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做一名孩子喜欢的教师
王玲
暑假里,我又读了一遍《“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阅读了,但是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本书上不是只有单纯的理论,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实践分析。尽管此书不是议论文,但还是可以说,有理有据,所写的字字句句都会与人产生共鸣。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儿童教育问题是我们当代教师关注的问题。包括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等,都对“缺乏合作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等等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案。而教育内涵不足,基础性的内容在当前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感受不到班级生活的种种。那么,应该怎样转变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欣赏学生。怎样看待学生,这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教师怎么看待学生,将影响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你把某个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认为他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你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用挑剔的目光來注视他,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对待他,你就会觉得他一无是处。比如,人家好心好意地去做好事,去帮助他人,这本来是很值得称赞的事情。可是,有的人却总是喜欢往坏处想,认为人家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给教师与其他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因为存在偏见,好人都被看扁了,这是极不正常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态度,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学生,在他们的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因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我们换个眼光去看人,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是这样的可爱。我们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做到育人。而在育人的同时,也是成全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良心。
本书第二部分,着重讲解班级建设方面的内容。在这一部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种思想的渗透,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生命成长的综合意识,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指导我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实现成长教育的系列性。如在班级领域方面,在开展岗位建设与班级岗位的建设及班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的班主任指明了一条非常明确的方向,那就是看哪位教师有心,能真心运用了。《纲要》中提出:一是要解读学生,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向具体研究,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二是要形成一种主题意识的策划。三是要增强班队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智慧。
从学校的几位走在新基础教育前列的教师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心,有对教育事业的初心:用心设计每一份教案,用心感受每个学生的特点,用心包容每个学生的问题,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
人不论干任何一件事,只要付出了努力,都会有所收获。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应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不过这种收获、这种进步有大和小的差别而已,也有一个参照系的问题。我们常常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并把他们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去与那些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相比,与班上,甚至全校前几名的学生相比,这样比的结果是,那些进步幅度小的学生,自然就抬不起头来,就失去了信心。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需要认真付出的,没有付出哪会有对学生育人的收获?哪有桃李满天下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