媾和gòuhé〈动〉交战双方讲和,结束战争状态:两国媾和了。
媾和gòuhé【释义】 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也指一国之内交战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 【色彩】 中性。 【近义】 讲和︱言和︱议和︱和解︱和好。 【反义】 战争︱争斗︱交战。 【扩词】 双方媾和︱主张媾和︱媾和的双方。 【造句】 ❍ 双方经过两个月的谈判,终于~了。 ❍ ~的交战国只是暂时恢复了平静。 ❍ 岳飞主张抗金,乘胜追击,坚决反对~。 【正音】 “媾”不念作“勾”gōu或“讲”jiǎng。
【媾和】一般指交战国之间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有时也指交战国间为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和平关系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交战国一方提出媾和建议、双方进行谈判和缔结停战协定、和约等。
媾和交战双方讲和谓之 “媾 ( ɡòu) 和”。 为什么说 “媾”呢? 《说文·女部》: “媾,重婚也。”段注: “重婚者,谓重迭交互为婚姻也。杜注 《左传》曰: ‘重婚曰媾。’按: 字从冓者,谓若交积材也。”《说文·冓部》: “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段注: “高注 《淮南》曰: ‘構,架也,材木相乘架也。’按: 结構当作此,今字構行而冓废矣。” 依此知 “媾”为 “交互为婚”义,系亲上加亲,非今 “重婚”义。“媾”从 “冓”,“冓”为材木交积,故引申有 “交互”义。所以,“媾和”意为 “交互和好”,即讲和。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如发重使为媾。”司马贞 《索隐》: “求和曰媾,媾亦讲,讲亦和也。” “媾和”一语,主要用于外事。人们之间的求和、和解,则言“讲和”。 订约
订约定约 订立契约或公约:立约 要约 订立契约:立卷 立契 交战双方缔结和约或停战协议:媾和 订盟媾和:讲盟 订立简单的共同遵守的条款:约法三章 三章约法 三章约法 协议缔结条约:议约 口头订约:结言 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签订 签订誓约:打誓 敌人兵临城下时无力抵抗而乞求签订屈辱的条约:城下乞盟 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城下之盟 咬臂出血,发誓立约:啮臂为盟 啮臂而盟 (订立条约或契约等:订约)
活动3
活动3游动 利动 打干 开张 从事某种活动:行(~贿) 做(~事) 乘祸乱而活动:怙乱 负乱 奔走活动:斡旋 白天潜藏,晚上出来活动:昼伏夜出 昼伏夜动 到处活动:上窜下跳 大张旗鼓地活动:张锣放炮 无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大肆 活动频繁:南上北下 过分地做某种活动:过事 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死灰复燃 死灰复燎 死灰复然 余烬复燃 交战双方为结束战争状态所进行的活动:媾和 政府中的反对派进行推翻当权内阁的活动:倒阁 一群坏人猖狂活动:群魔乱舞 (为某种目的而行动:活动)
另见:采取 行动 送礼 行贿
媾和gòu hé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1899年《清议报》二十册《记中国人请求内地杂居事》:“日本新开苏杭二埠于今年五月,分毫未能扩充,媾和条约许设制造会社于我内地,而至今无一焉,其故皆坐不能与支那人结组合也。故日本人苟不注意于此,则所谓在大陆市场占优先权者,终属空言。”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政》:“宪法上皇帝有世世君临德意志臣民之权,召集德意志帝国议会及联邦参议院之权,并停会开会之权,任免文武百官之权,统率陆海军及宣战、媾和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