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科研训练对策与思路

严玥+梁新元

[摘 要]高校是自媒体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自媒体运用的主要群体,自媒体将对其工作模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何使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推动力将是今后高校科研训练工作的重点。自媒体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两者结合需采取以下措施:自媒体与原有科研训练方式及教学方式相互渗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项目申报与甄选平台,建立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学生科研训练跟踪及趋势预测体系模型,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训练方式,注重科研素养培养及扩展收益面等。这样,高校才能积极适应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并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自媒体,科研训练,大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153-03
一、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这种媒体形式更加注重“参与性”,因此人们更愿意使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7次)[1]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上网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在线教育、在线政务服务发展迅速,其中,类似微信、QQ等软件由于传播速度快、使用成本相对低廉、传播内容无边界、使用方便等原因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几乎达到了100%。自媒体正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其对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化了主流教育渠道,弱化了高校教师科研训练的主导地位和完成质量
传统科研训练均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训练选题、科研过程、完成方式等工作。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对科研训练的选题、完成难度、主要手段等很容易通过与同专业学生交流等方式获得“提前认知”,但这些认知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在管理、经济等文科专业显得尤为突出。这也直接削弱了科研训练的完成质量。
(二)学习注意力和专注力弱化,时间“碎片化”趋势较为严重,间接削弱了科研能力
大学生专业素养训练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需要长时间培养。[2]自媒体的出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被微信等通信工具的呼叫中断,思维很容易被打断,专注力弱化;另外大学生时间“碎片化”趋势严重,很多学生已经很难有半天或者整个晚上从事一件事情的习惯。大学生随时翻看手机已成习惯,其中绝大多数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3],极少是为了学习。这种思维方式使大学生很难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为了吸引眼球,自媒体中的信息具有极强的符号性、图像性特点,这实际上降低了大学生的逻辑抽象能力,从而间接削弱了其科研能力。
(三)专业“跨界”现象日趋明显,大学生科研训练难度加大
学生往往对在朋友圈中出现的一则广告或者一部电影的介绍表现出极强的关注度,而这些相關命题都有可能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学生对科研命题的可视化、交互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大大高于从前。比如,市场营销策划专业要完成一个品牌策划的相关训练,学生更希望在网络媒体上开展和完成,而完成相关工作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本专业所学知识,如服务器搭建、网页设计与美化、网络信息发布、后台数据库搭建等,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使得科研项目很难开展,或者即便是勉强开展,学生积极性也不高,成果也不甚理想。
二、 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面临的机遇
(一)拓展了专业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目前的课堂教学、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以及专刊等训练方式和自媒体相比,显得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和互动性。自媒体可以将很多以前相对比较难以展现的知识点变得“立体化”和“动态化”。比如以动画微视频方式展示的美术抽象派技法、大数据模型以及数据抽样原理等。另外,自媒体还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和随时性,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自媒体拓展了专业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合理利用可以提高专业教育的效率。
(二)为教师和学生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
众所周知,自媒体平台是开放的、平等的,学生在网络中更容易以轻松的心态与教师交流。学生没有面对面的局促感,更容易表达自己,另外,网络流行语的介入还能使师生交流更为融洽。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深入交流无疑有利于科研训练的进一步开展。
(三)自媒体为科研训练的多元化提供了新思路
自媒体的平铺式展现,降低了很多学科的涉猎门槛,比如虚拟现实、机器学习、量子物理等很多前沿技术,借助自媒体很容易被大众特别是大学生所了解。这使得学生对科研训练的目的、预期价值以及完成方式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预估。他们很容易被自媒体中某个主题所吸引,也更愿意从事他们看到的相关热点背后的工作,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比如组织某个有一定公众利益的活动或者调查等。这些科研训练命题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只要合理利用并加以改进,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自媒体除了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知识架构中的短板,使科研训练项目的可执行性更高。
三、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对策探析
(一)中心思想和原则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训练对大学生整体素质乃至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性认识。[4]要从思想上进一步重视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肯定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个性化趋势,对大学生出现的价值观困惑、过度自我化,不能只从思想上引导,更应注重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实施策略上看,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应对,跟上节奏,不看重形式,而看重内容和引导方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合理的科研训练培养和跟踪及预估体系,贯穿科研训练的整个环节,形成多年级长期有效的良性机制,这是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科研训练的中心解决思路。
(二)自媒体时代下科研训练实施的新特性
1.科研日常思维训练要求与日常学习模式差异明显。科研日常思维训练的目的大多数具有明显的逻辑主线,即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梳理出知识点的内在规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比如,一个创业创新培训中对某个案例的背景、策划及实施的分析的本质,并不是让学生照搬,也不是总结成功经验,而是分析个案中内在的具有竞争力的价值核心;一个软件项目的科研训练过程,其根本目的也不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某种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而是培养学生的程序逻辑能力以及软件架构能力。
自媒体时代下知识获取从“黑板板书”到“电子化知识”的迁移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学生早已具备获得新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不过他们虽然对电子设备上的多媒体信息反映敏锐,但却无法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知识;他们可以在各种平台上完成类似选择题、判断题等知识点的大量训练,但却无法完成一次数学测试,无法理解符号和图形内在的逻辑关系。
2.科研日常训练方式与自媒体下的思维方式差异明显。“随处可学、学习资源唾手可得,任何人随时都可以成为学习者或教学实施者”是自媒体下学习和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大学生对随处可得的零散教学资源,特别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无基本鉴别力、无梳理概括能力,虽然觉得“随处可学”,但又觉得“随处都无法学”,这种思维惯性也直接导致学生“碎片化”思维方式日益严重,迫切地想要从目前海量的信息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对动画以及图形/图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字的思索越来越少。
显然这种思维习惯与科研日常训练方式是矛盾的。科研训练需要理解符号、图形所表示的内在特性和过程,需要深入理解图形、符号以及文字背后所表达的基本规律。科研日常训练的根本目的很大部分就是培养思维的专注力和持续能力。
(三)主要应对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和科研训练对专业知识架构建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将自媒体与日常教学以及科研训练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
首先不能否定原有培训体制的作用,知识点分散化和随意化是目前自媒体乃至在线教育的一个主要弱点,而这正是原有教学和科研训练的优势。目前最为合理可行的训练方案是以日常教学为龙骨,以自媒体手段为辅助和加强。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将日常教学重点放在软件结构搭建、软件功能分解、重点问题分析上,而把UML语言规则学习、具体算法实施等有明确知识点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借助自媒体和网络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监督作用。
高校还应积极推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并将其落实到各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比如,设置专门的“科研研修学分”,规定每位本科生在四学年中必须完成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加学科竞赛、提交研学作品、发表论文、取得专利、聆听科技学术报告(讲座)等,并在考核时注重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以及团队协作、实践能力的提高。
2.调整科研日常训练思路,积极应对“碎片化”思维冲击。
我们应充分意识到“碎片化”思维方式对现在的高校日常教学以及科研训练的冲击是暂时的,不应盲目悲观和过分排斥,而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的优势。要充分调动“碎片化”思维的特点,精心设计和分解科研训练项目,将零散的、相对独立的、能自主完成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并将集中教学环节用于集中式思维培养。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移动互联平台,逐渐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融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道德思想能力的目的。
3.将原有科研训练过程电子化,形成完善的科研训练管理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每个学校的学生科研训练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体系。应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研训练管理平台,在选题、申报、审核、实施、过程监督、结题、质量分析等全过程中实行电子化和规范化,其管理流程除体现学校特色外,还可按照学科区别对待。
4.整合学校现有各个平台的数据,注重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科研训练相关的数据收集,利用大數据方式,将科研训练分析日常化、自动化。
高校除建立科研训练管理平台规范科研训练的管理流程外,更要将科研训练过程电子化和日常化。如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行为”实际上与科研训练直接相关。典型数据有:各个学院学生参加学术报告的比例和热点、学生论坛上的热点、学生购物行为以及消费方式、学校各个社团的人数以及活动频次、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以及评教情况等。这些数据并不需要新建收集,其早已存在于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评价考核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中。引入大数据相关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趋向、质量以及后期质量跟踪。一个典型的预测系统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5.建立学院、学校的科研训练公众号,利用自媒体的平铺式和开放式特点,将科研训练工作微型化和常态化,从根本上普及科研训练,扩大受益面。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对象从来就是整体大学生。以前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单一科研项目很难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和普及,但借助自媒体平台则将使其成为可能。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自媒体平台给科研训练提供的帮助不仅仅局限于活动推广、科研申报以及成果展示这些常见的宣传作用。其关键作用是改变了科研训练以前以项目为单位的机制,将科研训练工作微型化和常态化,从根本上普及科研训练,扩大受益面。比如针对虚拟市场项目,其中的数据库常识、电商运作基本流程、电子商务营销基本特点等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提早一年甚至更早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普及。另外,该平台的日常数据也可以进入前述的大数据分析中,这些数据分析有利于学校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以及科研能力追踪,同时也有利于人才培养。
6.利用自媒体平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交流的形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类似于“科研训练周记”、“建模大赛每一天”、“我与***项目”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交流和展示活动,让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快乐,让没有参与的学生从关注和点赞开始,了解和认识科研训练。
另外,也可以将实践课程的训练内容、训练成果、训练方式等精心制作成视频资料发布到公众号中,鼓励学生借助自媒体对科研训练进行交流学习。[5]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展示方式不仅更容易被其所接受,同时大学生这个充满创造力的群体也能为科研训练的各个方面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总结
自媒体必将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极大影响,在积极应对这一变化的同时,高校更应合理利用这一平台,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模式、管理以及追踪等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本文提供了若干思路,然而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模式并实施及评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 / 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
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2] 俞林伟,施露静,周恩红.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发展历程、困境与未来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89-93.
[3] 欧先交,吴杏荣,曾兰华.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调查及应对措施[J].大学教育,2017(3):158-162.
[4] 郭卉,刘林.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06-111.
[5] 刘聪.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科研训练[J].中国高校科技,2015(12):88-89.
[责任编辑:刘凤华]
相关文章!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

    张治礼,徐雯,张进东,王治贵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让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师专业成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

    周利在小学文本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提升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但是,从小学生文本阅读的现状看,学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