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
释义

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

关于修辞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等问题的讨论。由林兴仁1980年在《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 《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初探》 一文引发。 为进一步阐述此文提出的 “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平行的同义结构和非平行的同义结构” 观点, 林兴仁还发表了 《关于同义结构的几个问题》 (1981年) 和 《再谈同义结构》 (1985年) 两篇文章。 对此, 修辞学界争议很大。 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撰文,就同义结构(有的称作同义手段、同义形式) 的选择问题展开了热列的学术讨论。 直接涉及林兴仁并论及其观点的文章有: 季世昌、 费枝美《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宗廷虎 《试评修辞学理论研究》, 陆稼祥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黎运汉、张维耿《汉语修辞学的对象、任务和范围》,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修辞组(宗廷虎执笔)《从修辞学的发展,看修辞学对象和任务的研究》,戴磊《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陈光磊《修辞学研究什么~读林兴仁同志〈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初探〉》、《〈关于同义结构的几个问题〉书后》,林文金《略谈同义手段~兼谈修辞学的对象》,陈光磊《何物“同义结构”》等。对林兴仁的观点,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也有部分赞成部分反对的。赞成或部分赞成的一方认为:(a)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汉语中的同义结构,“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的看法过于笼统和包罗万象,没有找到这门科学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b)人们的修辞活动实际上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运用问题,没有必要区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c)同义结构(同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语言体系中的同义结构,也包括言语表达中的同义结构。(d)同义结构的判断法是替代法。即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几个语言格式如果能互相替代,就是一组同义结构。(e)修辞学研究对象的“特殊的矛盾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各种类型的同义结构以及语言表现手段跟所要表达的内容、题旨、情景之间的矛盾,二是各种类型的同义结构以及语言表达手段自身的矛盾。对上述观点持明显异议的首推陈光磊。他认为:(a)“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的看法并不笼统。它反映了修辞矛盾的特殊性,即一定的思想内容同语文表达形式的对立统一,某种具体表达同特定的题旨情境的对立统一。(b)同义结构的选择虽是常见的重要的修辞现象,但它只是修辞现象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涵盖修辞学的全部天地。(c)同义结构选择说把人们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活动看成是一种在几个现成的结构之间选择一个的活动,不足以反映人们修辞活动的实质。(d)“言语表达中的同义结构”的提出,把纷呈杂出的修辞现象一并“同义结构化”了。这是一种在修辞研究中把同义结构普遍化、绝对化的理想构想。(e)修辞研究的重心不在于结构与结构、手段与手段之间的“同义”关系,而是所运用的结构、手段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的结合关系。(f)可以替代的,未必就是平行的同义结构;平行的同义结构,也未必就能替代。(g)修辞学研究对象“特殊的矛盾性”的两个含义,即两对矛盾,不在同一层次上,不能等量齐观。事实上,后一矛盾是前一矛盾中的一个矛盾方面,即语文形式方面的矛盾性。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是汉语修辞学史上一次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这对于进一步明确修辞学研究对象、深化修辞学的理论研究、推动修辞学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