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探讨

    胡水清

    〔摘要〕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当中也有许多积极乐观、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难以管教且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应对这类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留守儿童;教育探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54-07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许多城乡中小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难以管教的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应对这些学生,已经成为许多学校专门研究的课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当中也有许多积极乐观、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难以管教且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

    何为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按照美国发展心理学教授鲍姆林德的家庭教养理论,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严重缺乏对孩子爱的满足和规矩要求的一种教养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养而不教。这类家庭除了向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之外,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表现,也不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这些父母平日与孩子沟通交流极少,要求很低,基本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较高的要求和期待,更缺乏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引。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行为规矩意识淡薄,缺乏礼仪,而且没有理想追求,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而走向歧途。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被爱的体验,也不知道什么是愛,所以他们对他人缺乏热情与关心,既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替人着想,甚至有的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都表现出极端的不尊重与漠视的态度。可想而知,当这一类留守儿童进入学校的时候,必然会成为最难管教,最让老师和学校头痛的学生。

    【案例1】小怡家境宽裕,因为父母长年在外经商,便由奶奶照顾。但奶奶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且文化水平有限,无力对她进行管教。父母忙于经商也无暇顾及她,除了定期汇款任她支取之外,从不过问她的学习生活状况。因为衣食无忧且无人管束,所以小怡从不爱学习,终日沉迷网络。而且,受网络娱乐影视影响,她喜欢追星和攀比名牌。老师经常找她做思想工作,也多次联系其父母来校协助教育,但是其父母总以工作忙无法抽身为由拒绝。最终,小怡受不良社会青年的影响,经常不按时回校,周末常常夜不归宿,不但欠下许多债务,而且十八岁未到就未婚先孕。她奶奶知道此事后,惊怒交加,并且愧疚攻心,从此一病不起。至此,小怡的父母才幡然醒悟,但是已经悔之晚矣。

    【案例2】小明从五岁起就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平日忙于工作,对他关爱不足,外婆和舅舅也只是关心他物质方面的需求,有时候还会碍于情面而不敢对他严加管教,因而导致他养成了放纵任性的性格。上学之后,他无心向学,经常惹是生非,外婆、舅舅等多次被老师请到学校协助教育。进入初中后,小明的叛逆行为越发严重,经常顶撞老师,滋事斗殴。外婆和舅舅等人烦不胜烦,对他彻底失望,从此对他不管不顾。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小明染上了饮酒抽烟、打架飙车等恶习。学校多次联系其父母来校协助教育,但其父母却认为这孩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他不违法犯罪,能顺利毕业即可。某日,小明伙同不良社会青年在国道飙车,发生严重车祸。小明在医院昏迷了几周后才死里逃生,但等待他的除了法律的追究之外,还有残疾导致的一生痛苦。

    【案例3】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龙小谢两兄弟就被父母留在家乡独立生活。父母迫于生计长年在外务工,除了每月按时给他们汇生活费之外,基本不关心过问他们的生活。自从大哥小龙初二辍学进城打工后,就剩下小谢独自留守家乡。小谢性格孤僻乖张,做事随心所欲,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或者玩手机,曾多次在课堂上用粗言秽语把女老师气哭。他甚至在校内拉帮结派,充王称霸,滋事斗殴。学校多次对其作出严厉处罚,但是他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不能开除他,就经常有恃无恐,屡教不改。节假日期间,他与不良社会青年来往密切,经常到处飙车,时常夜不归宿或在家中聚众吃喝。由于影响恶劣,左邻右舍对其相当厌恶。学校多次要求其父母协助教育,但其父母总以各种借口推脱,对学校反映的问题毫不重视。而且,在被学校多次联系之后,其父母竟然以自己无能为力为理由,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初二的时候,小谢因为参与团伙偷车案,被公安机关拘捕。

    以上三个案例的学生虽然来自三个不同的家庭,但是其家庭教养方式都属于忽视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小怡虽然家境宽裕,但是由年迈无力的奶奶隔代教养;小明长期过着无父母关怀的寄养生活;小谢则完全是放养式的独立生活。不管他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他们的成长都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教导,他们或自暴自弃或乖张叛逆,最终都因被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走上了歧途。对于个人家庭来说,他们的表现是一种不幸,不仅毁坏了自己的青春前途,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损害了家庭的幸福和谐。对于学校来说,他们不仅自己无心向学,不服从管教,而且还散播歪风邪气,扰乱甚至破坏教学管理秩序。对于社会来说,他们的表现是一种危害,他们不仅法律意识淡薄,无知无畏、随心所欲,而且还容易受人教唆而违法犯罪。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生?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有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但是受制于他们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他们很难支撑全家人在城市的生活。由于户籍限制和计划生育超标等问题,许多农民工子女难以进城上学,而且进城读书的昂贵费用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许多小孩不得不留守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其次,留守儿童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向来注重言传身教,即父母通过言语教导和行动示范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而留守儿童这种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的情况,使得言传身教这样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变得难以为继。而且,大多数农民工基本都是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再去照顾教育远在家乡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身教”,即便是“言传”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实际上,现在只有少数比较重视孩子教育的农民工才会坚持每周打电话给孩子或者给老师,以了解、督促孩子的学习,而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基本不会这样做。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家长就是这样,他们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干脆放任不理,尽管学校已经及时多次向他们反映情况并做出了预警,但是他们要么麻痹大意不重视,要么干脆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他们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及时让孩子悬崖勒马,那么,三个孩子绝不至走上歧途。

    由此可见,忽视型家庭的出现既有个人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的原因。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再加上父母不重视不负责任的态度行为,便造成了忽视型家庭的出现。而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位,不但使孩子缺失最基本的家庭教养,而且也常常让学校教育处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地位。例如,虽然老师每周放假前都会再三严厉教育和警告中学生不能无证驾驶机动车辆,但是到周末依然有不少学生无视学校的教育和警告驾车上路,甚至到处飙车。这就是家长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家庭教育缺位所造成的现象之一。

    那么,对于在这种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如何去教育应对?

    一、家庭方面

    第一,忽视型家庭的出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不负责任。因此,家长要转变以下几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1)要转变“我只要努力工作赚钱,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至于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努力就行了”的观念。父母可以因为工作忙碌或自身能力有限而不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具体的教导,但是必须要定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恰当的期望和要求。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不至于无所事事。忽视型的家长就是因为对孩子没有什么期望和要求,才导致孩子形成了学习好坏都无所谓的思想,从而更加无心向学。

    (2)要转变“我工作很忙没时间教育孩子,也不会教育孩子,反正已经把孩子送到学校了,那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了”的观念。家长要明白学校老师当然有一定的教育责任,但是学校老师却不能包办一切。例如,家长必须担负起周末节假日等放假时段对孩子的教育监管责任。如果周末节假日等放假时段孩子无人监管,孩子也不自觉自律,放任自流,很容易受不良行为思想的影响。家长应该主动与老师联系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并及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对孩子展开有针对性的督促和教育。即便是平时,家长也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连家长都不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那么不但会让学校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也让孩子变本加厉,更加无法无天。

    (3)要转变“我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他努力了,不学坏就可以了”的错误观念。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注定就是读书的料,关键在于家长的培养和引导。而且,“不学坏就可以了”是一个很模糊,很宽泛的概念。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本来就不够强,如果父母再提出这样无限度的低要求,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况且,人都有好逸恶劳的本能,孩子一旦失去必要的约束和压力,就会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4)要转变“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有些家长局限于自身的学识水平或者受社会上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以为许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认为读书无用了。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因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调整转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国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适配的历史阶段性问题。他们也没有从我国长期存在高级技能型人才缺口的诸多现实报道中发现机遇,从而引导鼓励自己的孩子抓住这些机会而努力学习。所以,家长只有首先在自己的思想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积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二,忽视型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不重视,可能是因为迫于生存压力,无暇顾及孩子;也可能是因为受制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便只好听之任之。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家长的言传身教,即家长主要是通过用言语讲解、传授和自身的行动示范来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严重依赖父母对子女具体言行的觀察和判断才能作出有效的教育反应。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的现状,导致父母难以对子女的言行表现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判断,无法作出有效的教育反应。因此,家庭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方法。

    (1)家长要革新获取与孩子相关信息的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长期与留守儿童分隔两地,家长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对孩子的表现不了解,无法展开有效的针对性教育。这就需要家长改变以前那种等到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才被动应对的方式,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留守在家里的老人或者学校的老师了解孩子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利用电话对孩子进行远程教育。这样既不会让孩子有机会对父母虚言辩驳,也能使家长的说教做到有的放矢和具备针对性。现在通信技术发达,家长完全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获取孩子的信息。

    (2)家长要革新教育强化和惩罚的手段。教育不是请客吃饭,除了言语上的说教,有时候还需要必要的强化和适当的惩罚。许多留守儿童家长都发现单靠电话说教,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家长们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如何保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谁来监督?在家里,父母可以委托留守长辈依法实施监督和惩罚,有条件的甚至可以通过远程监控视频来监督孩子的学习。

    第三,家庭教育也要加强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家长应该经常如实地向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让孩子切实了解父母的艰辛和付出。

    也许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样做有失家长的颜面,而且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去承受这样的苦恼。其实,恰恰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留守儿童(尤其是我省)都没有吃过什么苦,他们的物质生活即使不算优渥,但也不会太差。如果家长不常跟孩子说说工作的艰辛,以及这样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孩子们就会以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理所当然应得的。穷人的孩子为什么能够早当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很早直面困难!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应该“身教”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没有比讲述自身的真实经历更有说服力的了!这样做不但可以增进亲子间的相互沟通和感情,而且还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进而发奋努力。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之所以不愿意读书,尤其是那些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甚至把读书当作一种巨大的负担,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或家庭的压力。

    总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长只有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与时俱进地革新家庭教育的方法,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与松散随意的家庭教育相比,学校能够有计划地、系统性地让学生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并且接受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对于那些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应对呢?个人认为,鉴于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具有长期缺乏家庭教养,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缺乏礼仪,不懂感恩,没有理想追求,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并且易受不良思想观念影响的特点,学校要从“借力”“严管”和“善教”三方面入手。

    第一,所谓“借力”,是指学校要善于借助家长和社会其他正义力量来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学校要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借助家长的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时段的监管工作。当前留守儿童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应属监管缺失或者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节假日的时候,有许多留守儿童放假在家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表面上这个问题好像与学校无关,但是实际上留守儿童在周末的表现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曾经有专家指出“5+2<7”,甚至是“5+2<5”的现象,意思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有效的学习之后,经过周末两天,不但没有使前五天所学的知识获得巩固提高,而且还大大退步。原因就在于周末没有了学校老师的督促,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波动很大,如果此时再失去家长的监管,学生的自觉性又很差的话,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效果大为削弱甚至无效。现在就有这样的现象:尽管老师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不要无证驾驶机动车,但是一到周末还是有不少学生驾驶摩托车上路,甚至到处飙车。尤其是那些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在节假日里无拘无束、放任自流,最容易受坏人蛊惑或唆使。所以,为了巩固学校的教育效果,防止学生把不良风气带进学校,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时段的监管工作。

    学校可以建立需要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收集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定期向家长反映,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忽视型家庭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家长迫于生存压力,无暇顾及孩子;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受制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学校能够及时向家长提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或指导,有利于家长在节假日里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和监管。

    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立“爱心”电话,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与家长联系,增进亲子情感交流。忽视型家庭的孩子,一旦能够长期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鼓励,会比较容易被转化。

    (2)学校要增強与公安、社区(村委)等有关单位的联系,借助他们的正义力量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请公安单位的同志来学校演讲、作报告。这样既可以向学生宣传法制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又可以打压某些学生的嚣张气焰,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便是节假日时段,学生虽然已经放假离校,但是学校也可以通过把相关信息提供给公安、社区(村委)等有关单位进行重点监督。这样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也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留守儿童出现诸如溺水、飙车和被拐骗等安全问题。

    第二,所谓“严管”就是从严管理。在忽视型家庭长大的留守儿童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缺乏礼仪,自控能力不足,进入学校后若无心向学就会经常违纪,惹是生非。因此,要对他们严加管理。

    (1)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定期整顿仪容仪表。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首先就要从整顿他们的仪容仪表开始。仪容仪表看似小事,实质反映一个人内在的精气神。许多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指导,有的形成了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的则受网络影视或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发型古怪、穿着异类为美;有的甚至受不良社会青年的影响在身上纹身刺青,然后在校内拉帮结派,欺压胆小怕事的学生。这些形象既与中小学生的形象格格不入,又影响班风校风。因此,学校要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定期整顿学生的仪容仪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举止文明,而且还可以纠正、刹住一些歪风邪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要加强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管理工作。学生携带手机回校弊端极多。很多留守儿童自制力不足,容易沉迷网络或者手机游戏,也可能通过手机阅读散播一些黄色淫秽的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学生携带手机回校,还容易引发盗窃行为。更有甚者,为了给手机充电而铤而走险私接电源,极易引发触电、火灾等灾难性事件。尤其是那些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监管,规矩意识淡薄,常常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单在宿舍内通宵玩手机,有的还公然在课堂上玩。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学校的纪律,而且还可能引发师生冲突。更可怕的是,有的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社会人员、甚至是社会帮派相互勾结串联,极易引发欺诈勒索等校园(校外)欺凌事件。所以,学校要大力开展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管理工作,净化校园风气。

    (3)要坚决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打击和整治。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曝光,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细观校园欺凌行为,有个别是由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激发的,但主要是由那些无心向学,纪律松散,法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引发的。在许多乡镇中小学,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就像案例3中的小谢那样缺乏监管,规矩意识淡薄,做事随心所欲,在校内充王称霸,滋事斗殴,在校外则与不良社会人员来往密切。学校要坚决打击整治这些学生的嚣张气焰,该处分的就要严肃处分,该交给法律制裁的就要坚决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震慑效果,真正维护学校纪律的严明和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氛围。

    另外,校园欺凌行为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为大多数被欺凌的学生都比较胆小怕事或者自卑内向,故而不敢或不愿意向老师报告。因此,学校除了要加强法制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和打击整治力度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举报制度,及时掌握处理校园欺凌的信息。

    第三,所谓“善教”,是指学校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那些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要针对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行为规矩意识淡薄、缺乏礼仪、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加强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的核心是“敬人”和“自律”,而许多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甚至连最基本的文明礼仪都不懂。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但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获得别人的尊重。并且,在这样的满足中不断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另外,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主要是落实强化“学生守则”的要求,约束纠正他们自由散漫的言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针对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没有理想追求,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无心向学的特点,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追求。由于忽视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低,对孩子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期望,致使孩子在学习上失去了来自家庭的驱动力。其次,许多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监管,可以随意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因而缺乏自主学习、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了解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的重要性和新时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学习才是将来安身立命的重要保证,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最后,学校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树立长远理想和阶段性目标,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要针对忽视型家庭的留守儿童长期缺乏被人关爱鼓励的特点,加强赏识教育,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能量,让人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增强,变得更自信,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会尽力达到对方的积极期望。没有人会讨厌被赞美和鼓励,再叛逆捣蛋的学生也渴望被人赏识和赞美。叛逆捣蛋的学生也不是天生的,只是他们在后天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和鼓励才逐渐变成这样。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尤其如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败,喜悦抑或是悲伤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更遑论对他们的支持鼓励和赞美。所以,忽视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其实很需要被人肯定和赞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之所以喜欢在校外打架飙车,在校内拉帮结派,恃强凌弱,那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被人关注和肯定。如果我们能够转变对他们的看法,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惜赞美和鼓励,那么可以满足他们渴望被肯定赞扬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的转化和进步。

    三、社会方面

    第一,深化制度改革与振兴城乡经济并举。

    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只有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振兴城乡经济,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深化制度改革可以打破或减少政策限制,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让更多有能力的农民工把孩子带到工作地上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新兴农业,振兴城乡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既有利于农民工就近就业和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解决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的问题,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有利于家庭教育。

    第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执法整治行动。

    通过影视、图展、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制进校园宣传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尤其要对那些无知无畏、崇尚暴力、法律观念意识淡薄的学生形成震慑力。例如,现在许多乡镇都出现不少中学生无证驾驶摩托车、电动车或助力车等机动车辆上路,甚至飙车的现象。学校对这种现象的批评教育可谓不遗余力,思想教育周周讲、月月讲,批评处分也毫不手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周末的时候,许多留守儿童失去了管束,可以随意无证驾驶上路。如果相关单位能够经常性地开展打击中小学生无证驾驶机动车和飙车等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不但可以净化社会风气,而且还可以和学校的安全教育相互呼应形成合力,从而让学校教育不再孤立无援。

    第三,社区(村委)方面要重视教育,积极开展关爱下一代行动。

    社区(村委)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掌握本社区(村委)学生的情况,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长要大力宣传表彰,对那些养而不教的家长既要批评教育,又要结对帮扶和加强监督,形成爱学好学和优生优育的社区(乡村)新风尚。现在有不少乡镇正在兴起重教兴教的新风尚,乡贤们带头捐资助学,每年定期奖励本镇品学兼优或者考上大学的学生。也有一些地方以同姓氏族宗亲联谊的形式,组建氏族宗亲奖学金,以奖励资助氏族中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新风尚的兴起,无疑可以大大促进乡村地区的教育,吸引激励更多的农家子弟发奋读书。

    第四,社会要大力推动普及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培训,对不负责任的家长要立法制裁。

    家庭教育是一种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的教育行为。但是,我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发展比较缓慢,很多时候家庭教育不是一种系统性的教育行为,而更多的是一种个体自发的行为。而且,许多家長都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广大农民工父母在这方面的知识更加薄弱。因此,社会要大力推动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为人父母者家庭教育的知识理论水平。与此同时,国家应该继续健全相关法律,对那些拒不履行家长职责的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总而言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方对孩子的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忽视孩子的成长教育,任何一方都将无法独善其身。而且,随着大量农村90后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些被称为“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没有技术,是知识分子没有文化,是城里人却被称作农民”的农民工二代,他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与他们的父母相比差异极大。忽视型的家庭是否会因此而越来越多,还待更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开放性时代,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尤其是对广大留守儿童的教育,正义的力量一旦缺位,邪恶的力量就会乘虚而入。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安定繁荣。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潭头中学,高州,525233)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相关文章!
  •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陈婵萍 李艳莉摘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只有在全校范围内,甚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管家》中玛丽莲·罗宾逊对圣经

    内容摘要:作为坚定的基督教徒,玛丽莲·罗宾逊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管家》中从修辞到主题各个层面上的许多设计具有明显的圣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