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书疑义举例
释义 古书疑义举例

古书疑义举例

训诂学著作。清俞樾著。七卷。本书主要阐述古书辞例,对九经、诸子中由于文法或用词与后世不同而产生疑义的情况,以及因错简、误字而使文意不通的情况,列举了八十八例,分别加以解说。其中涉及各种语文问题,主要有四类:
❶词义、词汇问题。如卷七“不达古语而误解例”:“艸蔡,古语也。《说文· 丰部》:‘丰,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乱也。’亦或作‘草窃’,窃与蔡一声之转。……《尚书·微子篇》:‘好草窃奸宄。’‘草窃’即‘艸蔡’,其本义为艸乱。引申之,则凡散乱者皆得言之,故与奸宄连文。‘好草窃’,即‘好乱’也。《枚传》训为草野窃盗,不达古语矣。”
❷语法问题。如卷一“ 倒句例”:“古人多有以倒句成文者,顺读之则失其解矣。僖二十三年《左传》‘其人能靖者与有几’,昭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而市于色者’,皆倒句也。”
❸修辞问题。如卷三“以小名代大名例”:“《诗·采葛篇》:‘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即三岁也。岁有四时而独言秋,是举小名以代大名也。”
❹校勘问题。本书卷五至卷七所讨论的基本上都是这类问题。
本书对训诂学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加以总结,论述富于启发性,可以触类旁通,解决不少同类疑难问题,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有补续之作。如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十一例,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二卷二十八例,马叙伦《古书疑义举例校录》二十五例,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十五例。这四种续书与原书合刊,名为《古书疑义举例五种》,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古书疑义举例

古书疑义举例

清俞樾撰。全书7卷。卷一至卷三讲字句的变化;卷四讲虚词的运用;卷五讲衍字、误字;卷六讲脱字、错简;卷七讲误改、误删、误解等。皆取古书疑义文句,加以排比归类,综合成条,共得88例。内容主要涉及语法、修辞、训诂、校勘等,而前4卷涉及语法的内容最多。语法方面有涉及虚词的,如卷四“句中用虚字例”“上下文变换虚字例”“反言省‘乎’字例”“助语用‘不’字例”“‘也’‘邪’通用例”“‘虽’‘唯’通用例”“句首用‘焉’字例”“古书发端之词例”“古书连及之词例”等等;有讲实词活用的,如卷三“实字活用例”等;亦有关于介词宾语的位置、主谓倒装,以及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如卷二“蒙上文而省例”“探下文而省例”,卷一“倒句例”“倒序例”等等。可贵的是作者能在精辟的分析和说解的同时,归纳出一些语法通则(规律)。”此书一出,影响甚大,清末刘师培以为绝作,可见其价值之所在。为其续补的主要有: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马叙伦《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通行的有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1984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古书音义用法丛刊》本等。


《古书疑义举例》

训诂学著作。清俞樾著, 7卷。主要阐述上古书籍中用词造句的特殊性, 诸如造句的方式,句中的语序,字词的省略,词语的运用与变换,探讨古书文字衍脱错乱的来由,分析误解原文的原因等,共举90条, 以指导阅读。论述多数精当,是对阅读上古书籍很有帮助的参考书。 书中的疏漏, 近人刘师培、 杨树达、 马叙伦、 姚维锐等相继作了 “补”或“续补”。 有中华书局1956年排印本。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