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孩子健康成长

    唐志忠

    【摘 要】 隔代教育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一种特有的、普遍的教育现象。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远离父母,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或其他畸形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本文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实况,就如何让隔代教育中孩子健康成长进行浅叙。

    【关键词】 隔代教育;载体;沟通;交流;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一、问题提出的原因

    我校地处城郊,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绝大多数学生属于进城租房户和周边农村的留守儿童。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60%以上是跟随爷爷、姥姥辈生活,属于典型的隔代教育。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学校非常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于2016年2月向湖南省家长学校申报了《家庭中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省级课题,借助课题研究来推动家长学校的工作,通过提升家长素养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的出发点

    我国民间早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虽不全队,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家长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家长扮演着第一任教师的角色。然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的身上。相对而言,他们现代教育观念欠缺,教育方式滞后,再加上年事已高,很多人只能是负责孩子的安全、温饱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肩负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替代他们的父母做好孩子心理的疏导、身心发育(发展)和心智的启蒙等工作。鉴于此,我们就如何让隔代教育中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子课题进行了研究。

    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特点: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却又生性敏感,不合群,很多时候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成绩不稳定等。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孩子因为在年幼或平时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如父亲的严爱、母亲的慈爱)、缺少对父母亲情的感悟(如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宽容),取而代之的是祖辈的溺爱或其他畸形的关爱(过度的表扬、一味地纵容、对待过错采取包庇和原谅的态度),使得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鉴于此,为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感受远在他乡父母的爱,教育孩子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对父母的关爱是比较模糊的。在他们看来,给自己零花钱多、满足自身要求爽快就是爱,而不合理要求没有满自己意、对自己提这提那的建议或做错事后的批评就是不爱等。针对他们这些片面的、肤浅的认识,我们每期都组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举行以父母关爱自己为题的征文竞赛、举办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借助这些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爱,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父母为自己生活学习所付出的艰辛,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务商是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从而让孩子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同时,为促进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开设亲情电话,在一些特别的日子(父母的生日、自己生日、学习取得进步时、老师表扬自己时等)凭班主任的证明,可以免费与爸爸、妈妈通话十分钟,让他们向父母献上祝福、分享成长的喜悦。通过这些方法,联络、培养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他们感受远在他乡父母的爱,从而激发他们为报父母养育恩而努力进取,慢慢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困境。

    2.勤于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家校联手及时鼓励、赏识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孩子天生对父母有依赖性,远在他乡父母对孩子的叮嘱和教导,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有促进作用的。为此,我们学校搭建了学校智能微信平台,让孩子的父母了解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情况,孩子在校的表现;每个班级建立了以班主任为管理员的微信群,我们要求班主任要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把学生表现好的一点一滴发送在微信群进行表扬,建议家长借助孩子好的表现多鼓励、肯定孩子,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无论多忙,我们都要求班主任利用微信(群)抽一些时间和家长沟通,就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私下交流,围绕问题与家长共同商议教育策略;建议家长无论在外工作多忙,都要记得孩子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父母适时的鼓励等。事实证明,借助微信(群)与家长一起引导、教育孩子是有效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他们理解父母的期待和增强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善于与祖辈家长交流,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祖辈对孙辈的爱是超乎寻常的,他们大多迁就孩子,容易形成“隔代惯”的现象,让孩子养成任性、依赖性强、情绪波动大等不良的习惯;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最后导致孩子我信我素、无法无天的失控状况;再加上存在代沟,对孩子的教育上或许与孩子的父母存在分歧,导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毕竟祖辈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影响大,故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方面是开好家长会,尽可能地协调好家庭教育中的各种关系,向家长传授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是要求班主任做到善于和祖辈家长交流,争取他們积极配合老师一起来教育、引导孩子,促进孩子向上、向善发展。在交流中,我们首先要对他们表达敬意: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悉心照顾,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同时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客观地指出,比如孩子比较任性、存在一些小毛病,离孩子父母的期待有一些差距;最后提出建议: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一起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小毛病。如针对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请他们配合老师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间接提醒孩子课堂才是学习的主阵地,一定要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孩子爱看电视,请他们监督孩子在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再看,并且要有时间观念,晚上九点必须休息;针对孩子作业马虎、计算易出差错,要培养学生认真作业、检查的好习惯等等。同时指导他们利用微信与老师交流,借助微信了解孩子的情况,交流、学习好的教育经验,引导孩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等,促成孩子稳步前进。

    总之,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对隔代教育家庭中孩子给以特别的重视,多途径引导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懂得感恩的道理,配合家长对他们施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家校形成合力,用真心和真爱去感动孩子、引导孩子,就一定会保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俊.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路径探析[J].传承,2014,(12):136-137.

    [2]戴斌荣.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教育问题与对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曹建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7,(05):37-39.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做一个追梦人

    陈宏梅记得第一次拿到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读本时,我欣喜若狂,那份激动,难以用言语来释怀。它是我的良师,亦是益友。或许用百年不遇来形

  • 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赵丹《韩非子·喻老》中记叙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不断恶化,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对方傲慢拒绝,蔡桓因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