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创意下的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赵世勇 李芷昱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不断发展,城市化走廊空间成为了需要关注的一个功能性区域。设计的方法是将城市街道两边的剩余空间重新塑造,并且利用都市化的街景来造就一个城市化走廊空间。因此,文章研究以社会化创意为理论切入点,将城市化走廊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上的再生可能性和多变性;通过空间上的造型、平面流线上的布局以及环境上的体验等几方面着手,提出一个适合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剩余空间 走廊空间 空间再生 场景交互 环境设计

    引言

    好的街道设计可以提供非交通性社会功能,比如聚会、集会、娱乐、生态和审美,不像车型道路把交通从-点转移到另外一点,街道的剩余空间绝对是一个捕获价值的有效平台。城市化走廊空间更是一个创意空间,它通过对文化艺术的融合和其自身实用功能性的挖掘,将会改造升级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剩余空间,体现其是价值型空间,进行空间上的再生;因此,城市化走廊空间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可识别性,通过与人的交互更能达到推广性的目的。

    一、溯源寻根一一城市走廊空间环境设计背景调研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等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得不利用好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剩余空间。其中,在城市的阡陌交通之中,其规划区域大部分都用于单一的车辆行驶来往,而车道两旁的走道空间,甚至多于用于行驶过往车辆的面积,无异于是对空间的浪费和不作为。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迁移人口如人潮般涌入城市,更是引发供不应求的需求量,而城市的剩余空间的利用,能够在相对情景下缓解空间的逼迫感。实质上,城市走廊雏形已有对空间的再利用,但是此类城市走廊空间只是仅在商业交易行为中有零星的利用率,并未形成规模化,且在规范化和形象度上有着参差不齐的表现力,甚至于违反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和维护,涌现出诸多社会问题。1.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是个极具时代性的空间再生项目,它既符合时下国情的要求,也是对于地方区域的一种新型规划形式导向。2.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作为一种特定的区域城市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是在现有城市交通空间的剩余利用率上的一种再突破,使其空间环境利用形式的多元化、大众化和效益的最大化。3.传统的城市走廊空间将其区域的利用关注点侧重于交通联系之上,然而,实质上,其利用效率不明显且过于单一化,需要探求其空间上的更多可能性变化。

    (二)社会化创意内涵与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于整体大众而言,社会化是传播、交流和回馈。而创意则是需要技术的驱动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参与。于是,创意必须付诸于切实的场景化,在技术的驱动协助之下完成“创意”的“社会化”;社会化也可以理解为场景化,互动和沉浸式内容与消费者建立感情连接,消费者从被动的参与者变成品牌和产品营销体验者。社会化创意,通俗来讲,即是通过人们与场景的交互并作用于周围环境使之功能的最大化、大众化和多元化。城市走廊空间环境作为公共开放空间,除了衔接各个功能单元作用之外,更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使得城市剩余空间也能融合进整体之中。

    (三)课题研究意义

    本次课题结合设计三要素原则,主要从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三个方面,且与场景的交互作用紧密相联系来作为课题研究出发点,以社会化创意下的城市已死空间再生作为最终目标,分各个细节逐一分析,达到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与城市整体大环境的和谐化。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的各方面协调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城市化都会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而不断完善自身。單一形式的城市走廊空间已经在紧凑型城市规划空间中显得过于奢侈、冠冕堂皇。因此,此次课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进行搜集、分析与运用,赋予其具有因地制宜特色的社会化创意理念下的新型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

    二、社会诉求——国内外城市走廊空间的现状概述

    (一)国内城市走廊空间的现状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持续加快,而空间上的整体规划是符合一段时间的时代要求而兴起的一种城市化表现,它并不具备快速的反应机制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种种潜在的问题。于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走廊空间环境的发展与交通纵横的今天而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北京市城市走廊空间环境为研究参考对象,分析得出其城市走廊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可以借鉴之处。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定位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首都属于一线城市,其交通线路(如图1)分布更是四通八达,其城市交通的两旁空间(如图2)也就是空间上的剩余。就北京市城市走廊空间而言,仅是只有单一形式的行走功能,分布着三三两两宣传用途的广告牌,交互效率低下无法吸引住“过往来客”的注意力或目光。

    现今城市化进程中,文明、整洁城市的诉求大环境下,公共电话亭的存在早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了;早餐车和管理相对欠缺的交叉路口旁的早餐点设置(如图3),卫生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更是影响首都城市的大力整顿步伐前行,所谓餐桌、餐椅的占道使用,本已阻碍交通动线上的本质功效,仿佛所占的空间于私人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环境如此,位于居民居住空间的社区空间,其本质虽然也是公共空间环境,但其主要功能趋向于城市居民居住、生活、休闲娱乐使用,如设计一处专供社区居民绘画、涂鸦的文化墙亦或是类似于藏族人民信奉的经幡形式(如图4)可供借鉴,彩色布条遍布诸多山脉,除却自身的地方风俗之外,俨然已成为藏族地区的一大景观点。

    (二)国外城市走廊空间的现状

    西雅图(Seattle),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如图5),是华盛顿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美公认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更是美国公认的适宜步行的城市(如图6),步行交通规划在西雅图建设步行城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做到步行环境的分析和改善,西雅图政府基于三个方面分析,即一是在人口基数上进行步行环境的空间区域调查;二是针对步行环境主要适应人群分析等级层次进行GIS的叠加分析空间分布;三是道路功能分析,主要基于道路及其两旁相邻空间进行分析。综上三方面,西雅图步行环境提出“工具箱计划”,对于城市走廊空间进行再规划设计,西雅图的成功案例通过了公众参与进整个过程之中。

    三、予意于行——社会化创意下的城市走廊空间表现形式

    (一)集约化表现

    社会化创意下的城市走廊交易区域呈现集约化。土地的节约利用、集约利用始终是现代设计贯穿始终的理念。不只是交易区域,在社会化创意下,空间的立体化、多功能化即将成为设计的主流理念。如香港的“立体开放”模式,对空间立体化的运用。地面平整,规划得当,主要用于机动车辆的通信,空中的人行天桥四通八达,链接各处市政设施,实现人车分流。地下、地面、空中空间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还有美国的精明增长模式,包含了十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充分利用城市存量空间,避免盲目扩张。美国小石镇的城市化走廊设计是通过聚拢分散的文化机构,来设计出一种与之前不同的综合性用地方式。这个设计把居住,工作和文化结合到一起。设计方案依靠街景城市主义确保了在不同发展时期有连贯的可识别性。

    (二)多途径表现

    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引发的媒介融合趋势下,各个媒介完善自身的信息传播的路径和观念,整合信息传播渠道,实现媒介终端的多元化。

    如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涂鸦墙的设计,通过涂鸦和改建让墙面“活过来”,游客与环境不再只是单方向传输信息的关系,人们停留住脚步参与到与墙面的互动中。不仅增加了游客体验的乐趣,并且使整个街区更加富有活力。上海市金山区中央大道的道路景观设计,满足人对于街道景观多途径表现的需求。步行街周围的植物以及空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游客行走在其中,一步一景,景色丰富多变;随着车辆的行驶,街道外侧产生了不同的视觉变化;高架桥上,俯瞰整个街道,植物时而规整时而灵动,激发各个感知系统,从三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上营造全方位、多途径的感受。

    (三)丰富化表现

    社会化创意理念下的城市走廊空间意在让主客体之间形成更“大”的交互、反馈效益,因此,原本城市化的走廊空间环境将由单一行走模式的存在形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设置,使其更加内容丰富化;布局形式上,根据人流量、道路组合形式、具体功能布局区划等多方面排列,有规律、有规范,摒除原本的杂乱无章。

    例如,上海大时代广场上的耐克跑步体验站(如图7),其规划设计仅仅使用了广场的一小部分空间环境,它却将多种功能集中于一体化的设计无疑是对城市化剩

    余空间的尊重,其设计理念足以证明:一个拥有完整装备的未来主义风格的小型体验中心。美国小石镇的走廊设计用行人走道平台建立了两个城市房间。这两个房间支持非交通功能。城市景觀元素把街道和建筑内部相连接。小石镇的城市走廊不再以交通功能作为城市规划的重点,而是将互动性的步行环境作为优先考虑的要素。

    (四)关怀隆表现

    关怀性表现的存在也是对人性化的一个召唤,倡导以人为本。正如Vcare空间(如图8)为孩子带来欢乐、Vcare空间可以捐书换书、联通营业网点的续水站关注环卫工等;每个Vcare空间各具特色,个性十足。其中,Vcare关爱空间共分为六大主题,分别是救助服务空间、社区生活空间、健康运动空间、艺术科技空间、公益映像空间、儿童体验空间,并在商业mall、图书馆、文化馆、医院、体育场地、写字楼、星级酒店中建立全市连锁机制,而市民可在其中进行公益体验、心理咨询、阅读,包括开展免费公开课、沙龙、赏影会、读书会等活动,在这里,也许你能体验到“不一样的公益”。又如2014年广州设计周“城市公厕设计展”中,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可以解决路人的应急之需,像小孩临时尿急、吃坏肚子的人们,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城市公厕改造设计行动之中。“v”空间和城市公厕空间的呈现形式和定位可以适宜转换或改变,而其内涵同样能够在城市走廊空间中实行,甚至受众面更广、更全、更为和谐化。

    总结

    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主题,旨在倡导城市化进程中的剩余空间利用上,能够把不同领域的使用功能性以自然合乎人性化的规划布局结合得更为联系紧密,衍生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环境区域的利用新形式、新媒介、新手段,也是一种城市新概念的发展。城市化剩余空间的小区域再设计,实质是对看似已无实用价值的空间进行价值再生,即空间再生,而它带来的更多是为城市大众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点,丰富大众生活。

相关文章!
  • 有关电机故障及其防范的探究

    黄绍成 张守朋摘 要:电动机主要采取高压电机,其运行原理为电磁感应原理,所以其又被称为感应电动机。各种各样生产活动中,相对常用且常

  • 双目标控制选择Rayleigh阻尼系

    王淮峰 楼梦麟 张如林摘要: 合理选择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比例阻尼系数的振型频率对于准确计算场地地震响应有重要影响。提出以土层表

  • PM2.5的监测数据影响因素及控

    摘要:在我國PM2.5浓度的监测与分析过程中,受到较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出现治理浓度数据监测有误的现象,这些误差的带来对于制定P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