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航空母舰与中国海权

    杨震+蔡亮

    中国因经济基础正在由“传统农业内向型”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转变,发展海权成为中国理所当然的战略选择,而航空母舰的列装正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海权也由此进入了航母时代。进入航母时代之后,中国海权的功能得以大大拓展,具体表现为军事功能、政治功能、经济与科技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这些海权功能的产生及强化将大大拓展中国在战略上的选择余地,使海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及国家战略。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8.010

    2012年9月25日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中国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前“瓦良格”号)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2012年11月25日,中国航母舰载机成功实现起降。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战略地位不断提高。[1]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一个陆权大国而非海权大国存在。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发生根本转型,也使国防传统发生变化,让我们从传统的“陆权主义”走向“海权主义”。航空母舰的列装就是这种“海权主义”的产物。由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导致作战环境和作战任务转变,需要中国海军提高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作战体系。而这个作战体系的核心正是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海上控制能力强、续航能力强、吨位大和设施齐全,不仅能满足上述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也能满足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

    海权的概念解析及

    中国面临的海洋态势

    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海权问题现今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然而自从海权论诞生以来,海权这个概念一直就没有精确且权威的界定,并且随着时代主题、社会技术形态的演进,海权这个历史社会客观存在也一直处于发展演进的过程之中。一般来说,海权是一种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国家战略为出发點,以战争、法律、经济开发、科学考察、谈判或合作等为手段,以海上实力为基础,以控制海洋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管理的一种带有综合国力性质的能力。[2]这种能力的得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兴衰。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中国面临的海洋态势不容乐观: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2年的生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与韩国有黄海大陆架划分及东海苏岩礁争端;与日本有东海大陆架划分及钓鱼岛争端;在南海方向,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也有海洋权益争端。而美国等域外国家的插手使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不容乐观。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不断发展。现阶段,中国每年进出口均在2万亿美元左右,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海运,尤其是许多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的原材料(如石油等),中国每年的进口量已经突破3亿吨,因此维持海上交通线的通畅已经成为中国海军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由于过去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武装力量,中国在保证海上交通线安全方面有些力不从心。201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就曾发出威胁,扬言要掐断中国的海上交通线。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危及经济根本的巨大威胁。此外,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也使中国的海洋态势增加了新的变数,这些海外利益所在国大多与中国并不接壤,唯一的地理媒介便是海洋,因此,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也为中国的海洋态势增加新的变数。仅以境外投资为例,2014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320.5亿元人民币。[3]在上述种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将其地缘政治重心从陆地转向海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目标,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4]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将发展海权作为今后地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中国的海上力量却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国海洋方向防御纵深短浅,防御手段相对单一,反应速度相对迟缓,夺取制空权、制海权能力相对薄弱,且缺乏在远离国土之外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海军建设是发展海权的重要内容,而发展航空母舰则是海军建设的重中之重。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功能

    海权发展之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使其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就必须对海权的功能进行了解与研究。一般而言,现代意义上的海权一般具有四种功能,即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5]就其本质而言,军事功能主要体现在防御来自海洋方向的侵略和打赢针对中国的战争,保持有效的海上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等方面,而经济功能则体现在包括发展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工业、造船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滨砂矿业在内的海洋产业领域。外交功能主要体现在海上战略互信机制和海军外交两方面。警察功能则是对海洋这个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进行应对。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以及技术的进步,海权的功能将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还将有所拓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未来决定一国地位的高科技产业中就包括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工程装备、开发深海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与直接利用、海洋生物与海洋农牧化等海洋高科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尖端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海洋科技集中着人类的智慧和高科技的精髓,世界各国都把海洋开发列为当代科技的高新领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海洋科学研究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把“海洋科学研究”单列一个部分,而且,在320个条款中,有100多条涉及海洋科学,是当前科技含量最多的国际海洋法规。笔者认为海权因此具有科技功能。

    航空母舰与中国海权功能

    自2012年9月之后,中国海权以及中国海军结束了没有航空母舰的历史,从此进入航母时代,开辟了中国海权及中国海军的新纪元。作为海权思想建设海军的产物,航空母舰的入列体现了中国海权的多重功能。

    一、军事功能。航空母舰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军事功能方面。现代战争,尤其是海战的模式已经演进到海上联合作战阶段。以往的中国海军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海上联合作战能力比较薄弱,而航空母舰的入列使中国海军海上联合作战能力不足的短板得到弥补,其庞大的舰体以及充足的电力供应可以搭载大量的电子、通信设备和传感器,是天然的旗舰,可以作为海上联合作战的节点,并推进中国海军向信息化迈进。而航空母舰与其属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可以遂行多种任务:夺取制海权、夺取制空权、海上防空反导、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兵力投射、海上封锁,等等。可以说,航空母舰的入列能够使中国海军完成从以潜艇为核心的近海海军向以大型水面舰艇为核心的远洋海军的过渡。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航空母舰的列装,中国海基核力量的战场生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中国二次核打击力量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保证。这在萨德反导系统已经部署韩国,美国正日益打破中美之间脆弱的核平衡(这种平衡是亚太地区战略稳定的基础)的今天尤其具有战略意义。

    二、科技与经济功能。中国发展航母,将有可能围绕航母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家投入产出表中,有望带动35个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技术、航空技术与造船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具体而言,能够设计建造航母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拥有大型实验水池和风洞等基础设计、研制和生产航母甲板所需的特种钢材、设计建造其他超大型船舶以及超级集装箱船、油船和液化天然气船以及科考船等特种船舶的经验、能够设计建造先进舰载机、能够设计建造先进雷达、能够设计建造重型蒸汽机和燃气轮机……上述条件能推动国家科研基础、船舶制造、航空制造、先进电子技术以及大型动力机组等产业或技术的发展。所以,当前发展航母,将有可能实现以军事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进而以国家科技创新带动新一轮的国家经济增长。

    在经济上,由于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工业设计和制造部门,航母的建造将因此形成一条超长的产业链。在设计、装备、材料、工艺、制造、组装、测试等各领域都能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迈上一个新的水平。另一方面,超长产业链将导致所谓的“榕树效应”,以航母为目标形成的制造业体系将溢出至其他军事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而这种溢出效应对于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军民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正面影响。

    此外,第一艘航母在其全寿命期间带来的就业总岗位数接近70万个,年均达到1.12—1.57万;航母初始投入的产出乘数达到每10亿美元新增产出80亿美元,第一艘航母在其全寿命期直接、间接创造产值高达1800亿美元。如果中国装备三艘航母,在40年全寿命周期内将直接、间接创造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产值,新增与维持就业岗位110万个;基地经济活动直接与间接创造产值将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带动就业岗位数超过30万个。[6]由此看来,航空母舰在刺激国内消费、创造就业岗位等领域也有积极意义,这是其经济功能的体现。

    三、外交功能。航空母舰在海军外交中将会发挥重大作用。海军外交是在和平时期及所有非全面战争情况下,可对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意志和决策机构施加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树立信心,有利于提供战略支援,并为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它起到威慑和压制作用。以海军出访、军事交流等为内容的海军外交可以增强海上(包括由海到岸、由岸到海)安全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随着中国海军日益成为一支远洋海军,对外交往不断增加,其外交功能不断得到强化。而航空母舰外形威武、作战威力大、续航能力强且具有战略威慑性,是进行海军外交的最佳舰种。换言之,用航空母舰实施海军外交可以达到其他舰种所起不到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讲,航空母舰具有较强的外交功能。

    四、警察功能。如前所述,海权的警察功能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制止和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在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维护海上正常秩序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作用。维护海洋权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关键是海军,海军担负着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的使命。要达到上述目的,海洋控制是前提。可以说,正是由于航空母舰强大的制海能力,才使国家在海上维护主权,捍卫海洋利益方面有了坚强的后盾。此外,航空母舰将会使中国海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提高。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海盗、海上恐怖势力泛滥,成为威胁全球安全的国际公害;航母具有极强的海上态势感知和海洋控制能力,火力强大,舰载机机动性强,是对付海盗和海上恐怖势力的理想武器。在气候灾难的灾后救援中,航空母舰更是大有用武之地。航母可在受灾地区的通信和电力中断情况下,充当临时通信中心,并利用电缆向岸上供电,同时派遣直升机飞往道路被毁后交通中断的内陆地区接回伤员,并运来大量的救灾物资。一旦中国海军装备航母,必将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作为大国必须承担的这种国际责任。由此可见,航空母舰的装备将会使中国海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大为提高,也将使中国海权的警察功能得以大大加强。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基础正在由“传统农业内向型”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转变,保护海洋资源意义重大。[7]发展海权成为中国理所当然的战略选择,而航空母舰的列装正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海权也由此进入了航母时代。实现航母列装,其巨大的作战效能与威慑效能,不仅将大大改善中国近海防御态势,而且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防和军队在军事理论、兵力结构、体制编制、作战方式、军事指挥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现代化变革。中国航母最终形成战斗力,无疑将拓展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边疆,增加战略选择的灵活性与主动性,有效增强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质量与战略稳定。进入航母时代之后,中国海权的功能得以大大拓展,具体表现为军事功能、政治功能、经济与科技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这些海权功能的产生及强化将大大拓展中国在战略上的选择余地,使海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及国家战略。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航空母舰的列装意味着中国这个陆海复合型国家开始变成一个海洋强国。有理由相信,一个强大的中国海权最终将对亚太局势和国际体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度重大项目“东南亚安全格局对我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研究”(16ZDA091)和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海洋专项基金项目“以国际法为中心的南海法律战研究”(16JCHY09)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第二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

    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银萍)

    [1] 杨震、方晓志:《论后冷战时代世界海洋战略格局中的中美海权合作》,载《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3期,第104页。

    [2] 杨震、周云亨:《关于中国海权的几点思考》,载《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第3期,第14页。

    [3] 《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2015年1月27日,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33_4518_0_7.html(登录时间2017年2月4日)。

    [4]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5] 刘一健、吕贤臣:《试论海权的历史发展规律》,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頁。

    [6] 卢周来:《如何给航母算经济账》,载《兵器》,2011年第12期,第9页。

    [7] 李人达、黄海蓉:《海岛生态立法新探》,载《湖湘论坛》,2015年第1期,第112页。

相关文章!
  • 人性的改变暨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尚杰[摘 要]以任何固定不变的观念去定义人性的做法,是不适宜的。本文从学理上结合哲学史和当代政治哲学,分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司法责任制相关问题之探讨

    摘 要 在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中,司法责任制被置于一个基础性的地位,被称之为改革的“牛鼻子”。构建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