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葆棠
释义 吴葆棠

吴葆棠1932—

笔名纪召、浜涛、巴图、吴保堂等。山东省青岛市人。1955年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延边大学语文系任教。1961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普通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岑麟祥、朱德熙等。毕业后在延边大学工作至1986年,曾任延边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汉语学习》副主编、总编辑。现为《烟台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烟台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已发表较有分量的论文30余篇。《现代汉语词的性质初探》 一文,旨在建立一套从现实语流里切出现代汉语词的程序和方法。首先指出语流是一种单向线性运动体,语流具有层级性特征和层次性特征,使语段的切出具有可能性。文中陈述的从现实话语中辨认词的程序,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采用分割替换法,从句子里截取语素;采用层次替换法,确定语段层次构造; 采用扩展法最后从语段组合中辨认出词。文中还改进了扩展法,把扩展区分为不定位扩展和定位扩展、直接扩展和间接扩展、无限扩展和有限扩展,从而克服了传统“插入法”的局限性,强化了扩展法辨认词的效能。《现代汉语词组歧义现象初探》一文,将词组歧义现象区分为书面歧义和真歧义。书面歧义,指一群词组,词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不同,仅由于书面形式完全相同造成的歧义现象;真歧义,指一群词组,由于语音形式完全相同而语义内容不同造成的歧义现象。《一种有失义倾向的 “把”字句》一文,考查了“把NV了”句式表失义的种种情况。将违愿义和去除义概括为失义; 第一次提出线性语义构造 (全部语义项目直接由特定的句法成分来实现的语义构造)和辐射性语义构造(部分语义项目不直接由特定的句法成分来实现,而是依靠特定的语境来意会的语义构造)。并对“把NV了”句式表“失”义的种种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阐述了各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这是一篇试图从语义构造出发研究现代汉语句法的具有探索性的力作。《语流语法分析模式》一文,提出一个体现中国人特有的整体系统辩证思维方式的语流认知分析模式。认为认知语流建立一个基本程序: 断 (暂断和延断) 和连(并连和递连、直连和间连、顺连和逆连);还建立4个次程序:合、减、增、补。这为当今世界语法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的《现代汉语语法探索》一书,在总结自己多年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汉语定义为一种充分利用语境、充分发挥语序作用的极端分析型语言。该书在词法方面注重构造形式的静态分析; 在句法方面注重语义和语境的动态分析。此外,他还参加了《汉语新词语词典》的编写,并任编委。90年代开始转向近古汉语语法研究。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