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戏 |
释义 | 南戏南戏宋元时用南曲编写的戏曲形式之一。在我国南方民间“村坊小曲”的基础上,逐渐吸收融化宋杂剧、唱赚、诸宫调、宋词及街巷歌谣等艺术营养综合发展而成。最初形成于宋代宣和年间的温州一带。后经70多年不断丰富发展,至南宋光宗朝,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南戏作品。因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温州古名永嘉,又名“永嘉杂剧”或“戏文”、“南曲戏文”、“传奇”。元代后期,因大批北杂剧作家与艺人的云集临安(杭州),进一步促进了南戏的发展与成熟,元末出现了 《荆钗记》、《刘致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合称四大传奇)和高明《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剧本创作的成熟与定型。由于它盛行于宋元两代,又称“宋元南戏”。据钱南扬《戏文概论》知有剧目238个。但基本保存南戏原貌的只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合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白兔记》与《琵琶记》 五种,经后人修改的有《荆钗记》、《拜月亭记》等12种。今福建省莆仙戏与梨园戏剧种中还遗存有不少南戏剧目。 【南戏】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初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元灭南宋后,渐以“南戏”称之。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