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索
陈锋花
摘 要:新课程教育在教育领域方面的改革实施要求的具体下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中心的思想已经逐渐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应该单纯由教师的讲课为中心,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课堂上学生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则有可能会使得课堂氛围不高,学习兴趣较低。从“以生为本”的视角出发,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下,“以生为本”成为目前教育所倡导的一个主要准则,这个要求的提出同时也是反映了多年以来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顺应潮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促进数学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都是以教师为授课的中心,模式较为单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听讲,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一般都是以常规提问的方式出现,创意较少。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评估也停留在成绩分数阶段,这样的判别标准其實是有一点狭义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就比较形象说明了上面所提到的传统教学里的模式问题。
数学这一门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让人头疼的学科,能够理解的学生就会很快掌握,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比较吃力,因此,学生就很容易在数学这一门学科里拉开差距。有的教师将学生的分数看得比较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自身的想法,传统教育理念对学生来讲是有一点不利于学习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培养也会得不到有利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显得很重要。
二、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前提
(一)以了解学生为切入点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并且能够考虑学生的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实践了解学生是一个核心。例如,小学数学“整十数”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到其实大部分学生对于整十数的组成认知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道具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探究,发现学生问题与兴趣所在。
(二)以客观分析教材为核心
开展有效的小学课堂之前还需要教师能够把握自身的教材内容,分析好教材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在一节课时结束以后也能够更加科学完善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
(三)以追求课堂有效性为保障
以上两个方面的提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被动地位会使得教学重点发生偏移。有效开展课堂活动还需要用情境呈现,生活经验等环节来进行辅助结合。
三、如何将以生为本的思想与课堂教学结合
(一)掌握巧设导入,做好课程引导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首先是关于实践导入,小学数学强调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认识三角形”新课开始前让学生寻找是三角形形状的具体实例;其次是关于复习来导入新课,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衔接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可以引导新知识的建立。
总之,导入的方法很多,但其重点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思考的独立环境,这一点就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二)重视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教师徐亚看到教学方法和课堂体验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激发主动学习欲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魅力。寓教于乐是这个方法的一个总的概括。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当中,教师可以从已经学过的三角形中来开设情境,从有趣的情境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过程当中,需要从常见问题入手,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三)通过分层教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生他们之间的认知能力,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接受教学,但是一个课时下来,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关于分层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提问要分层。知识的建构需要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但如果教师停留在简单问题的重复问答或者是较难的问题,学生要么会感到无趣,要么会被困难打击自信。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好问题的分层,层层递进可以照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
第二是教学目标分层。例如“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首先确保几乎所有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方法,体会运算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者需要引导鼓励一小部分学生在掌握运算之后,自身的概括抽象能力能够有所提升。
“以生为本”是目前教育者所倡导的主要原则,其就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的依据前提,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用多个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荣.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
[2]刘继新.以生为本,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