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粗大动作”训练,培养幼儿体能

    华秀珍

    摘要:在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粗大动作”的训练对于提升他们的体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粗大动作的教学是值得每一位幼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就对大运动器械进行创意组合,对大运动材料进行合理运用,对大运动活动进行挑战设计等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粗大动作?体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定义了不同阶段幼儿体能培养的具体目标,而想要达到教学目标,只靠幼儿自身的成长发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教师带领他们进行户外体能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科学合理的运动安排,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还能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力还不够强,因此他们对大型的运动器械以及“粗大动作”为主的运动方式具有更多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幼儿的粗大动作运动能力,即走路、奔跑、跳跃、爬行、投掷等。进行粗大动作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整体身体机能和运动水平,并且对其大脑、小脑的各项指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做好粗大动作的教学是值得每一位幼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对大运动器械进行创意组合

    幼儿对于“玩具”的喜新厌旧情绪是极强的,一旦相关运动器材不能再对他们造成有效刺激,其就会降低使用器材的兴趣。因此,教师们经常发现在校园内的大型运动设施往往会被幼儿们开发出其他违背设计初衷的“玩法”。因此,教师要在这种情况下思考如何对已有的运动器材进行改造,重新激发幼儿的使用兴趣。

    教师在为幼儿设置活动项目时,既要以其年龄和活动能力作为参考,设定活动量和技巧方面的“底限”,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运动能力的提升,不断通过调整活动项目来提高幼儿参与相关活动的“上限”。可以将已有的运动器材进行组合搭配,令活动的参与难度提升一个档次,不断磨炼幼儿直面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经过日常对幼儿使用运动器材的观察发现,刺激性比较强的蹦床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只能进行爬行的拱形桥。因此,笔者选择将拱形桥和蹦床进行拼接,让幼儿爬行钻过拱形桥后根据个人运动能力特点自由选择在蹦床上匍匐前进或以双腿力量行走,甚至一些年纪较大、运动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还可以选择蹦跳前进的方式。这样的拼接有助于传统的运动器材在幼儿面前焕发出全新的吸引力。

    二、对大运动材料进行合理运用

    在对幼儿“粗大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时,考虑到幼儿很难只靠自己的身体做出比较规范的动作,因此必须要以相应的运动器材作为辅助。然而目前针对幼儿粗大动作进行训练的运动器材可选范围并不大,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理解,结合相关教学安排以现有运动器材重新组合出适合发展幼儿粗大动作运动能力的运动器材。

    (一)安全性原则

    在对幼儿进行运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运动的安全性。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学是建立在保障其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的,教师不必为了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让幼儿参与没有安全保障的活动项目,并且对日常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如经常性地对教学中使用的运动器材的关节连接处,以及脚踏板等部位进行巡检,如遇安全隐患问题则要尽可能第一时间进行化解,切实为幼儿提供应有的保护。

    (二)发展性原则

    幼儿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进行运动训练时会主动寻找自己能够完成的运动动作。教师要注意把握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定制运动器材时在材质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帮助幼儿达成运动能力进阶发展的要求。

    例如,在指导幼儿进行“投掷”动作练习时,开始时要求幼儿投掷较轻的塑料小球。在幼儿可以完整重复该动作并且掌握动作技巧要领后,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一些与之前小球大小和外观差不多,但是内部为实心或半实心的小球,这样幼儿所投掷的小球质量就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之前已经能很好完成相关动作,幼儿在经过极短时间的适应后可以很好地完成半实心甚至实心小球的投掷动作,这就对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教师应当在设置运动器材和辅助工具时,注意挑选一些可以为幼儿提供进阶训练的“替代物”,保证幼儿在掌握相关运动技巧后依然可以通过同样的动作达成提升进阶运动能力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效率。

    (三)趣味性原则

    教师要针对幼儿喜爱玩耍的心理,在运动设计中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这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好的运动器材设置可以让幼兒在较长时间里保持乐此不疲的游戏专注性,并从侧面延长他们参与运动训练的时间,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幼儿对哪些器材更感兴趣,以及在哪些器材上投入的专注力更多,对相关观察结果进行集中整理和分析,科学地总结出幼儿自行选择的趋势和目标,并且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有意多利用相关器械,将其作为调节课堂节奏、提升幼儿学习专注力的重要手段,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运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对大运动活动进行挑战设计

    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虽然幼儿会自行将一些运动器材开发出别的“玩法”,但是这些“玩法”与器材的常规使用方法相比有一定劣势,并不能起到运动训练的目的。因此,根据幼儿难以保持专注力的特点,教师可以主动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同运动器材的不同“玩法”,让幼儿在体验由教师提供的新“玩法”时,保持新鲜感和刺激感,并养成乐于接受新运动模式挑战的习惯。科学证明,经常面对新奇事物和新鲜挑战的幼儿,其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其他同龄幼儿高,因此,上述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制造挑战机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游戏形式上入手,设置一些“冒险”“寻宝”主题的情境式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营造参与挑战和冒险的心理,并且激发其更多运动潜能,以及促进其思考、协作、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位教师将攀爬架、秋千、平衡木组合成为“丛林大冒险”主题运动教学情境,幼儿在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闯过层层关卡后可以得到一份“宝藏”奖励,这样直观目的性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认真参与运动环节。

    同时,教师还应当在传统运动环节中鼓励幼儿进行更加深入的尝试,为同一动作增加不同的难度梯次,并且对某一运动器材的进阶用法加以引导和启发。幼儿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往往能够出乎成人的意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惊喜地发现有些幼儿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相对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或快速地熟悉某种运动项目后,开始以“偷懒”的方式进行重复。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进行辅助,为幼儿提升一些运动项目或使用器械的难度,帮助其更进一步地提高。例如,在“扔沙包”这一游戏环节中,教师在幼儿已经掌握了投掷沙包的动作要点后,可以增加一些其他运动进行关联,譬如在投掷沙包前增加十米跑步的“预备冲刺”过程,或画出一个具体的投掷范围让幼儿提升投掷的精准度,还可以在班级内进行投掷距离和精准度的相关竞赛,这些环节的设置都可以对幼儿运动能力细微和专项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要针对幼儿运动引入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幼儿对粗大运动技巧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并且通过不断增加运动难度,帮助幼儿逐步提升。同时,在运动器材的选择方面,教师也要因地制宜,以现有器材为基础,通过自行创造组合来为幼儿创设出更多适合其发展运动能力的教学环境,使幼儿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上海虹口区0—3岁婴幼儿教研中心组.幼儿的动作发展与游戏[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7(12).

    [2]杨轶冰,鲁峰.论0—3岁儿童智力发展中的动作训练[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2):110111.

相关文章!
  •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有效策

    刘庆山在我国,初高中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衔接不当”比较突出。现阶段,高考改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范存秀新材料作文能从不同角度立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但自由中有限制,是一种全新的写作形式。正因为写作角度宽泛,所以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