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

    刘志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全面科学客观认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却对成就背后的国家治理体体系和治理能力特点和优势缺乏深入认识,甚至不理解、不认同。探求中国发展之谜,需要正确认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暨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从制度的领域来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1] 从制度的层次来说,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根本、基本层面制度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等具体层面的制度,包括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任期制、党内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党内制度。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的制度优势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先进性、本土性和实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社会制度发展方向的先进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相应地,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趋势也是从原始社会制度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与先进社会形态相适应的先进社会制度,符合社会制度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暨国家治理体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适合国情、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把党的领导与多党合作相结合,把中央权威与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自治结合,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世界各国的政党政治和协商民主提供了中国范本,为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统一、民族和谐、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制度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作用的资源配置机制,为完善和发展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弱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理论基础优势

    治理是指统治和管理的方式和过程。西方话语中的治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5]西方话语中的治理,强调治理是对传统统治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和超越,主张公共和私人等社会多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也不可能明确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立在科学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人民对国家的治理,党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人民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明确要“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政党优势

    政党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可以说现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历史使命。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认为,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恰恰是因为中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他们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他们提出雄心勃勃但又深思熟虑的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目标”。[6]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使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能够跨越利益集团政治的陷阱。利益集团往往导致政治制度的衰败和国家治理绩效的低下。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美国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的影响力增加,这不仅扭曲了民主进程,而且侵蚀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7]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严肃指出:“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 [8]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决策机制,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全党智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决策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加强党自身建设的路径,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与20世纪末期苏联、东欧共产党等长期执政的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治理主体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治理主体上,中国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强调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使广大人民联合成利益共同体和行为共同体,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宪法等法律和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国家制度的充分保障。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和地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广大人民自觉自愿勤俭节约、先生产后生活的革命热情和革命行为,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正是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自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薪厚禄,毅然回国辛勤奉献,才有了中国在国防和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经济才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治理机制和绩效优势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国家治理机制的独特优势。在治理机制上,中国把治理的政党优势、主体优势与现代化国家治理方式結合起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运行机制看,法律法规、政策和重大决策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政策和实施重大决策。习近平强调,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关键”。[9]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使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把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地区利益与全国利益相结合,把部分群体利益与全体人民利益相结合,制定出跨时期、跨地域、跨群体的国家发展战略安排和战略规划;使党和政府能够制定科学决策,使决策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有效贯彻落实。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赶超战略,改革开放后实施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战略、“三步走”战略等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明显的绩效优势,从国内维度看,“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10]从世界维度看,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之治与中东、北非等动荡地区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和平互利发展方式与战争掠夺发展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证明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绩效优势。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从世界维度看,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拓展了新兴大国和平发展的新路径,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互利合作和平发展提供了全新共处模式,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系2015年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2015MZD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副主任,

    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甘冲)

相关文章!
  • “无为”“无知”抑或“有为”“有知”

    姬海涛[摘? 要]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论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界定

    摘 要 在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当中,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是最为基础与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虽然,我国于2014年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修改,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