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源起与开展(上)

    王红珠

    巡回医疗“是由城镇医疗卫生人员组成的支援基层、农村的医疗队伍。是弥补农村、基层和落后地区医疗条件严重不足和缺陷的好形式,是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一种重要措施。”[1]而巡回医疗最主要的形式便是农村巡回医疗。1965年1月,卫生部发出《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报告》,报告规定北京市作为全国农村巡回医疗的试点,城市医务人员有固定比例的人员去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工作。从此,北京市掀起了城市卫生人员下农村送医送药、培养半农半医的热潮。

    一、历史背景

    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差距大

    为了缓解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差距大的问题,我们国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动了农村巡回医疗。新中国成立初,北京城内的各级医院就已完备,医疗科研机构繁多,公共医疗资源丰富。与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北京市很多农村没有卫生服务组织,“刚解放时,全北京郊区医务人员只有262人,没有一所乡、镇医院,只有三个卫生保健所,传染病经常流行,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健康。”[2]而且,当时农村环境卫生更是不堪设想,街道高洼不平,粪便、污水、垃圾到处可见,杂草丛生。以至于农村流行着“小病躺、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俗语。[3]

    这一时期,北京市城乡医疗资源的分配差异十分明显。1958年,郊区县以下的医务人员还仅占全市三万多医务人员的8%(不包括县级医疗机构人员),卫生人员也仅占5%,农业人口平均每千人有一点一名医务人员。[4]到1964年村级卫生机构由1958年的179个缩减到77个,工作人员由1958年的3848下降到1164人,[5]在卫生技术人员分布上,高级卫生技术人员69%在城市,31%在农村,其中在县以下的仅占10%。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城市占57%,农村占43%,其中在县以下的仅占27%。农村的中西医不仅按人口平均的比例大大低于城市,而且多数人的技术水平很低。在经费使用上,1964年卫生事业费中,用于公费医疗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几乎等于城市医疗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民的还多。[6]1965年,郊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比城区相差悬殊为城区平均每千人口有7.4,农村只有1.1。[7]有的乡镇建立了卫生院,但90%是联合诊所,卫生工作人员复杂,技术水平低,与市区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城乡之间医疗卫生的差距有缓解,但是缓解不是很有效。

    城乡居民医疗待遇差距也很大。195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指示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北京市在7月、10月开始对所属国家工作人员先后实行医疗的公费门诊和公费住院。[8]从1952年开始,国家工作人员凭公费医疗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还享受定期免费体检,年老体弱退休者,终身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城市国家工作人员基本消解了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与城市医疗优待条件相比,农民的医疗待遇相差甚远。1956年农村实行集体经济以来,合作社虽抽出一定的公益金应用到医疗卫生方面,但具体分派到农民看病吃药的报销比例很少。而合作化初期,农村分配方式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农民最终到手的现金有限,也无钱在医院就医,只有富裕一些的农民才有条件到公社或乡镇医院就医。正是这种城乡卫生条件的差异,为北京市农村巡回醫疗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2.政治运动的影响

    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发起是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背景下开始的。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下,农村建设出现了“五风”[9]等问题。针对农村问题,1964年底至1965年初,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主张通过群众、干部、工作队三结合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北京郊区广大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的氛围中,为了进一步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1月19日,卫生部党组发出《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防病治病的通知》,规定今后城市经常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为农民防病治病,并作为一种制度长期执行下去。

    随后,中央卫生部下发的相关文件、通知、报告等对农村巡回医疗的组织领导、经费开支、主要任务、工作方法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将农村巡回医疗逐渐制度化。

    第一个文件是1965年1月20日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报告》。报告对巡回医疗队的组织领导、工作开展时间、工作方法、收费标准做了详细的要求。[10]具体规定四个方面:(一)医疗队分配在公社、生产队,配合当地基层卫生医疗组织卫生工作。(二)工作时间为三至六个月。(三)医疗队除进行防治和调查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帮助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外,适当的组织他们深入贫下中农群众,接受思想教育。(四)医疗队应按当地合理收费标准收取费用。贫下中农出不起医药费的可以减免。[11]至此,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组织和开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1月21日,毛泽东对此报告批示“同意照办”。1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是当前卫生工作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是促进卫生队伍革命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至此,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组织和开展开始变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二个文件是1965年1月31日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了农村巡回医疗队的主要任务、工作方法、经费开支、注意事项等。具体规定如下:(一)医疗队的任务。1.为农民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治疗疾病。2.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保护妇儿的健康。3.为生产队培养不脱产的卫生员与接生员,并加强对基层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训练。4.参与基层卫生组织的整顿、清理和建设工作,其中重点任务为培训农村半农半医。(二)医疗队的工作方法主要以防治当地主要疾病和多发病为中心,实行定点与巡回相结合,培养农村卫生干部。(三)经费开支。1.实行减费、免费的原则,药品收费应执行批发价。2.医疗队所需的医疗器械,医疗队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和基层培训干部的费用,由原单位开支。(四)注意事项。1.医疗队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2.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对特殊化,生活要艰苦朴素。3.尽量参加当地的集体生产劳动,密切同贫下中农联系,培养工农感情,认真的锻炼和改造自己。4.树立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观点,关心贫下中农的疾苦,坚持合理用药,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5.加强团结和纪律性,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2]

    上述两个报告、两个批示和通知不仅为日后农村巡回医疗工作的开展作了具体规定,指明了方向,也为定时定点定人为农民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将农村巡回医疗模式化和常规化。

    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大城市医疗卫生系统掀起了组建巡回医疗队支援农村卫生事业的浪潮。截止1965年4月,全国各省市共派出1521个医疗队,共18690人深入农村开展农村巡回医疗,其中北京市共有13个医疗队。

    1965年9月21日,卫生部发布《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规定市属、区属、县医院、公社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卫生机构,应适当调整合并,要经常组织三分之一以上的卫生人员深入农村,进行巡回医疗、预防疾病、计划生育及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工作。[13]这份报告将巡回医疗的人员数固定下来,确保每年要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参加农村巡回医疗。北京市委和卫生局转发了这些文件通知和报告,按照中央的指示、规定开展农村巡回医疗工作。

    3.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

    农村巡回医疗于1965年前后全面发动,是深受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号召。毛泽东一直体恤农民疾苦,致力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并要求卫生系统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号召城市医务人员支援农村卫生事业。苏维埃时期,他在《长岗乡调查》中便指出:“疾病是苏区一大仇敌,因为他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岗乡那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苏维埃的责任。”[1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论述:“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15]他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到农村去了解农民的需要,开展社会改造、教育和卫生等工作。“积极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16]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毛泽东继续致力于改善民生。他关心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防治,曾亲自视察血吸虫病疫区,领导党和政府制定了很多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的政策,比如发起爱国卫生运动,制定卫生建设四大方针等。他把卫生防疫和公共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并主张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在关注医疗卫生政策走向的同时,毛泽东还痛恨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官僚主义。针对北京医院高级干部保健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助长生活特殊化的现象,1964年8月10日,他在卫生部党组《关于改进高级干部保健工作报告》的批语中,提出三条改进高级干部保健工作的办法,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为:“取消专职保健医生、保健护士制度。取消存在于高干保健工作中的一些特殊化的作法。”[17]在他的建议下,在全国范围内撤销了高级干部在医疗保健方面的特权,取消专职保健医生、保健护士的制度。很多高级医疗机构逐渐向普通大众敞开,不再根据个人职务高低区别对待。

    长期以来,毛泽东要求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号召广大城市医务人员支援农村。1965年前后,毛泽东发起“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号召,农村巡回医疗全面发动。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他汇报工作,提到全國的医疗资源情况,说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这组数字,使毛泽东很生气。之后,他在和身边的医务人员谈话时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18]根据毛泽东的谈话,卫生部发出“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扩大农村巡回医疗队的规模,为农村送医送药,防病治病。[19]这就是“六·二六”指示的由来。

    在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号召下,1965年7月24日,周恩来召集卫生部部长、副部长谈话时,对卫生部工作作出明确的阐述:“动员医疗队下乡,首先要号召为人民服务。所谓为人民服务在目前看来就是为占人口85%的农村人民服务,因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毛主席讲要为大多数人服务,就是为农民服务。[20]1965年9月4日,时任卫生部农村医疗预防处科长张自宽撰写的《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人民日报》社论发表,他号召:“各卫生部门要坚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改变农村的缺医少药面貌,保护广大农民的健康,促进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21]

    在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周恩来和《人民日报》社论号召下,北京市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最主要的方式是派巡回医疗队为农民送医送药、防病治病。

    (待续)

    参考文献:

    [研究现状]刘守华在《炎黄春秋》2017年第1期发表的《“把医疗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965年巡回医疗队下乡纪实》,以新闻报告的形式对1965年北京农村巡回医疗队的组建、分布情况、主要任务以及对当时农村卫生和建设的作用作了相关阐述;马冀的《医疗下乡与国家建设----以1965年通县为中心的考察》(《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第2期)和马冀和、刘守英的《1965年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运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1期)两篇文章都主要以1965年北京三批巡回医疗在通县工作开展为例,将医疗下乡置于国家乡村社会建设的框架中,探究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在通县的具体实践,为笔者研究北京农村巡回医疗提供借鉴意义。周琳的《在甘肃民乐巡回医疗的北京“6·26”医疗队》(《北京党史》2012年第5期)介绍了1967至1977十年间北京“6·26”医疗队在甘肃地区巡回医疗的大致情况。

    [1]秦志华等主编《中国农村工作大辞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15页。

    [2]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卫生工作简介》,1972年12月,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2-454。

    [3]王康久主编《北京卫生史料:医疗篇 》(1949-1990),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第83页。

    [4]北京市衛生局:《卫生局党组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和毛主席对卫生工作指示和情况报告》,1965年8月25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1-853。

    [5]《北京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卫生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第867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1965年9月21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 135-1-1529。

    [7]北京市卫生局:《卫生局党组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和毛主席对卫生工作指示和情况报告》,1965年8月25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1-853。

    [8]《北京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卫生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第317页。

    [9]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对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党组:《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报告》,1965年1月19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1-152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党组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报告》,1965年1月19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1-152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的通知》,1965年1月31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1-152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1965年9月21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 135-1-1529。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7页。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78页。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3页。

    [1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报社,1996年,第124-125页。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第507页。

    [19]北京市卫生局:《卫生局党组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和毛主席对卫生工作指示和情况报告》,1965年8月25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135-1-853。

    [20]张自宽:《亲历农村卫生六十年—张自宽农村卫生文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4页。

    [21]张自宽:《亲历农村卫生六十年—张自宽农村卫生文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页。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2019级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 企业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刘枫中图分类号:C931.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13-01摘 要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工作、企业

  • 产城融合中的古镇复兴之路

    李悦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曾为川东四大名镇之一,以“洞出神木”而名满天下,码头兴盛,商贸发达,为进出重庆的水路第一驿站,是南来北往商贾

  • 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

    张倩 蔡文祺摘要: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上研究了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