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
刻石秦代将刻了文字的碑称为刻石。秦灭六国后,始皇多次出巡,以向天下显示强盛,威服海内,炫耀功德,并多处立记功刻石。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共有峄山、泰山、琅邪、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等七石。其后,秦二世巡游各地时,又加刻诏书和从臣姓名。字体为小篆,内容均为歌颂秦始皇统一四海的功德,相传为李斯所书。这些秦刻石大都湮没,琅邪刻石仅存残片。泰山刻石,也只存数字,传世有明安国旧藏北宋时全石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刻石
刻石参见“封禅文”条。 刻石
刻石刻碑 勒石 泐石 刊石 摹写、刻石:摹刻 题字刻石:题刻 在碑石上铭刻文辞:铭迹 在砖石或金银上刻:錾(~花;~字) 雕刻玉石:雕琢 刓琢 敦琢 雕琢玉石等:琢治 磨治雕琢:磋琢 磨光雕琢:砻刻 纤巧雕琢:纤刻 雕琢,修饰:琢雕 琢饰 刓饰 雕刻加工玉石:琢 雕刻和磨治玉、石:琢磨 雕刻金玉为器:琢雕 在金石上刻文字:镌勒 碑文雕刻:刊刻 雕刻(碑文):刊勒 (在石头上刻:刻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