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精神 推进精准扶贫

    [提 要]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特质在中央苏区时期的集中体现,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推进精准扶贫是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苏区精神,有利于坚定干部群众扶贫脱贫的理想信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于更好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苏区精神;精准扶贫;理想信念;群众路线;清正廉洁

    [作者簡介]黄德锋(1976—),男,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和党的建设。(江西南昌 330108)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在80多年前在赣南广为传唱的山歌,正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象概括,也是苏区精神的生动写照。苏区精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和培育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1]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推进精准扶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一、弘扬苏区精神,坚定苏区干部群众扶贫脱贫的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实践证明,由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和围剿,怀着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不断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当前,奋力推进精准扶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同样需要大力发扬苏区精神以鼓舞斗志。因此,弘扬苏区精神,有助于坚定苏区党员干部和脱贫群众的理想信念,为完全实现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灵魂。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90多年来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讲话时,强调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3]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生存条件下,党员干部才能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不断开创革命发展的新局面。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们也要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扶贫任务而不断努力。因此,弘扬苏区精神,把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作为精神动力,对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强化道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他还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深刻阐述了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向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发出了争做新时代道德楷模的动员令。我国要实现精准扶贫,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考察干部的“德”。我们扶贫干部的“德”就是要为民务实清廉,心中装着贫困群众,有为贫困群众奉献的精神,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精准扶贫,不但要坚定扶贫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同时还要激发苏区群众脱贫的斗志。“扶贫要扶德”。在推进精准扶贫的今天,同样发挥着激励人心、增强信心、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这是我们推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精神源泉,也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5]“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6]在精准扶贫中,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无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同志在主政闽东地区时,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7]的理念,鼓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如江西石城县珠坑乡在精准扶贫中探索出一条“党建+道德扶贫”的实践新路子。珠坑乡的党员干部认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相比物质贫穷,精神贫穷问题更为严峻。面对这一困境,他们提出要抓“道德扶贫”,即以“党建+”为主线,以道德文化为引领和抓手,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在基层党建各个领域,凸显在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同时在道德扶贫中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狠抓文明新风的培育,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激励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动力。[8]

    二、弘扬苏区精神,在精准扶贫中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当时的苏区歌谣唱道:“干部常来我们乡,巡视我乡谈家常;油盐柴米样样问,温暖送到心窝上。”[9]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当前,精准扶贫是我国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可以有效地解决新的历史时期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的发展难题,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10]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11]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走近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用实际行动为扶贫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和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关心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这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涵。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2]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3]在那极端艰难困苦的苏区开创时期,千千万万苏维埃干部领导苏区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文化、教育等事业,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使苏维埃运动不断呈现出新的局面。

    当前,我国还有相当多数量的贫困人口,实现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艰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不断弘扬苏区精神中一心为民的群众路线中,要以更大的努力啃下精准扶贫“硬骨头”,才能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充分尊重民意、主动问需问计于民,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整村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切实保障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14]。

    弘扬苏区精神,贯彻群众路线以推进精准扶贫,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正是在以毛泽东、方志敏等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下,广大干部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老百姓谋利益,苏区面貌为之焕然一新。领导模范带头,则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苏区党风建设的一大特色。当年中共兴国县委提出,所有苏维埃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十带头”,要成为“四个模范”。苏区干部以行动带动群众,以品德感染群众,以服务融通群众,建立起了如鱼水、似骨肉的密切的干群关系。毛泽东同志就曾点名表扬了“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15]在全国许多地方的精准扶贫中,干部驻村扶贫,帮扶精准到户,真正做到直接联系群众,成为新时期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有的地方的党员干部还深入基层,收集社情民意,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写成《帮扶手册》,通过党建信息平台上传。采取“321”的帮扶形式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主动发放“帮扶卡”,通过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干群联系方式,不少地方建立集政策信息发布、社情民意传递、干部作风监测、应急事件调度于一体的群信通。通过市县机关干部挂点联系、乡镇(街道)干部分片联系、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的方式,构建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单元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力促干群牵手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形成干群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格局,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创新。

    在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都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最根本的宗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6]当时党和苏维埃政府满怀热情地关心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从而感召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全国成千上万扶贫干部响应中央号召,进驻贫困村,瞄准扶贫对象,敢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利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贫困问题,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以工作实绩回应党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

    三、弘扬苏区精神,在精准扶贫中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

    近几年,各级纪委对许多扶贫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曝光,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扶贫领域中出现的这些腐败问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党和政府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得到有效治理,确保党和政府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品格,是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早在苏区时期,我们党就非常重视队伍的清正廉洁,认为是否清正廉洁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苏区时期,各级党政干部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党风、政风都出现了良好的局面。当时担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经手的数百万元款项,一点一滴的都用于革命事业,自己一直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他说:“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7]为了节省开支和费用,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18]正是苏区党员干部这种清正廉洁的革命风貌,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此同时,为了使广大干部廉政清明、克己奉公,苏区职能部门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化行为一旦发现必受严厉惩治。在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前,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各部发表的审计报告说:“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19]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20]要实现到2020年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不但要精准扶贫,还要做好对干部精准定责、精准监督、精准问责,严肃扶贫脱贫工作纪律,强化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以及各类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坚决问责,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当前,基层干部存在的作风不严不實、侵占民利问题,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精不准、大而化之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会影响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果。唯有精准扶贫与精准反腐同步推进,才能杜绝扶贫政策在落实执行阶段的“最后一公里”腐败,贫困群众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脱贫“摘帽”。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在进展扶贫中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切实加强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21]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必须切实加强干部艰苦奋斗的作风建设,不断开拓进取,敢闯敢试,奋发有为,争创老区扶贫振兴发展的“第一等工作”。当前,贫困地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做好群众工作还需要诸多的耐心,困难不少。瑞金沙洲坝镇扶贫干部张瑞玲深有体会地说:“在帮助村民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体会到协调方方面面关系的不易,理解了基层和群众办事的艰辛,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促进了自身作风的转变。”[22]因此,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上率下,不怕苦,不怕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深入扶贫一线,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不断攻克贫困难题,切实推动精准扶贫任务全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会增添很多正能量”[23]。毋庸置疑,在80多年前形成的苏区精神中蕴含了无限丰富宝贵的“营养剂”和红色基因,是我们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强大的“正能量”。新时代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地区振兴,既是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神圣的职责和历史的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11]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6/c_127552761.htm,2015—03—06.

    [4]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 /08/c_128206459.htm,2014-03-18.

    [5]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5/c_11801 8119_5.htm,2013-11-05.

    [6]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习近平答中国扶贫关键三问[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29/7646305.shtml,2015-11-29.

    [7]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8]刘群楷,廖丽萍,熊鑫.关于“党建+道德扶贫”的探索与实践——江西石城县珠坑乡精准扶贫纪实[EB/OL].http://jx.ifeng.com/a/20160320/4385194 _0.shtml,2016-03-20.

    [9]危仁晸主编.江西革命歌谣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10]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6/c_1114394435.htm,2015—02—16.

    [12][13][14][15][16][1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方志敏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9]红色中华(第232期)[N].1934-09-11.

    [20]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1][23]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EB/OL].http://news.cctv.com/2016/04/27/ARTIkfGNiJu7KVOw9qGyg 4Ts160427.shtml,2016-04-27.

    [22]鐘李荣.赣州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综述[EB/OL].http://gz.jxcn.cn/system/2014/03/27 /013013307.shtml,2014-03-2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相关文章!
  • 习近平: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

    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一带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互联网+”对现代企业会计影响

    【摘 要】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互联网作为当下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在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谁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