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han

❶包含。张衡《南都赋》:“巨蟒~珠。”《汉书·礼乐志》:“人~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
❷封套。《晋书·张华传》:“得一石~。”许浑《题灵山寺行坚师院》诗:“经~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销。”(经:佛经。)



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某种问题而使用的一种文书。又称“公函”。就行文关系分,有去函、复函两种。去函是主动给某机关发文,询问事项,商洽工作提出要求。复函是根据对方发来的函,给予明确、清晰的答复。函使用起来简便、轻捷,为了精减文件,提高效率,凡用公函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其它正式文件,故为各机关经常使用的一种公文。公函的用法: (一)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询问一般事宜或上级机关答复或催办下级机关有关事宜; (二) 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商洽、询问、答复有关事宜; (三)用函通知一般事项,代行“通知”之职; (四) 向上级请示一般较小的事,代行“请示”之职; (五) 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来文,若属一般事项则以“复函”行文,代行“批复”之职; (六) 对原发文件作微小的补足或更正时,也常用函。函即信。公函就是机关之间联系工作的公务信件。故其写作格式和普通书信相同。上款写明收文机关名称,落款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日期,并要加盖公章。函的篇幅较简短,写法灵活,询问、商洽、答复、要求事项,要把问题、意见、办法提明白,写清楚。行文要开门见山,简明朴素,恳切实在。不空发议论,寒暄、客套。但要尊重对方,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公函属正式公文,在撰写程式上和其它公文相同。


hán

❶ 包含,容纳。《淮南子·诠言》:“夫~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❷ 铠甲。《梁书·元帝纪》:“突骑短兵,犀~铁盾,结队千群,持戟百万。”
❸ 匣子。《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奉樊於期头~。”(头函:盛有人头的匣子。)用作动词,用匣子装。《伶官传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可谓壮哉!”张溥《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之,卒与尸合。”
❹ 信封。吴质《答东阿王书》:“发~伸纸。”代指书信。《世说新语·纰漏》:“(王)国宝主簿夜~白事云:‘荆州事已行。’”
❺ 量词。用于书信。《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书。”
❻ 函谷关的简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之固,拥雍州之地。”


函;信hán xìn

【同】 都可作名词;都是按照习惯的格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给指定的对象看的东西。
【异】 “函”是文言词,在古代可指外面装有封套的信件;侧重于其庄重性,今沿用;多用于公务方面的信件;有庄重色彩;书面语。此外,还有匣、封套的意思;“信”没有这些意思。[例]复~已收到。“信”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的常用词;使用范围很广。此外还有信用、信息、引信、凭据等意思;“函”没有。另外,“信”还有形容词用法,意思是确实,例如:信而有征;还有动词用法,意思是相信、信奉,例如:“信了我的话”;“函”没有形容词和动词用法。[例]写~应该按照书信格式来,这是规矩。


*hán

信件
 △ 公~|复~|~授。


说明: 8画;凵部;半包围

❶匣子;套子:石~丨镜~丨书~。
❷信件:~件丨~电丨~授丨~购丨公~丨便~丨书~丨修~丨致~丨来~丨贺~丨唁(yan)~。
❸包容;包含:~义丨~数。


hán

❶ 匣子:印函。
❷ 封套:五册装在一函之中。
❸ 信件:信函│函告│函授。


圅〕hán

1 包含;包容。《汉书·叙传上》:“函之如海。”2 护身的铠甲。3 匣子。如:镜函。4 封套。如:书函。5 信件。如:来函。6 函谷关的省称。7 姓。



原指封套。后引申为书信。傅玄《傅子》:“(曹操)每有疑事,辄以~问晔。”林则徐《与泉南》:“前曾寄二~,想可收到。”金问洙《与李登辉》:“每奉~电,如亲杖履。”鲁迅《致杜衡》:“看见雪峰,即达来~之意。”



hán

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在公务中的来往信件。〔例〕光华公司致~各有关部门,以求解决三角债问题的合适途径。


hán

包含,容纳。比喻密布周围,形成保卫圈。《隋书·礼仪志七》:“车驾晨夜出入及涉险,皆作函。卤簿应宿卫军骑,皆执兵持满,各当其所保护方面。天明及度险,乃奏解函,挝鼓而依常列。”


小箱

小箱

箧(竹~;书~;行~) 匦(票~) 盒(盒子;纸~;铁~;饭~;奁~) 函(函匣;函匦;石~;镜~)
藏衣服的小箱:衣箧
放诗稿的小箱子:诗箧 诗奁
用金银玉贝等镶嵌的小箱子:钿匣 钿函
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钿盒 钿合
古代装宝物的小盒:宝箧
藏书的玉盒:瑶函 瑶缄
书匣的美称:琅函
竹制的小箱:竹箧

另见:梳妆具




铠甲

铠甲

甲(战甲;衣甲;金~;银~;铁甲;片~;锁甲;锁子甲;金锁甲;锁子错甲) 铠(铠仗;铁铠;钢铠;重~;锁子铠) 介(战介)函 铁衣 金锁
铠甲和兵器:铠仗
铠甲和短衣:铠襦 铠袄
戏曲中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靠(长~;扎~)
金黄色的铠甲:黄金甲
用鲛鱼皮做的铠甲:鲛函
革制的胸甲:鞈(鞈革)
以绣革制成的甲:鞅鞈
马的护身甲:马甲 马介
铁制的马甲:铁裲裆
全身铁甲:铁室
遮蔽全身的铁甲:铁室
光耀闪烁的甲衣:电甲
闪耀着寒光的铠甲:霜甲
坚固的铠甲:燕犀 石甲
精良的甲:坚甲(~厉兵) 精甲
(古代军人的防护衣:铠甲)




容纳

容纳

容(容留;包容) 阅 函(函受)盛 受 吞(吞纳) 含(含容) 取 包罗 包孕 包笼 茹内
容纳民众:容民
容纳不同见解:纳异
容纳而不问:容置
辱蒙容纳:谬容
宽容涵纳:容覆
包含,容纳:涵造 包纳
收留,容纳:收纳
同时容纳几个方面:兼容 兼包(兼包并容;兼包并蓄) 兼怀 该兼 兼容并包 并容广览 并包兼容 兼涵并包
把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容纳进来:兼收并蓄并蓄兼收 并集兼收 兼收并畜 兼容并蓄
 兼收并蓄各家学说:不拘一绪
容纳各种方法:兼术
容纳的东西很多:撑肠拄肚 拄腹撑怀 撑肠拄腹
 覆盖面广,容纳量大:函盖充周
 涉及或容纳面广:涵古茹今
容纳一切:该遍 该载
广泛吸收容纳:兼收并容
(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容纳)



包含

包含

包(包孕;包函;包涵;包藏;包吞;包畜;包蓄;包笼) 含(~水;~金;含蕴;含藏;含孕;苞含) 函(~义;~数;函括;函盖) 寓(~于) 孕 娠 体 蕴含 蕴涵 韫含 韫匵 涵容 浑涵 韬涵 弥纶 苞裹
表示含有的意思:含有
包含几个方面:兼该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二
包含美质:含章
互相包含:相盈
包罗,包含:虚涵
怀藏,蕴含:韬韫
作品中蕴含了作者的兴致和情怀:寄兴寓情
暗中包含:隐含 隐寓 隐涵
包含很多:海纳 并包(兼容~)
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包
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森罗万象
充分地含有:饱含 浸透
包涵甚广:深含 深涵 渊含 渊涵
内心深含怨恨和愤怒:积怨含怒
(总体中包括有:包含)




传授

传授

传(~人) 授(遗授;指授;训授;转授;移授) 教
传授和学习:传习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的过程:教学
 教学方法:教法
 孔子的教学方法之一:不悱不发
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给别人:传经送宝
把高超的技能和诀窍传授给人:金针度人金针度世
传授和继承:传承 传袭
 师徒间学问、技艺等递相传承:衣钵相传 衣钵相承
 前人学问、技艺等的递相传承:衣钵之传
 美德相继传承:重徽迭照
师父传业于弟子:薪尽火传
 师生递相传授:传薪 薪传
口说耳听,转相传授:口耳相传 口耳相承
以通信辅导方式的传授:函(函授)
当面传授:面授(~机宜)
用言语表达或传授:言传(~身教)
 口头传授:口传 口授
用说和听的方式传授知识:口传耳授
用口讲和手把手教的方式把技艺传授给别人:口传手授
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传心授 言传心授 心授口传 心传口授 口授心传
不形成文字,只是口头相传:口口相传
讲解传授:讲授 讲教
指导传授:指授
指点传授:指受
感化传授:感授
递相传授:相继 相传
正宗的传授:嫡传
私下里传授:私相传授
暗中把高超的技能和诀窍传授给人:金针暗度 金针偷度 暗度金针
一次次地反复传授教导:前传后教
用心教授:心授
一个派系的学术观点、技艺等数代一对一地往下传授:一脉单传
学术传授不绝:薪火
不是合适的人不传授:非人不传
平素没有积累,临时从这里学,又到别处去传授:现买现卖
错误的传授或传播:误传
(把技艺、学问教给别人:传授)

另见:教授 传给 技艺 学问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

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书信

书信

信(信函;信札;信简;旨信;梅信;梅花信) 书(书札;书函;书翰;书子;书状;书素;书题;书邮;书启;书问;书疏;书缄;书尺;书柬;贴书;素书;尺书;咫书;音书;雁书;鸾书;系帛书;青鸟书;咫尺之书) 函(函件;函牍;函片;函札;函书;函柬;函问;尺函;公~;鳞函) 柬(书柬) 简(简札;简牒;简牍;简素;简毕;简翰;简帖;简墨;简缄;简尺;简椠;书简;素简;尺简;邮简) 缄(缄札;缄素;缄书;缄翰;鸾缄) 札(札翰;素札;霜札;尺札) 牍(尺牍;素牍;赤牍;竿牍;觚牍) 笺(笺函;笺札;笺牍;笺书;笺简;笺缯;尺笺;邮笺;素笺;鱼笺) 翰(翰札;尺翰;音翰) 鸿(鸿雁;鸿使;鸿信;鸿音;鸿鱼;鸿鳞;飞鸿;金鸿;麟鸿;鸿雁书)鲤(鲤书;鲤素;尺鲤;素鲤;双鲤) 鱼(鱼封;鱼封;鱼函;鱼讯;鱼信;鱼契;鱼素;鱼书;鱼笺;鱼缄;鱼雁;鱼幅;双鱼;鱼中素;五色鱼;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笺;鱼书雁字;鱼书雁札;鱼书雁帛;鱼书雁足;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肠雁书;鱼笺雁字;鱼缄尺素;鱼笺雁书;鱼信雁书;鱼字雁书;鱼绫雁帛) 椠(蒲椠) 羽(羽书;羽鳞;羽翰;鳞书羽信) 疏(牋疏) 椷(椷书) 雁(雁足;雁帖;雁帛;岭雁;雁帛鳞笺;雁素鱼笺;雁帖鱼书;雁字鱼书;雁信鱼书) 文鳞 白鳞 尺纸 尺帛 尺素 尺题 尺一(尺一书) 尺楮 尺蹏 八行(八行书) 检素 毫素 邮筒音邮(企望~) 音徽 驿音 手启启劄 风牋 告教 旨问 旨告 旨示 笔椟 鳞羽 鳞素 鳞迹 鳞游 鳞鸿 鳞翼 鹅溪素 白绢斜封
简牍书信的总称:书牍
书信或递送的文件、印刷品:信件 青泥信
信札、帖子:柬帖
音讯,书信:雁鸿
书信极少:鸿稀鳞绝
书信或消息受阻不通:黄犬音乖

另见:书写 音信 信使 笺纸 邮递 传递 交往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套子

套子

装文件、书刊等的套子:函 封套
文书的封套:书函
封缄着财物、文书等的封套:封包
包装诗稿的封套:诗帙
信件的套:信封 信壳 椷封
包书画的布套:
(装衣、被等的袋状物:套子)


han

函大 函电 函告 函购 函件 函信 函授 函数 函索大函 便函 电函 调(diao)函 公函 贺函 回函 来函 书函 信函 唁函 致函 商调函 推荐函 函授大学 函授教育


❶含。《詩經·周頌·載芟》: “播厥百穀,實函斯活。” 鄭玄箋: “函,含也。”陸德明 《經典釋文》: “函,户南反。”
❷鎧。《周禮·冬官·考工記》: “燕無函。” 鄭玄注: “鄭司農云: 函,讀如國君含垢之含。鎧,饑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函,户南反。”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 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鄭玄注: “函,鎧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❸猶“容”。《禮記·曲禮上》: “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鄭玄注: “函,猶容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函,胡南反。”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