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

    陈扬

    摘 要:基于当下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修复措施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从苏州真山公园生态修复案例出发,分析该景观设计中节点及内容的布置,从而探究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并希望探寻一种普适的方法,可通过低成本、低维护的措施创造一个具有自我生产、自我修复能力的景观,以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同时为其他生态类景观设计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价值取向

    1 项目背景

    真山公园建造初期场地内原有大小两座真山和大量荒地,然而因20世纪过度开山挖石,场地内形成了一片面积较大的采石坑。又经若干年的雨水径流汇聚,采石坑逐渐形成面积较大的水域,其余部分采石坑在前些年被用作垃圾填埋场。一经梅雨季,场地污水横流,浊臭逼人,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场地周边仍保留着大量的居民住宅区,周边居民对公共绿地的需求十分迫切,渴望周边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修复。基于此,2015年,苏州市政府为响应“创建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名城”的行动口号,将真山公园原场地的生态修复设计工程交予土人设计。[1]

    真山公园设计项目秉承“海绵城市”的生态构建理念,从“建设生产性低维护景观”出发,以生态修复为目标,构建一个生态公园建设的典范。设计师尊重场地丰富的地形地貌,运用多种类型的净化植被品种,在尽可能少投入的前提下,创造出具有自我生产功能的丰富景观,同时能充分满足周边大量居民的休憩需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

    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指的是景观设计时的价值观或是面对矛盾冲突问题时景观表达的基本立场、设计原则。价值取向如一座灯塔,对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设计方式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千百年来,园林的价值取向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西方园林从最初的纯粹追求美学价值,如古埃及园林、美索不达米亚庭院、柱廊式庭院等,逐步发展至文艺复兴重视“人”的思考,以美第奇园林等为例,追求社会价值的园林景观,再逐步发展到近现代环境日益恶化背景下以生态修复为主导价值取向的园林。园林设计的价值取向是对当今问题的思考,对主流景观设计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以真山公园为例,该类生产性低维護景观设计是对上述价值取向的继承与发展,综合了园林的诸多意义,在营造美的丰富的景观的同时,注重人的使用与心理,并以自我生产、自我修复为目的,丰富了公园的生态价值。

    2.1 美学价值

    关于美学价值的讨论,东西方园林中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人的主观感受,追求写意,神似而不是单纯的形似;西方园林则强调形式美,或对称,或按比例,或是追求几何形状的搭配。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低维护为目的的景观设计,更注重景观的实用功能;对自然的描摹、意蕴的创造相对忽视,而是更侧重于宏观上的轴线与整体布置,确立一条以人为本的观景路线。从局部来看,该类景观节点设计注重自身的生产价值和生态维护功能,脱离于中西方园林的审美取向,是一种美学价值与生态价值结合的展现。

    以真山公园为例,全园的布局按园内路网依次展开,通过园路的引导,公园中主要的节点有节奏地排列分布开来。从空中俯瞰全园,最吸引人的便是场地内一条长约1公里的慢行系统。慢行系统的主体是狭长的红色玻璃钢坐凳,这条鲜明的红色游龙自南向北贯穿真山公园两大片区,沟通公园内部各个功能分区;同时,慢行系统结合滨水植物群组,是全园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凝聚,人们长聚于此,交谈游憩、休闲放松,背后植物郁郁葱葱,是一块极佳的休闲娱乐游览观光的胜地。生产性低维护观念下的美学价值不局限于构图上的美感,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结合的和谐美、统一美。

    2.2 社会价值

    景观的社会意义在于,景观应该也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2]中国园林在历史上一直作为黄家与达官贵人的专有物,直至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群众才有享受园林美的权利。此时,中国园林的价值才从单纯的艺术之美上升至社会层面。从根本上来说,检验一个园林是否具有社会价值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向基层、向公众开放。

    真山公园是从人的使用心理出发设计的一座城市公园:其入口有指向性明显的科普介绍,以漫画和亲切易懂的文字向儿童介绍湿地公园的意义与价值,是周围孩童的科普圣地。同时,该区域附近为密集的居民区及学校,而狭长的慢行系统的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众多不同民众的需求,是学生和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最佳去处。真山公园结合场地丰富的水文环境以及地形,为植物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以较低的养护成本为民众提供最真实的自然状态。此举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创造优质公共空间的可能性,为那里的民众提供了更好的观光休憩体验,促进了区域价值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2.3 生态价值

    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立足于当下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生态价值的展现是该类公园首要的价值诉求。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具体表现为尊重原场地自然特征与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场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植物带来的生态效益结合科技和人工干预手段,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作为生态湿地类公园,真山公园在生态价值营造上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

    第一,植物配置。从树种选择上来看,场地以保留现状植被为主,并选择低成本、低维护、适应性强、观赏性强的乡土树种。从树种功能性来看,场地更多考虑植物对空气和场地水体的净化作用,并以乔木结合灌木、地被、水生植物形成相对闭合的景观空间、半封空间和开敞空间三种空间形式。同时,该方案对场地现状的茅草加以利用,并增加多种类的禾本科植物。选用苏州常见的须芒草、狼尾草、田茅、紫云英、大花营草、五节芒、九节芒、紫田根、荻、金钱草等禾本科植物,结合现有的植被,形成了各种丰富的景观空间。植物是园林的灵魂,在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的背景下,设计师利用植物的生态属性与自然属性,共同实现了园林的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

    第二,水体净化。真山公园在水体净化方面有独到的策略,设计师在水体的净化修复上利用原有地形创造跌水,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提高了水中的含氧率。含氧率的提高既可以使水生植物的根系获取更多的氧分,促进水体的净化,又可以使水中生物获得更多的氧气,促进生物间能量的循环,提升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着眼于宏观上的规划,整个公园水体的重心部分是一条带状的人工湿地系统,利用地形上的高差,湿地被用于处理净化场地和周边地块汇集的雨水以及周边居民区排放的污水,通过水葱、水烛、水生鸢尾、水生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水杉根系的过滤和净化后,水体流入末端的水质稳定区。这些被净化后的水资源又可以用于公园绿化灌溉及道路降尘等,最终形成了一个促进生态发展的循环,完成了公园的生产性和低维护性的阐释与证明。生态化的湿地串联整个湖区,使公园的水体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系统,完善了园林的生态价值诉求。

    第三,水土保持修复。原场地因历史上作為采石场,开采时对场地植被有较大的破坏,又因山地坡度较陡,当前大真山西侧水土流失状况严重,景观效果差。考虑到场地的现状,设计师对这块区域设计了一处等高线修复墙,墙体按高程间隔布置,每一块被围合的区域均有较多的绿化覆盖。同时,这些按阶梯状排列的景观构筑物又将陡坡分割成一个个较缓的生态平台,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速度,延长水流在地表上维持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场地的地表径流,很好地缓解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除此之外,这些高低起伏的构筑物还对原有的残破山体起到了绝佳的修复作用,使原场地破碎的山体化为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在实现场地生态价值诉求的同时创造了一幅美丽自然的景观画面。

    3 结语

    在生产性低维护景观设计的背景下,公园设计的价值取向应首要考虑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的诉求,其次才是美学价值。当景观的生态社会价值得以实现时,其美学意义也会逐渐显露:该背景下的美是不拘泥于景观本身的,而是与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结合后的展现。换句话来说,美学价值是精神层面上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是物质基础,美是人本与生态凝聚而升华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土人项目.苏州真山公园[EB/OL].土人设计网,https://www.turenscape.com/project/detail/4774.html,2019-07-31.

    [2] 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6.

    指导老师:钱可敦

相关文章!
  • 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刘晨阳【摘 要】20世纪80年代起,暴力美学开始出现在电影作品中,因风格独特,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暴力美学的概念、产生原因、特点以及对受

  • 明星跨界现象与新锐导演的代际

    谢仁敏 李占喜新锐导演,是继第六代导演之后出现并活跃于当下影坛的一批年轻导演。而明星跨界导演作为新锐导演中的一个主流群体,正对中

  • 余方林作品

    作者简介:余方林,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學硕士研究生毕业,九三学社社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