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汉语疑问词语 |
释义 | 古汉语疑问词语古汉语疑问词语王海棻著。作者自50年代末始,至1986年撰成此书,用功近30年。收词范围涉及单音的有疑问代词、疑问副词、表示疑问的数词、否定副词、表示否定的动词,用于抉择询问的连词等;双音节的有用于抉择询问的连词和复合疑问句,以及部分短语和固定格式等。共收录疑问词语430多个。正文按照语义特点,将全部疑问词语分类编排,共分为15类:人的询问、事物询问、涵义询问、度量询问、处所询问、情状询问、方法询问、商榷询问、原因询问、自设询问、感叹询问、反请询问、抉择询问、反复询问、比较询问;有的类下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如“度量询问”类又分为数量询问、长度询问、价值询问、面积体积询问、时间询问、年寿询问等小类。每类按疑问词语的音序排列;同音词语,常见者在先。释文先列词目,词目后用括号标上现代读音;继而加以解说,解说的顺序一般是先界说,指明其属于何种性质的疑问词语,接着指出询问什么,相当于现代汉语何词,有的还说明始见于何代。例如:“阿谁(ashui),附加式复合疑问词,用来询问人,相当于‘谁’。始见于汉代。”然后举例说明该词语的句法功能,并按主语(包括小句主语)、兼语、谓语、宾语(指动词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补语、状语、定语的顺序排列编号;同一功能的不同句式,再标以a、b、c……,以示区别。援例丰富、且尽量找出时间最早的书证作为首例,以标明其产生的时代,也尽量举出各个历史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例句,以便考察其历史沿革。例句附有译文,除少数文义很深例句译出大部或全部外,一般只译疑问词语所在的小句或短语;例句中的难字,标出汉语拼音;与例句有关的问题,在译文后加“按”说明。作者不避繁难,浏览群书,博采通人,勤于思索,不仅搜罗广博,而且提出一些独树一帜的见解,多发前人所未发。例如往往被研究者忽略的“谁”“孰”作兼语式中的兼语的位置问题;肯定“何”字作主语是较常见的现象的问题;“曷”字作为宾语的使用问题;“胡”字能作动词的宾语作名词的修饰语等问题等等。尤其注意对疑问词语的语义特点的分析,精密细致是其主要特点。书前有张清常《序》一篇,称其为“一部风格细致、别出新裁、内容充实、切合实际的工具书”。《序》后载作者《前言》和《凡例》各一篇。《前言》首先阐述了撰写本书的宗旨及撰写过程,然后则说明对于那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本书是如何处理的;《凡例》则说明本书的收词范围、复合疑问和短语的划界标准以及本书在体例上的有关作法。书后附有“疑问词语索引”1987年4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见“古代疑问词语用法词典”。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