进具有一定价值。大历九年(774),玄孙侄真卿在湖州书写勒石,开成四年 (831) 杨汉公复摹刻蜀中, 遂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