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

    梁全英

    

    2006年金秋十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参观北京农学院建院50周年校史展,被一张张北农师生汗洒京郊大地,记录青春足迹的感人照片深深感动,欣然题词:“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韩院士质朴的语言是对北农学子执著前行的群像写真,把最深沉的祝福凝聚在方寸之间,饱含着对北京农学院发展的殷切期盼,也表达了对大地母亲的热爱,对农民生活富裕的热切愿望。

    几千年农耕文明孕育出人们对土地的热爱。“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在当今时代,更凸显出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北京农学院作为市属的农业院校,始终致力于立足首都、服务“三农”、坚持与时代脉搏共振、与首都发展同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有很多老师和毕业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默默奉献着,彰显了时代的风采。每个时代都离不开优秀的领路人,更离不开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谨以此文追忆北农人的过往与芳华,见证青春与汗水在京郊大地上挥洒出的多彩画卷。把青春的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

    农学院声像档案中保存着很多学生实习的照片,一张三个青春美少女合影的照片格外吸引人,独具生活气息,简单的草帽上装饰着绿色的杨树枝条,窗台上晾晒的“小白鞋”是她们爱干净的证明。让我们来挖掘一下照片背后的故事吧。这是88级果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拍下来的,它将我们带回到1992年初春北京郊区延庆大柏老村。园艺系的主任带领6名毕业实习的同学,来到地处深山的大柏老村,准备建一个面积约500亩的果园。承载着村民的信任和对生活富裕的憧憬,使这次毕业实习变得意义非凡,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场,需要同学们把测量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果树学等课堂所学知识和成果描绘到京郊大地上。

    每天天蒙蒙亮时,大家就要起床,迎着朝阳远远地就能看到师生们早已忙碌在田间地头儿。建园首先要做整体规划,选择适宜当地栽种的果树品种,要考虑果树的成熟期、匹配适合的授粉树,然后制作种植图;再对土地进行调查、取样、记录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不仅是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验,还来自于生活方面。山里的三四月份还是寒冷的冬天,学生们在老乡家里住宿,下地劳动一天后要自己烧土炕取暖,抵挡山里的寒冷。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带领毕业生实习的老师,在打热水的途中不慎摔倒,整整一暖瓶滚烫的开水把大腿烫伤了。老师不得不回城里治疗。“群龙无首”的学生们面对村里约500亩土地的果园建设任务担当起重任,齐心合力、胆大心细,按照定植图带领村民开启了果园建设之路。

    建一个漂亮的果园,首先要让定植的树木成排成行。当地物质条件有限,学生们开动脑筋,利用100米长的测绳,抖直以后定点画线,省事又省力。村民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说:“大学生就是不一般,聪明又能干。”当时学生们一天三顿饭就在村里的大队部吃,就是俗称的大锅饭。淀粉含量高的“炖土豆”是每天的标准配餐,青菜几乎没有。村干部看到这几个大学生,能吃苦,又能干肯干,天天给他们做好吃的“猪肉炖粉条”。在那个年代,这就是“舌尖上的美食”啊。学生们每天辛苦劳动之后,尽情享受村里准备的美味佳肴,幸福的实习日子结束后,大家体重都增加了5~10斤,一时成为笑谈。

    延庆的山里,春天的风特别大,午后总是刮起6级以上的大风,瞬间把学生头上戴的草帽卷起,刮得不知去向。爱美的姑娘们跑着笑着去追逐草帽,成为山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伴随着山风,50多天的实习,学生们和村民们一起挥汗如雨地度過了。他们用青春、汗水、欢笑和热情,把论文写在了这片土地上。果园建在延庆的山区里,农学院的学子们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毕业论文,收获了村民的一致赞誉。多年后,当他们再次回到照片中住过的农家院,感受到过去的生活历历在目。

    当年青春飞扬的6名大学生中,一人取得了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学位;一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还有一人活跃在国内园林行业,致力于打造中国行道树行业品牌的事业中。档案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历史见证了他们铸就的成果。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

    时间飞逝,让我们来到21世纪北京延庆区的深山里——大庄科乡黄土梁村。那里的金盏花绽放,金黄一片,吐露着馥郁芬芳,点燃了山里人走向富裕之路的希望。一张照片记录了北京农学院选派的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第一书记李志敏,与村民查看金盏菊浸泡油品质的情景。

    2016年11月,北京农学院科技处优秀干部李志敏同志,被选派到黄土梁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黄土梁村地处云蒙山东麓的深山区,祖祖辈辈靠种植玉米、谷子、高粱为生。高山峻岭起伏连绵,交通不便限制了黄土梁村经济发展,低收入迫使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们留守在村里。从驻村第一天开始,李志敏对43户低收入家庭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劳动能力状况,有什么困难和愿望。他和蔼可亲、态度诚恳,拉近了与村民的感情,收获了村民的信任。李志敏同志翻山越岭地实地考查,了解到村里是贫瘠的黑沙土地,山里物候期比平原地区短了一个月,很多高经济效益的作物不适合在这里种植。

    

    李志敏同志日思夜想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确定“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乡村致富要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融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并最终把目标锁定在种植香草植物。他想到农学院专家谷继成老师,谷老师潜心研究香草植物多年,从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到产品类型,都已经形成完整配套的成果。于是李志敏约上谷老师,一起走进黄土梁山区,深入调研,论证方案可行性,并对市场前景预测,最后将目标锁定为种植金盏菊。这种植物喜光照、耐瘠薄,特别适合在这里种植,花期长达半年,花色金黄美丽,还可以提取芳香类精油。

    当时,李志敏同志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村民接受并试种金盏菊。闭塞的山区,相对落后的意识,村民骨子里对种粮食、种果树是认可的,但对种金盏菊却不感兴趣,认为这不能吃、不能喝的花草能变成钱吗?于是李志敏同志挨家挨户去做村民的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种植金盏菊可以出售鲜切花、提炼精油、制作手工皂、还可以生产系列洗护产品,经济效益远高于粮食作物。他用专业的知识、朴实的语言、坦诚的态度,描绘出花草种植的美好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终于说服了几户村民试种,迈出了发展种植香草事业艰难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志敏同志几乎每天都“泡”在村里。村民刘殿臣,试种了7500株金盏菊,年底收入16000多元。试种成功了,黄土梁村民的劳动创造出经济效益,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种植香草植物。为实现对村民的承诺,帮助朴实的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自己为农村发展做出一番事业的迫切愿望,李志敏又和村干部反复商量,决定先培养出手工皂制作的领头人。他马不停蹄地从农学院“挖”来万菊兰老师,教村民制作手工香皂。这是个细致的技术活儿,要教会从小干农活的山区妇女成为合格的“匠人”,特别考验人的耐心。手工制皂的全流程,需要精准把握提纯、调制、入模、出模等步骤,更需要反复练习操作。比如,提纯时要透过光线仔细观察,原料提纯到晶莹透彻才能制造出洁净漂亮的手工皂;再按科学配比、精密称量、充分混合调制后,把皂液入模,充分晾干成型并反复检查模具中香皂的硬化程度;最后一步是出模,这是考验手劲的环节:双手必须平稳发力,手指绝不能触碰香皂,才能使一块完整的香皂脱模而出。整整一个月手把手地传授,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鼓励,最后终于让村民们熟练掌握了手工皂的制作工艺。看到完美的作品,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心里充满着幸福。大家心里计算着:年产10万块手工香皂,就能创造出20多万元集体收益。

    金盏菊种植成功了,香草产业不仅为村民们带来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村里,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不仅家庭收入稳定增长,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共享天伦之乐。村民们都亲切地称李志敏为“香草书记”,视他为亲人,谁家做了新鲜可口的饭菜,都会先请他品尝。

    在“香草书记”的规划设计与带领下,除了黄土梁村,香草产业还拓展到周邊的沙门、董家沟等村庄,逐步成为大庄科乡重要的增收渠道。目前,大庄科乡正在将“夏种香草,全年制皂”的香草产业规模化,逐步发展为育苗、种植、提油、加工精油制品、香草文化展示等完整的产业链。乡里的香草产业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使得山村成为生态旅游景点,美丽的村庄,漂亮芬芳的花海,吸引着城里人来这里度假。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还可以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精油手工皂的乐趣。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香草产业发展,延庆将出现一座座让城里人艳羡的“香草文化特色村”。

    李志敏同志也因此获得了“最美北农人”称号,他深情地说:“两年的驻村工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将不断地为农业科技成果送到最后一公里而努力。”

    北京农学院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的诺言。如今,他们活跃在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致力于服务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学校20位专家与低收入村实现精准对接,开展农业科技帮扶,帮助农民实现脱低增收致富目标,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只有写在大地上的论文,才是最生动有力、有价值的论文;只有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研究,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上开花并结出硕果。北京农学院人用汗水和芳华践行着最初的誓言,不忘初心,默默耕耘,这种精神将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档案中心

相关文章!
  • 探究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未

    付红艳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48-01摘 要 本文将从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况出发,对电力企业中的

  • 公布官员手机号,热线为何成“冷

    颜之宏++熊琦++薛晨近日,四川眉山市《眉山日报》用大篇幅公布了该市两区四县的四套领导班子共152名官员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对于“公

  • 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

    张倩 蔡文祺摘要: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上研究了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