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的影响

    曹明明

    【摘要】歌剧是从国外引进的艺术形式,在国内音乐界受到越来越高重视,声乐教学是民族歌剧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歌剧不断创新,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元素被引入,民族歌剧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音乐体系,民族歌剧与声乐教学一直以来是相互促进发展起来。本文主要介绍了民族歌剧对声乐教学的两方面影响,分别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民族歌剧让声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补充,对国内声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歌剧;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歌剧扩展声乐教学的内容

    (一)内容上的丰富

    国内正在提倡对民族歌剧加强传承和保护,近年来歌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越来越多的创作和排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白毛女》等经典唱段,这些唱段在大众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播[1]。但是民族歌剧真正称得上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有限的,虽然很多民族歌剧的创作和排演上投入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除了在歌剧界的一些专业人士有所关注,在大众群体中传播度并不广。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在审美追求上出现了偏移。由于民族歌剧最关键的是突出民族特点,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但是实际创作中并未体现这样的优势,由于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从国外传入,因此如今的一些民族歌剧的创作者受到了希望艺术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偏向于西方化,未能将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根植到作品中,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这就导致民族歌剧已经脱离了国内大众的审美追求。

    如今多数国内的高校中都有音乐学院,歌剧是音樂学院中必修的声乐课程,民族歌剧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是非常受重视的,其必修课程的存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同样由于在大众群体中民族歌剧的受欢迎程度有待提升。在高等教育中重视民族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2]。而很多民族歌剧的经典唱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成为主要教学曲目之一。民族歌剧的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点,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良好的映射,例如《刘胡兰》等体现的是抗战时期的社会背景。这些民族歌剧作品的时代特点成为声乐教学中主要曲目来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需求,增加作品并提高演唱的难度,对学生声乐素质进行强化。

    (二)形式上的创新

    歌剧是一种独特的声乐形式,在演唱中需要对角色进行区分,这样可以按照情节进行表演,在歌剧唱段中,演唱者需要保持声乐旋律的戏剧性,在特定的情节中要保持情感的饱满程度,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用声乐的形态将故事呈现给观看者。例如在《窦娥冤》演唱中,主角含冤被害的一段情节演唱非常高涨,这些情感上的变化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民族歌剧,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训练方式[3]。除了独唱外,双人、对人等各种形式的演唱可以对学生进行训练,由于各种旋律上不断变化,可以在音准以及演唱技巧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让声乐教学具备更多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对作品本身进行研究。因为民族歌剧都是创作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在特点上比较鲜明,人物关系需要进行理顺,因此在教学中,对作品先进行研究可以让学生走进每个角色中,让表演更加立体。

    二、民族歌剧强化声乐教学的方法

    (一)语言上的强化

    民族歌剧的演唱比较考验演唱者对语言的控制,语言艺术上的特点是民族歌剧的主要元素,国内的一些歌剧艺术家在演唱中非常重视咬字的准确性,要对语言进行精准的把握,也就是字正腔圆,这一点是民族歌剧不同于其他歌剧的主要区别。对语言的把握是一种民族歌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民族歌剧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获得语言控制上的强化,吐字、咬字方面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手发声方面也提升了要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剧中的语言,对歌剧可以先进行朗诵,让学生的吐字更加准确清晰,这才是演唱民族歌剧的重要保证,同时在声乐教学中,以往并未有这方面的内容,这种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基本功。

    (二)情感上的强化

    歌声要想打动听众,除了动听,还需要做到声情并茂,实际上歌声本身就是对情感的书法,那么演唱者在进行歌唱表演时一定要保证情感上的投入,这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与民族歌剧的艺术表现有着共同之处,民族歌剧也非常强调在情感上的表达,并民族歌剧本身可以说是人生和情感的写照。在歌剧的内容中,本身表现的就是起伏不定的情感变化,民族歌剧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在演唱上更强调心灵上的表达,在声乐中情感上需要非常投入,随着情节的展开,要将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民族歌剧的演唱训练,这样可以借助情节上的变化,在情感表现上得到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要将民族歌剧中语言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在语感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和艺术的联系,用情感对声乐效果进行展示。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知识将音乐用歌声展示给学生,学生掌握的只是节奏和旋律,在民族歌剧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还需要领会作品中的情感,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歌剧的前后段式衔接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情节变化,对乐句的发声进行处理,注意演唱的轻重缓急,让声乐演唱更加动听并富有情感。

    (三)人物上的强化

    在歌剧表演中需要凸显出人物特点以及演唱的形式,民族歌剧中人物形象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作品进行仔细研读,根据人物特点结合学生情况,对角色范围进行划分,通过不同的角色表现作品的思想。例如《江姐》中,主要表现的是对祖国的热爱,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选择学生的时候要侧重于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在情感表达上会非常丰富。

    (四)动作上的强化

    声乐艺术的表现需要演唱,也需要形体上的表演,在歌剧作品的表演中,演唱者需要动作和声音相互配合,演唱动作是情感抒发中自然表现的形式。民族歌剧是综合性的表演内容,演唱者在声音上达到的水平是一方面,形体动作上也是需要强化的,这样才能带给观赏者全方位的感染。

    三、结论

    总之,国内的民族歌剧与国外歌剧形式截然不同,对声乐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不仅是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来源,更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声乐教学中发挥出民族音乐的作用,那么对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很多作品堪称经典,在声乐教学中也容易被学生喜爱,在实践中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些唱段进行演唱,经典的形成就是要经过不断传唱的,这就是民族音乐与声乐教学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仝斌.论话剧表演在歌剧创作及教学中的作用——以校园歌剧《漫咖啡》教学实践为例[J].当代戏剧2017(05):37-38.

相关文章!
  • 浅谈音乐艺术中的“美”与“丑”

    张志文【摘 要】音乐美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18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的漫长过程,有关什么是音乐以及音乐美的评价标准也经过了几个世纪的

  • 明暗交错的映像与碎片化叙事

    李洁近一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以“前任情结”为卖点的作品在坊间引起了许多人的情感共鸣,制造了一波波的话题,最新的一部是刘若英的转型

  • 试论四王国内外对比

    王瀛赵玉琢摘要:受到明朝末代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的绘画界以文人画为主。并且清代前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董其昌理论跟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