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不能再幼稚,有理不能太任性
编者按: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些班级事件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类型。怎么处理同类型的问题,大家通常会交流讨论。由河南省“十佳”班主任秦望老师发起组建的“8+1”工作室,以班会研究为核心开展研讨,对不同类型的班级事件集中分析内在规律,总结处理方法,提炼群体智慧,让班主任受益良多。本期起,我们开设《案例研讨》栏目,请“8+1”工作室的成员与大家分享经验,并探索好的工作方法,以带动更多班主任成长,敬请关注。
案例:
一天早上,碰见年级主任,他告诉我,昨天查寝时发现我班的两个学生打起来了。经过是这样的:小赵拿手电筒照了小张的眼睛,小张非常生气(他近视、散光,一直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追到小赵寝室打他,之后被拉开了。
上午第四节课时,我叫他俩到办公室,分别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让他俩交换看对方写的东西,说:“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你们互相看看对方的看法。”
看完后,我问他们:“现在感觉怎么样?”两位同学都低下了头。我看着小赵说:“你做的事情看起来就像小朋友的恶作劇,但对于别人的影响你没有估量。长大了,开玩笑的轻重要心里有数才行,幼稚的事情是不是该少做?”
小赵抬头看看我,没有吭声。我继续说:“其实,我也看到了你的成长,这段时间你都没有违纪,作业竟然都是A,还减了体重。我相信你肯定努力了,在自己安排的时间里坚持学习、运动,做得很好。”小赵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但是为什么犯这么幼稚的错误呀?你思考了没有?”小赵低头想了半天,说:“可能就是学了一天了,想放松一下,没有多想。”
小赵说得诚恳。回过头来,我又看看小张:“你眼睛近视,被强光照很生气,可以理解,但你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对的。”
小张反应比较平静,但还有点不服,好像打小赵是应该的。我又劝说:“小赵只是一个玩笑的行为,虽然有些幼稚,但不是有意为之。本来你是有理的,追到别人寝室打人,就变成了无理。听说你还拿了东西打人,万一打伤哪儿了,后果敢想吗?”我加重了语气,“和同学发生矛盾是正常的,男同学之间你打我一拳、我踹你一脚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拿东西就不一样了!”
缓缓口气,我继续说:“老师知道这段时间你的学习压力大,自己的高目标和现实的差距让你时常憋着一口气,是不是这样?”小张低着头嗯了一声。“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口吃不成胖子,有困难找老师,都能慢慢解决。”
我看差不多了,准备结束谈话:“在这件事情中,小赵你没有分寸,有错在先;小张你有事不好好解决,拿东西打人。你们俩可以说互有伤害,自己的伤自己养,自己的疼自己受,你们看成吗?”
他们都点点头。
“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很坏,所以我要在班里对你们进行通报批评,并且每人扣量化分5分。以后凡事要多想想,事情就到此为止,两位握个手以示和解?”
他俩不好意思地看看对方,握了握手,显然已经不带情绪了。
交流:
侯志强:处理及时,公开公正,思路清晰,能够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不过有一点疑问,虽然事情处理结束了,但是小张好像不服气。
王成波:三点建议:第一,责任的划分。双方都有责任,轻重不同而已。两个关键问题:谁是事件的引发和挑起者?谁是事件的加剧者、恶化者?小赵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小张,小赵就是事件的引发者。小张在被照射之后,没有采取合理、合法的处理方式,而是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小张就是事件的加剧者。经过这样的调查之后,就可以让双方认识到自己在事件中的责任,减弱他们的抵触心理和委屈的情绪,为接受调解创造条件。第二,应该在班里召开班会,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尽量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第三,我们要告诉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可以告诉学生“三思而动手”:一思“你能承担后果吗?”二思“动手值不值得?”三思“你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哪些伤害?”让学生牢记这“三思”,遇事哪怕用几秒钟想一下,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王振彬:每到学期末的时候,学生学习压力大、烦躁,打架事件容易发生。我在处理时,会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写过程,然后引导他们不断补充细节。曾经有一次,我让两个打架的学生在办公室里把细节写了7遍。其实写得越细,解决越快,越公平公正。学生写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写着写着自己就明白道理了。还有就是要注意结合家长工作,不然可能学生这边处理好了,但是家长不愿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
魏俊起:我还和两位同学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小张的爸爸脾气比较暴躁,对孩子有一定影响。我将这个案例发到了班级微信群内,小赵的妈妈说,“我为儿子的行为向你和孩子道歉。对不起!”小张的妈妈说:“孩子们已经握手言和,他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去承担,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小插曲。”
邬宗炯:轻微打架事件,处理方式合理。两点思考:首先,魏老师在一开始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让学生无从辩驳,比如“你做的事情像小朋友,很幼稚”。 这种定性让孩子只好默认,有可能掩盖事件的真相。晓之以理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就是不仅要看到引起事件的表面原因,还要挖掘出引起行为和认知偏差的深层次原因,比如这次事件来源于玩笑,是因为两个学生压力过大需要释放,还是两个人有过矛盾,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其次,处理问题时老师的语言可以温和一些。比如“你没有违纪,作业居然都是A,体重也轻了”,这句话带有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假如学生敏感,那么评论学生的体重也是会构成伤害的。我觉得老师对学生劝解时,最好使用中性语言,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学生以往的缺点、隐私等。这样不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一定不会拉开你和学生的距离。
黄磊:我觉得这是两个同学之间的一个小玩笑,张同学似乎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对紧急事情的处理要有预案。
王磊:对于打架事件的处理我们应该形成规范的流程,这样我们的案例研修在更大范围内就有了价值。对于高中生,我认为情绪管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该教他们学会换位思考。
李磊:我认为张同学身上还有其他问题没有解决。作为老师,应该不断补充各方面的常识,比如强光手电筒的危害、公众场合该如何与人相处等。事实上,校园里面存在着不少暴力事件,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硬暴力往往对人体造成伤害,而软暴力会对心灵造成伤害。另外打架分为平等打架和不平等打架,所谓平等打架,双方势均力敌,互有伤害;所谓不平等打架,一方动手,另一方毫无还手之力。
豆志超:张姓同学存在着认知误区,反应过分激烈了,把一件小事演变成了暴力事件。我感觉班主任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过于温和,造成学生的违纪成本过低,埋下隐患。
贾大勇:打架事件的处理要及时公开,否则可能会酝酿连续的打架事件。如果连续发生打架事件,班主任害怕影响班级声誉不去声张,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很不可取。
赵文杰:案例的处理让刚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我感慨良多。高中时,我始终被打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我当时和其他班的一个“哥们儿”很要好。但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发现自己对他粗鲁随意的言行很反感。有一天晚上归寝后,我发现他竟然在乱翻我的衣柜。我觉得自己失了面子,一时气急,就随手拿起身边的扫帚挥过去。当时的自己是没有想过后果的,那个年龄的孩子根本想不到这些。
秦望:主观定性与客观分析——学生自己写事情经过,自己谈处理建议,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成长。在对事件的处理上先客观分析,再主观定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上策,这个案例如果教师介入太多,只能算中策。
总结:
打架原因:1.误解。打架的导火索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可能对一方是小事,而对另一方就是大事。像案例中的小赵同学认为用手电筒照一下就是玩笑,没什么大事;而小张同学就认为照着自己的眼睛有可能把眼睛弄坏,是大事。误解引起矛盾升级,演变成大事。2.看不顺眼。赵文杰提供的案例说明这一点,由于平时对这位同学就比较烦,所以就抓住小事将对方揍一顿。3.欺负人。班里有些老实或者木讷的孩子会成为调皮孩子欺负的对象。4.情绪冲动。有些孩子情绪易冲动,一言不合抬手就打,导致双方打架。
处理流程: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字:平、写、查、理、续。平,是指确保事情不升级,平息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最大限度减少对当事人的傷害,也平息双方家长情绪。写,主要是让双方当事人各自写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对这件事的认识,确保事情的细节描述清楚,写完互换看看是必要的,可以换位思考。查,就是查清事实真相及表象背后的原因,可以走访调查,可以联系当事人以前的老师、朋友、家长等。理,就是处理,会同德育处、双方家长、学生本人评判双方事理,进行对应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续,就是做好后续工作,如双方关系的修复、延伸问题的预防等。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些班级事件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类型。怎么处理同类型的问题,大家通常会交流讨论。由河南省“十佳”班主任秦望老师发起组建的“8+1”工作室,以班会研究为核心开展研讨,对不同类型的班级事件集中分析内在规律,总结处理方法,提炼群体智慧,让班主任受益良多。本期起,我们开设《案例研讨》栏目,请“8+1”工作室的成员与大家分享经验,并探索好的工作方法,以带动更多班主任成长,敬请关注。
案例:
一天早上,碰见年级主任,他告诉我,昨天查寝时发现我班的两个学生打起来了。经过是这样的:小赵拿手电筒照了小张的眼睛,小张非常生气(他近视、散光,一直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追到小赵寝室打他,之后被拉开了。
上午第四节课时,我叫他俩到办公室,分别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让他俩交换看对方写的东西,说:“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你们互相看看对方的看法。”
看完后,我问他们:“现在感觉怎么样?”两位同学都低下了头。我看着小赵说:“你做的事情看起来就像小朋友的恶作劇,但对于别人的影响你没有估量。长大了,开玩笑的轻重要心里有数才行,幼稚的事情是不是该少做?”
小赵抬头看看我,没有吭声。我继续说:“其实,我也看到了你的成长,这段时间你都没有违纪,作业竟然都是A,还减了体重。我相信你肯定努力了,在自己安排的时间里坚持学习、运动,做得很好。”小赵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但是为什么犯这么幼稚的错误呀?你思考了没有?”小赵低头想了半天,说:“可能就是学了一天了,想放松一下,没有多想。”
小赵说得诚恳。回过头来,我又看看小张:“你眼睛近视,被强光照很生气,可以理解,但你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对的。”
小张反应比较平静,但还有点不服,好像打小赵是应该的。我又劝说:“小赵只是一个玩笑的行为,虽然有些幼稚,但不是有意为之。本来你是有理的,追到别人寝室打人,就变成了无理。听说你还拿了东西打人,万一打伤哪儿了,后果敢想吗?”我加重了语气,“和同学发生矛盾是正常的,男同学之间你打我一拳、我踹你一脚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拿东西就不一样了!”
缓缓口气,我继续说:“老师知道这段时间你的学习压力大,自己的高目标和现实的差距让你时常憋着一口气,是不是这样?”小张低着头嗯了一声。“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口吃不成胖子,有困难找老师,都能慢慢解决。”
我看差不多了,准备结束谈话:“在这件事情中,小赵你没有分寸,有错在先;小张你有事不好好解决,拿东西打人。你们俩可以说互有伤害,自己的伤自己养,自己的疼自己受,你们看成吗?”
他们都点点头。
“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很坏,所以我要在班里对你们进行通报批评,并且每人扣量化分5分。以后凡事要多想想,事情就到此为止,两位握个手以示和解?”
他俩不好意思地看看对方,握了握手,显然已经不带情绪了。
交流:
侯志强:处理及时,公开公正,思路清晰,能够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不过有一点疑问,虽然事情处理结束了,但是小张好像不服气。
王成波:三点建议:第一,责任的划分。双方都有责任,轻重不同而已。两个关键问题:谁是事件的引发和挑起者?谁是事件的加剧者、恶化者?小赵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小张,小赵就是事件的引发者。小张在被照射之后,没有采取合理、合法的处理方式,而是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小张就是事件的加剧者。经过这样的调查之后,就可以让双方认识到自己在事件中的责任,减弱他们的抵触心理和委屈的情绪,为接受调解创造条件。第二,应该在班里召开班会,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尽量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第三,我们要告诉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可以告诉学生“三思而动手”:一思“你能承担后果吗?”二思“动手值不值得?”三思“你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哪些伤害?”让学生牢记这“三思”,遇事哪怕用几秒钟想一下,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王振彬:每到学期末的时候,学生学习压力大、烦躁,打架事件容易发生。我在处理时,会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写过程,然后引导他们不断补充细节。曾经有一次,我让两个打架的学生在办公室里把细节写了7遍。其实写得越细,解决越快,越公平公正。学生写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写着写着自己就明白道理了。还有就是要注意结合家长工作,不然可能学生这边处理好了,但是家长不愿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
魏俊起:我还和两位同学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小张的爸爸脾气比较暴躁,对孩子有一定影响。我将这个案例发到了班级微信群内,小赵的妈妈说,“我为儿子的行为向你和孩子道歉。对不起!”小张的妈妈说:“孩子们已经握手言和,他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去承担,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小插曲。”
邬宗炯:轻微打架事件,处理方式合理。两点思考:首先,魏老师在一开始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让学生无从辩驳,比如“你做的事情像小朋友,很幼稚”。 这种定性让孩子只好默认,有可能掩盖事件的真相。晓之以理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就是不仅要看到引起事件的表面原因,还要挖掘出引起行为和认知偏差的深层次原因,比如这次事件来源于玩笑,是因为两个学生压力过大需要释放,还是两个人有过矛盾,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其次,处理问题时老师的语言可以温和一些。比如“你没有违纪,作业居然都是A,体重也轻了”,这句话带有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假如学生敏感,那么评论学生的体重也是会构成伤害的。我觉得老师对学生劝解时,最好使用中性语言,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学生以往的缺点、隐私等。这样不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一定不会拉开你和学生的距离。
黄磊:我觉得这是两个同学之间的一个小玩笑,张同学似乎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对紧急事情的处理要有预案。
王磊:对于打架事件的处理我们应该形成规范的流程,这样我们的案例研修在更大范围内就有了价值。对于高中生,我认为情绪管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该教他们学会换位思考。
李磊:我认为张同学身上还有其他问题没有解决。作为老师,应该不断补充各方面的常识,比如强光手电筒的危害、公众场合该如何与人相处等。事实上,校园里面存在着不少暴力事件,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硬暴力往往对人体造成伤害,而软暴力会对心灵造成伤害。另外打架分为平等打架和不平等打架,所谓平等打架,双方势均力敌,互有伤害;所谓不平等打架,一方动手,另一方毫无还手之力。
豆志超:张姓同学存在着认知误区,反应过分激烈了,把一件小事演变成了暴力事件。我感觉班主任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过于温和,造成学生的违纪成本过低,埋下隐患。
贾大勇:打架事件的处理要及时公开,否则可能会酝酿连续的打架事件。如果连续发生打架事件,班主任害怕影响班级声誉不去声张,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很不可取。
赵文杰:案例的处理让刚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我感慨良多。高中时,我始终被打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我当时和其他班的一个“哥们儿”很要好。但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发现自己对他粗鲁随意的言行很反感。有一天晚上归寝后,我发现他竟然在乱翻我的衣柜。我觉得自己失了面子,一时气急,就随手拿起身边的扫帚挥过去。当时的自己是没有想过后果的,那个年龄的孩子根本想不到这些。
秦望:主观定性与客观分析——学生自己写事情经过,自己谈处理建议,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成长。在对事件的处理上先客观分析,再主观定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上策,这个案例如果教师介入太多,只能算中策。
总结:
打架原因:1.误解。打架的导火索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可能对一方是小事,而对另一方就是大事。像案例中的小赵同学认为用手电筒照一下就是玩笑,没什么大事;而小张同学就认为照着自己的眼睛有可能把眼睛弄坏,是大事。误解引起矛盾升级,演变成大事。2.看不顺眼。赵文杰提供的案例说明这一点,由于平时对这位同学就比较烦,所以就抓住小事将对方揍一顿。3.欺负人。班里有些老实或者木讷的孩子会成为调皮孩子欺负的对象。4.情绪冲动。有些孩子情绪易冲动,一言不合抬手就打,导致双方打架。
处理流程: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字:平、写、查、理、续。平,是指确保事情不升级,平息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最大限度减少对当事人的傷害,也平息双方家长情绪。写,主要是让双方当事人各自写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对这件事的认识,确保事情的细节描述清楚,写完互换看看是必要的,可以换位思考。查,就是查清事实真相及表象背后的原因,可以走访调查,可以联系当事人以前的老师、朋友、家长等。理,就是处理,会同德育处、双方家长、学生本人评判双方事理,进行对应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续,就是做好后续工作,如双方关系的修复、延伸问题的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