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戏
释义 南戏

南戏

宋元时用南曲编写的戏曲形式之一。在我国南方民间“村坊小曲”的基础上,逐渐吸收融化宋杂剧、唱赚、诸宫调、宋词及街巷歌谣等艺术营养综合发展而成。最初形成于宋代宣和年间的温州一带。后经70多年不断丰富发展,至南宋光宗朝,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南戏作品。因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温州古名永嘉,又名“永嘉杂剧”或“戏文”、“南曲戏文”、“传奇”。元代后期,因大批北杂剧作家与艺人的云集临安(杭州),进一步促进了南戏的发展与成熟,元末出现了 《荆钗记》、《刘致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合称四大传奇)和高明《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剧本创作的成熟与定型。由于它盛行于宋元两代,又称“宋元南戏”。据钱南扬《戏文概论》知有剧目238个。但基本保存南戏原貌的只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合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白兔记》与《琵琶记》 五种,经后人修改的有《荆钗记》、《拜月亭记》等12种。今福建省莆仙戏与梨园戏剧种中还遗存有不少南戏剧目。
南戏剧本的结构布局与艺术特点,一是篇幅长短自由,无一定限制。开始也不分折或出,明初采用分出结构后,出数也不固定,往往依剧情的需要,可多可少,多则数十出,少则几出。各出之间也无划一要求。一般是交待剧情的出较短,需要开展戏剧冲突或集中刻画人物的出,笔墨多施,刻意求工,也较长,有些成为全剧的重场戏,或可单独演出的“折子戏”。二是结构布局上以副末开场,从第二出进入正戏,生旦等主要脚色相继出场,并以生旦的戏为主线,错落有致地逐步展开情节,并经过种种悲欢离合,最后以生旦团圆终场。从而形成了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繁复的完整体制。三是音乐以南曲为主,同时吸收、借用宋词与宋元说唱艺术曲调,在宫调与套曲运用上,比较灵活自由,表现出“不叶宫调”即“不寻宫数调”的特点。曲词用韵比较灵活,可以换韵。词曲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这样就扩大了曲词塑造人物形象描摹剧情的天地。四是脚色有七: 生、旦、净、丑、末、外、贴。称南戏七色。每个脚色都可安排唱曲,并有合唱、对唱、接唱等方式,有时在一支曲词中也可安排几个脚色分唱。这样,能使演唱更为灵活多样,并与曲、白、科介综合运用,提供了有利于舞台演出的条件。戏剧动作、人物表情、艺术效果用“介”标出。每出例有下场诗,重要人物上场先唱引子,继以一段自我介绍的长白,叫定场白。剧本编写上的这些特点,为明清传奇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影响了传奇剧本的结构布局。


【南戏】

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初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元灭南宋后,渐以“南戏”称之。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