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日子”处长辞职是一面镜子
秦岭北麓子午街办子午村一间民舍里,租客王晓杰和友人围坐在茶盘边闲谈,山上接来的清泉烹着茶,路上捡到的花枝随意摆在瓶中,和竹帘、摆件衬出恬淡意境。只是摆在附近的3D打印机、电路板和几台数控雕刻机在提醒着客人,这里还是个微雕工艺制作间。据《华商报》报道,已届不惑之年的王晓杰最近正式告别公务员的工作,卸去刚得到不久的副处长头衔,开始他的创业之路。
如今,公务员辞职早已不再是“新闻”,不过科级以下的年轻干部方是辞职的主力军,像王晓杰这样的处级干部辞职并不多见。相比于船小好调头,王晓杰已年届四十,放弃既往的生活,选择从头开始,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毫不遮掩自己辞职的原因,“不能再这样混了。”不同于追求梦想等颇具情怀的辞职理由,不愿继续“混日子”的理由尽管直白,却更显真诚,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体制内部分干部“混日子”的弊端。
其实,干部“混日子”是个老问题。特别是面对正风肃纪的徐徐清风,少数干部为自己的混日子找到了新借口。他们或是抱怨纪律约束严了,束手束脚;或是抱怨物质奖励砍了,没有干劲;或是抱怨风险压力大了,官不聊生。拿“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来安慰自己,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来要求自己,满足于平平安安占位子,懒懒散散守摊子,庸庸碌碌混日子,最后年年都是老样子。
“混日子”干部虽然只是少数,却会引发涟漪效应,带坏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贻误人民的事业。虽然人人都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在生活中,扪心自问羞愧于“混日子”的干部或许有之,勇敢地迈出那一步的却并不多见,大多数还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地继续混下去。在此语境下,大胆地承认“混日子”是对自我清醒的认知,勇敢的选择辞职更是负责任的体现。
“混日子”处长辞职是一面镜子,既照亮了自己的前程,也为其他“混日子”干部指明了方向。干部“干”字当头,就要干事。干事是干部的本分和天职,不愿干事、不想干事的就不配当干部,不如主动辞职。当然,单纯依靠干部辞职来实现官场“自我净化”并不现实。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退出机制,让“混日子”干部混不下去,更值得我们深思。
读者 陈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