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董培生

    【摘 要】 在科技进步,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大众化话题,低碳金融也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新趋势。因此,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急需加大力度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简单对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紧接着分析了我国低碳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低碳金融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一、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新世纪到来之后,在世界大趋势的情况下,中国也发展了低碳金融,尽管最近一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相关的金融机构,都深知低碳金融的重要性,并都已采取措施解决低碳融资问题。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开始从事低碳融资时,融资方式落后。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调整现有信贷结构,大力扶持节能减排项目,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监管力度,加强控制政策。而另一种方式就是融入国际社会并且与国际社会合作,以此来实现低碳融资。

    我们国家的低碳金融主要基于“绿色信贷”。绿色信贷就是一系列贷款节能产业升级以及环保项目。其主要目标是遏制高污染和盲目扩张产业。现今中国的主要参与者是绿色信贷银行,他们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以及上升空间。虽然银行绿色信贷的效率越来越高,但是银行信贷的比例总量却仍然非常小,而这种情况就促进了绿色信贷与外部环境的发展。目前,绿色信贷的概念还不清楚。因为缺少适当的金融机构和环境专家,只能使用绿色信贷行业标准目录作为投资环境风险评级的标准去指导信贷,金融机构很难去制定内部实施细则以及相关评估方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低碳经济也呈现出了“热概念和冷融资”的走向趋势。创新企业的前景是不可预测的,此外,道德风险管理也有一些困难,这对稳定的金融参与不利。

    二、中国低碳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就近几年来看的话,中国的低碳金融发展非常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低碳金融快速与健康的发展。

    (一)对低碳金融的理解不足。中国是碳资源最多的国家,许多公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缺乏CDM和中国相关的低碳金融市场专业知识,和没有对政策法规的深入理解,相关的意识非常也是薄弱,导致相关低碳金融业项目的投资管理能力非常的不足。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二)对金融机构和专业人员缺乏奖励。世界正在研究用新能源取代旧的劣质能源,改善能源消耗,并不断研究建立在低碳金融系统上的新能源。但现在我们的国家甚至世界的新能源研究和开发仍然处于技术的早期阶段,在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资金,但资金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这将使金融投资有很大的风险。低碳融资存在的时间有些短暫而且也缺乏经验,导致了很多国内金融机构在低碳融资方面的可信度十分的低。同时人们对低碳金融有很多的误解,以及这个领域专业的技能缺乏,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低碳金融商业发展的意识缺乏,这就使大多数的人怀疑低碳融资,甚至可能放弃对低碳金融的投资。

    (三)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够。大体上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的。但是,中国有很多的地方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不乐观,并不回应中国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只做表面工作;除此之外,在当前GDP增长的经济增长的模式中,很难去抑制一些地方政府投资的强烈希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主要污染和能源消耗规模就这样被忽视掉了。

    (四)低碳产业不能控制市场。这些年来,中国也慢慢的一步一步出现了低碳金融产业,其价格机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就导致了市场对旅游业的控制力度不足。就低碳产业总的来说,环保产业或新能源的发展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保障制度不完善,缺乏国家税收优惠,导致低碳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就目前的金融机构来看的话,在低碳产业的发展之中,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是无法分担的。金融机构过分的关注了企业贷款的安全因素和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低碳产业给社会带来的实际效益。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五)资金不足。因为没有政府的体制,造成了资金短缺,政府也没有去建立一些相应的营销管理系统。这样长期下来,将会严重阻碍我们国家的低碳金融体系迅速且健康的建立。现在的情况来看,相关的中介机构,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和专业投资风险分析机构仍然是相当的稀缺,这就是由于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

    (六)国家系统缺乏统一性。由于国家系统缺乏统一性,政策风险也较高,各国在不进行协商的情况下采用了自己的政策。从低碳金融经济自己的本身来观察的话,它也确实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其运作过程缺少了稳定性。上述原因导致低碳融资的不良发展。

    三、中国低碳金融发展对策分析

    虽然,中国的低碳融资历史很短,需要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为了在中国快速且健康的发展低碳金融,我们也必须要去正视困难,发现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金融的发展思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低碳金融。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增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到现在,中国对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具体规定。虽然赤道原则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宣传,但很少有人对此有回应。所以,我国应该尽快的增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完善法律制度,尽早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中,照顾贷款人的义务至少应该在相关法律中受到规范,也就是说在为项目提供资金的时候,贷款人就应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谨慎的审查和调查。除此之外,关于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的一些内容,也应该根据赤道原则相应的修改一下贷款协议的示范文本。

    (二)加强地方政府管控。在一般制度下,地方政府不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投资动力,严格控制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严格控制当地低碳经济非法投资项目,特别是坚决阻止地方政府引进高耗能项目。通过地方投资,实施低污染,低能耗,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则,实现目标。

    (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我们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虽然中国的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理解逐渐增加了,但与欧洲和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缺陷。各种各样的商业金融机构是难以实现对低碳金融业务的零投资的。所以,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就必须更加注重系统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加大力度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惩罚违反低碳经济的体制建设。我国应该多多借鉴国际经验,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贸易规则和市场管理的设计,才能尽快建立中国的低碳金融交易重点和市场。

    (四)加强防范国内和国际金融风险。我们要加强对新的国内和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平稳。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现有的经济模式的发展和改变,这将会对工业结构和经济模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变革过程中的话,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将必然的受到国內和国际金融机构或金融风险的影响。这就需要金融机构规范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从容应对财政资源的配置。对于面临新机遇的金融机构,他们也可以做好防范国内外金融风险的工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来讲,低碳经济是难以去预测的,风险也是难以估计,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对金融机构来说的话,金融机构应始终关注低碳金融体系的动态,采用基于过去国际前沿问题的合理预算,及时的避免风险。在任何时候提高警惕,思考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国内外低碳融资的风险,才是关键。

    (五)加强低碳金融人员培训。低碳金融业务将必然促进相关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说,对发展低碳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当前低碳金融专业人才的发展已然成为了发展低碳金融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低碳金融发展的之中的重要一步。低碳金融领域的培训专家培养是低碳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低碳金融专业人才发展的关键。对中国低碳金融体系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中国是急需要培养专业的低碳金融人才的。

    随着国内外低碳金融的快速的发展,研究发展低碳金融也已经成为了大趋势。目前,绿色产业革命伴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新的能源和能源保护,以及减少排放工业的基本内容都在悄然显现,对世界节能、低碳和绿色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低碳金融的发展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必须要重视低碳金融的发展。就现今的情况来看,低碳金融的发展还十分不景气。所以为其健康且迅速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的研究,各个金融机构也需要始终关注世界低碳金融发展的动态。做到随时了解,及时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同时,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政府体制也必须要尽快的加强以及完善。跟上世界国际的步伐,永远不让自己落后,在吸收借鉴的同时更多的去创新,这样才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面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 苗世清.浅析银行视角下山西省低碳金融发展—基于银行视角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

    [2] 李一维.低碳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1.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云南一村庄老少夫妻扎堆离婚

    5月19日下午一点半,80岁的单大爹拿着刚刚补办的结婚证,颤巍巍地坐在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便民服务中心二楼的椅子上。四十五年前,他的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