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师:军队。名:名义,引申为理由。
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军队出动没有名义。比喻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师出无名❶指出兵无正当理由。《旧唐书·萧俛传》: “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 ❷泛指行事无充分的理由。《野叟曝言》第一 ○ ○ 回: “广西积孳,惟大藤峡侯大狗、田州岑濬,为害甚大……我久欲剿除; 因其现受朝职,师出无名。” ○ 师出有名
师出无名shīchū-wúmíng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源自《汉书·高帝纪上》:“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乘项羽领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之机,挥师出关东下,南渡平阴津,攻占洛阳。新城县的三老(乡里掌管教化的小官)董公拦住刘邦说道:“我听说顺从德行的就能昌盛,违背德行的就要败亡,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必遭到失败。项羽失道,杀害了义帝,必定会遭到天下百姓的唾弃。施行仁义,不一定只能依靠勇力。你可以让全军将士着素色服装,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遍告天下,讨伐项羽。这样天下的人便都会尊敬你、响应你。” 刘邦听了董公的劝告,亲自为义帝发丧,以此笼络人心。然后,打着讨伐无道的旗号,率军向项羽进攻。很快形成了一支有50多万人的大军,一举攻占了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后人将“兵出无名”改作“师出无名”,泛指要干某件事而没有正当的理由。
师出无名[兵出无名];师出有名
○师出无名shī chū wú míng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无正当的理由:~,何以服人|~,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聚而为乱|~,战事不成。也说〖兵出无名〗。
●师出有名shī chū yǒu míng出兵必须有正当的理由,也表示行事有理由:~,理直气壮|这件事~,不必顾虑|这样一来就~了,不大会有人反对。 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师:军队。名:名义,引申为理由。
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军队出动没有名义。比喻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出兵
出兵起兵 起军 起师 起卒 起戎 起旗 发兵 动兵 扬兵 兴兵(大举~) 纵兵 抗兵 角兵 举兵 作师 出师 发师 兴师 发兴 授钺 提剑 奋旅 整戈 仗义起兵:起义 首先起兵:首兵 首先起兵进行正义的战争:首倡义兵 首唱义兵 假托帝命出兵:挢发 炫耀武力,肆意兴兵:骋兵 秘密发兵:潜军 潜师 延迟出兵:缓师 出兵打仗有正当理由:师出有名 出师有名 出兵打仗没有正当理由:师出无名 出师无名 兵出无名 (出动军队:出兵)
做事不是时候
做事不是时候做事不时 作事不时 做事没有正当理由:师出无名 出师无名兵出无名 无道理地做:胡搞 乱搞 胡做 胡来 做事无目的或不看对象:无的放矢 说话做事不分场合:没里没外 做事无计划无条理:瞎抓 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蛮干 蛮作 蛮做 蛮为 单凭力气蛮干:硬干 生做 泼做 莽撞蛮干:触石决木 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暴虎冯河 冯河暴虎 凭河暴虎 说话做事过分:过火 过头 过分 没分寸 说话做事冒失,没有分寸:不知深浅 见识浅陋,做事荒唐:以锥刺地 做过了头就同做不到位一样:过犹不及 残忍狠毒,不留余地:赶尽杀绝 做事没有抓住重点:隔靴搔痒 做事轻重不分:随珠弹雀 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小题大做 不分轻重缓急,一齐下手:一把抓 做事走弯路或方法不对:贱目贵耳 舍近求远 舍近即远 舍近取远 舍近图远 舍近谋远 舍近务远 舍近治远 做事不留余地:斩尽杀绝
理由
理由头条 理论 表示理由:因(~为) 由于 作为理由:为由 争论的理由:论头 辩解或推托的理由:说辞 说词 特殊的理由:洋理 做事有正当理由:师出有名 出师有名 理由充足:无可置疑 事实确凿,理由充足:不可辩驳 理由正当充分,用词简略:义正辞约 理由不足:屈(理屈) 曲(理曲) 理亏理虚 穷短 牵强,理由不充足:勉强 理屈、害怕或惊愕:张口结舌 做事没有正当理由:师出无名 出师无名兵出无名 (事情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路:理由)
另见:道理 事端 推托 寻找
师出无名(反)师出有名
师出无名师:军队。出兵征讨而没有正当名义。泛指做事没有正当理由。原作“兵出无名”。秦朝末年,项羽、刘邦起兵反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命九江王英布杀死义帝,百姓怨言极大。刘邦行军至洛阳时,新城县的三老董公拦住他说:“我们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项羽大逆不道,杀死义帝,实为天下之贼。希望您靠德义团结诸侯,讨伐无道。”刘邦大为赞赏,接着便为义帝发丧,哀哭三日,然后号召各路诸侯讨伐项羽。(见《汉书·高帝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