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客里空
释义

客里空kèlǐkōng

指那些假、大、空的谎言家。典出苏联一部荣获1942年斯大林文艺奖金的话剧《前线》。
客里空,又译克里空,是苏联剧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前线特派军事记者的名字。此人专靠杜撰虚假、空洞的文章欺世盗名,大大危害了革命事业,是剧本所抨击的对象。“客里空”是俄语的音译,这个词若按意译应为“乱嚷乱叫的人”或“喧嚣的人”。作者为笔下的人物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显然带有讥讽的意味。由于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具有广泛的生活依据和高度的典型意义,因而后来便被人们普遍使用。


客里空

“客里空”

新闻失实和虚假报道的代名词。原是苏联反映卫国战争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惯于吹牛拍马、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1947年6月15日 《晋绥日报》刊登了剧本《前线》有关部分,并加编者按说:“编者作者应更加警惕,并勇敢地严格地检讨与揭露自己不正确的采访编写的思想作风,更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此后又连续不断地刊登了报社调查的材料和读者来信,揭发报纸工作中的问题。当年八月底九月初,新华社连续两次发表编辑部文章,号召解放区的新闻单位及个人,展开自我检查和学习运动。由此,解放区新闻界出现了反“客里空”高潮。经过反“客里空”运动,“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周知,“客里空”成了新闻工作中名声极臭的坏典型。


客里空

客里空

俄文音译。原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上演的一出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惯于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的新闻记者的名字,后被新闻界所借用,泛指新闻报道中虚构浮夸的作风。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晋绥日报》为了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首先开展了反“客里空”运动。1947年6月,该报连续发表了《关于“客里空”的检查》和《不真实的新闻与“客里空”的揭露》等文章,公开检查报纸在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失实报道,并对“写作上凭空制造‘英雄模范’、采访上的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编辑工作中毫无根据的任意删改、译电校对工作中的马马虎虎”等进行了揭露与批评。同年9月1日,新华社发表社论《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号召把“反客里空运动”扩展到全解放区,这对改造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作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建国以后,新闻界也一直重视反对和防止“客里空”。刘少奇说:“有些资产阶级的记者是靠拍马屁吃饭的。在我们党内,有没有喜欢别人吹拍的戈尔洛夫(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高傲自大、故步自封的前线总指挥)呢?有的。你批评他,他不高兴,你给他吹吹拍拍,他高兴了。因此,‘客里空’还有点地位,因为党内还有资产阶级影响,‘客里空’还能靠这点残余吃饭。不过这不可靠,哪一天一说整党,就糟糕了,靠资产阶级影响得彩的‘客里空’一下子就不行了,这是他们应该有的前途。”(《刘少奇选集》第400页)。


客里空Kèlǐkōng

〈名〉 泛指脱离事实,虚构浮夸的新闻报道或报道作风。来源于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作品《前线》中的一个惯于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的记者形象。


客里空

原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作家考涅楚克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捏造事实、专写假消息的记者的名字,后被借用泛指新闻报道和文章作品中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尊重事实,浮夸虚构、凭空编造的创作文风。中国早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两次提出“反对客里空”的口号并批判客里空的创作作风,对优良文风的树立和发扬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

淳朴宽厚的作风:醇风
善交际、好面子的作风:外场
新闻报道中虚构浮夸的作风:客里空
骄傲自大的作风:骄气(~十足)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架子(官架子)谱气
傲慢使人讨厌的作风:臭架子
脱离实际、发号施令的作风:官僚
 官僚作风:官气
 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官僚主义
势利的作风:势利眼
对人迎逢讨好的作风:契楹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诗书发冢
萎靡疲踏、不求进取的作风:暮气(~沉沉)
思想作风虚浮不实:浮荡




不实的人

不实的人

油滑不老实的人:滑头
名不副实的人:羊公鹤
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腊
徒有虚名的人和物:画饼
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璞
华而不实、脱离实际的人:梁上君子
爱讲假话、华而不实的人:客里空
虚有其表的人:画麒麟
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麒麟楦
徒有其表而无真才实学的人:金漆马桶金漆饭桶
伪善,诈伪之人:伪人 伪夫
说话夸张的人:牛皮大王
言辞夸诞的人:夸人
善说谎话的人:谎皮匠
责任心很差说话不兑现的人:黄牛
讥笑抄袭陈言,不能自出新意的人:钞胥钞书胥
假托或虚构的人:凭虚公子
外表强大凶恶而实际虚弱无力的人或集团:纸老虎

另见:作假 不诚 虚伪 虚饰 假冒


客里空kèlǐkōng

比喻不切实际、与事实差距较大,或凭空捏造。源自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作品《前线》。书中塑造了一个惯于捏造事实、捕风捉影的新闻记者客里空,以后便用他的名字比喻与事实不符、虚构浮夸的做法或作风。例如:“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曾经展开了反对‘客里空’作风的运动,并不断地揭露、批判那些不真实的消息和它的作者。”(《中国青年》1949. 17. 5页)“但愿今后少一点‘顾客是皇帝’‘干部是公仆’之类八杆子打不到的‘客里空’。多一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类贴近现实、贴近人心的大实话。”(《新民晚报》1990.12.22)“原单位根据合同和组织纪律,不准她们擅自走穴,故她们未去广州。然而深圳的主办单位照样将这场‘客里空’的展演会从广州开到上海。”(《新民晚报》1990.12.24)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