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
工笔以细腻准确的笔触、绚丽多彩的文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对象主要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又称“细描”,与“白描”相对而言。白居易的《琵琶行》对商妇弹奏琵琶过程的描写,精雕细刻、极尽藻饰形容之能事,既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弹奏者的悲戚神态和弹奏动作的轻重、快慢、断续,又从听觉角度描绘了琵琶乐声的高低、急缓变化,细腻生动,声扬情溢,为工笔描写的典型范例。 文学写作中运用工笔手法由来已久。《诗经》“六义”之一的“赋”中即有它的萌芽; 盛行有汉一代的辞赋及后起的骈文,渲染铺陈,绘状夸饰,标志着工笔手法的高度成熟,其影响所至,遍及后来的诗文小说,成为文学作品写人、叙事、状物、绘景的重要艺术手段,为历代广大作家所广泛使用,亦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工笔写人的基本特点是用详尽的笔墨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以及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态细节,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工笔叙事不仅交代事件的过程梗概,而且兼顾描写事件的细微末节,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描述,使事件充实而生动,造成读者的立体感觉。工笔状物的特点在于通过描状、比拟、象征、反复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显形敷彩,真切而生动地表现物态、物性。工笔绘景则以细腻的笔触详尽地摹写多种景物的细微特征,构成或为静景、或为动态的画面,展现社会生活或自然风光的一面,选取较为完整的整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某一侧面,景物的某个片断为对象,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较为缓慢的行文速度,绘形绘色地详描细写,使对象具有生活的真实感,现实感和立体感。 工笔可与白描结合使用。常见的一是白描之中插入工笔,如鲁迅之写阿Q,以白描手法刻画其肖象和性格,却用工笔手法描写其临刑画圈的细节,加重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一是在工笔之中使用白描,如茅盾的《子夜》中对外白渡桥夏日晚景的描绘,整段景色写得极为工细,然亦间有一事一物的随笔点染,使画面错落有致、更为开阔。两者结合在散文中应用最多,常见的是工笔写景,白描写人。 运用工笔手法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切忌无目的、无重点的平均使用笔墨,以免将对象写得细碎、庞杂、臃肿; 同时须注意防止堆砌辞藻,沦为自然主义。
工笔gōngbǐ国画的一种手法,与“写意”相对,用笔工整,注重细微部分的描绘。 【组词】工笔画︱工笔描绘︱工笔花卉 【例句】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 这幅工笔画画得很好,连鸟的羽毛都画得细致入微。 【反义】写意
【工笔】与“写意”相对。中国画技法。用笔设色严谨,工整细致的画法。 工笔
工笔原指中国画中属于工细一类的绘画技法,与“写意”对称。后被移植到写作理论中,也叫做细描。它是指对描写对象,采用细腻的笔法,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这种细描,或是浓墨重彩,或是细致入微。在运用工笔描写时,往往要调动较多的修辞手段,如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等,甚至在音韵上也有所讲究,目的在于把对象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期取得浓烈的艺术效果。
工笔;公比◉ 工笔ɡōnɡbǐ 名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例〉~画法/ ~画细腻雅致/ 这是用~画出的荷花。〈反〉写意。 ◉ 公比ɡōnɡbǐ 名 等比级数中任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永远相等,这一相等的比叫做“公比”。〈例〉在等比级数1+1 2+1 4+1 8+……中,1 2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