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展开论述融合情感教育的学习驱动力

    闫苗苗

    摘 要:当今教育改革领域,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活动对学习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人的认知可以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的某种心理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驱动力,因此研究学习驱动力,需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驱动力 情感教育 自我效能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的和周围世界的知觉而定的,对于知觉和行为的关系,库姆斯等人认为不同的人既然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的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地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加以矫正,而必须着手设法改变他们的知觉或信念。

    库姆斯就曾经提醒教师说:“一个学生犯规,并不是他明知道错误而犯规,而是他知道自己那样做才能得到满足”。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经常不写作业,上课溜号,更甚者扰乱课堂纪律,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如果换一个读书的环境,同样那些学生,很可能就会有强烈的动机。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在某种情况下表现的某种行为,就必须了解学生是如何知觉该情景的。学校的要求有时不被学生所认同,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往往是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这些要求并不符合他们的知觉或信念。例如学生明知打架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仍然会那样去做,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以优异的成绩吸引老师的注意,因此宁愿用反常的行为来获得朋友的赞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两点突出的地方,一是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它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而世界上能够做到的人不到7%,大部分人没有达到高级心理需求目标,是因为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人的一生的发展时期,后天的努力与环境的影响制约着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目标,而要实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突破现阶段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智力因素,还有心智水平因人而异,就出现了差异性。二是体现自主性,怎样能让学生主动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得不提到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情感问题的核心,对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社会,学生厌学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逃避学习,有些学生过度焦虑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偏科严重,有些学生经历失败而不敢主动尝试。因此学生家长和教师想尽手段,迫使他们主动好学,但效果甚微。有道是,“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它喝水”。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学习动机本身也是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教师不仅要激励学生构建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而且也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一、提高学习动机的因素

    1.兴趣

    一提到学习,你的感觉如何?兴奋,焦虑,激动,还是觉得无聊,厌烦,甚至恐惧?目前,很多的研究者强调学习认知加工策略和问题解决过程。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学习﹑记忆﹑再现那些引起他们积极情绪反应的事件或活动。认知学习理论曾提到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我认为要想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首先必须落脚于学生感兴趣事物。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缺乏兴趣却是目前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特征的变化,低年级的学生对带有强烈的色彩变化事物感兴趣,动态的活动,设计角色扮演,都能吸引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减少了与学习形式的直接联系,而逐渐被学习内容所左右。所以,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要紧贴生活实际,我在物理教学中会引入很多身边的例子,为了引入大气压强,平时教学会用一个空气吸盘粘在黑板上,黑板上有灰尘,吸盘很难长时间吸附在上面,过一会儿吸盘就会掉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力使空气吸盘压在黑板上,为什么漏进空气后会掉下来?分析进入空气后,吸盘的受力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比如说讲述一段我在旅游途中所见所闻,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一次去往西宁日月山的途中,发现膨化食品袋在不断地膨胀,但是下山后发现食品袋又变憋了,这是怎么回事?就地取材,用身边的实例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地探索。

    在学校中,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学习成绩优秀,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秀﹑基础扎实的学生往往都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深入调查研究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发现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较低。

    2.信念

    人们是有自我衡量和判断能力的,持有特定信念和价值观的个体,他会权衡再三、然后决定对某件事情选择尝试或者干脆不试。其中和学习关系最密切的信念有:對成功和失败的归因;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一词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既然是依靠主观判断,那么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建立自我效能感,比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学生她的其他各科成绩很一般,但是物理成绩可以考到满分,班级里有很多物理学的不好的学生以她为榜样,遇到不会的题都会向她请教,无形中培养了一位小老师,而且同龄人之间可以很好地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此后的一段时间班级里又多出了一些示范个体。当一个人在群体中找到一个榜样,他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有时还会模仿他们的学习方式,他们认为,经常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接触,有一天他们也会变得优秀。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归因表述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因表述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念。例如,一个教师与一个正在解决问题的学生交谈,下面哪句话更有效呢?

    “我知道你很努力,我想这些问题对你确实比较难!”

    “我相信你只要再稍加的加把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归因理论,显然第二种会更加有效。第一种归因指向能力的缺乏,这个老师虽然可能比较关注学生的情绪,但是这无疑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相反,归因于努力不足显示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但是归因于努力的效果可能因为掌握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学习一门新的技术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须的,但是当他们的技能进一步提高时,他们更愿意归因于能力。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主体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改变主体以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每次考试后,我会让学生先自己纠错,查找错因,就是在训练他们进行归因训练,但是缺乏跟踪指导,有些学生进行了消极归因,归因于能力,或教师的授课能力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要慎用,但积极归因对差生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的不足,导致习得性无助,学习动力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积极归因训练,将他们从失望的状态解脱出来。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一些物理成绩差又缺乏自信的学生,在解答一些物理题时,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告诉他们这是努力的结果,而当他们失败时,告诉他们是因为努力不够。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仅形成了努力归因,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

    二、情感教育也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个体要想实现人生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启示我们,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才能满足更高级的需要。经过调查,我探访的学区的很多学生,他们的家庭有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还有父母长年外出打工的,对于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教育,罗杰斯认为,情感活动对人来说是最基本的因素。情感也是认知的动力,在情感的参与和感知下,个体的认知能超越单凭认知能力本身所达到的水平。因此,一旦人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被理解和接受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发生变化。我认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资质﹑性格﹑能力﹑志趣。实施因材施教关键是对学生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圣人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的学生也并不是人人都学得很好,成为贤人的,能有较高成就的也只是那几个人。不用刻意追求人人都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对于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育,我们应从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始,转变观念,为他们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安全的学习环境,提供积极评价,珍視这些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使其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好成绩,从而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2.主观能动性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一种现象可能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就是即便提供了情景,情景与教学内容有高度的联系,但是学生有时不会主动进行知识的迁移,整合经验与原认知结构中的要素形成正相关的能力欠缺,不知道怎样运用旧知,例如,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属于概念教学,初中物理有一节课是关于《压强》的概念引入,虽然学生学习了力,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教师用相同大小的力,但是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出现的结果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冲突,学生也会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共同决定,但是让学生去分析实际问题,比如沙发为什么会比硬板凳坐着舒服?学生认为受力面积减小导致压力作用效果不明显,很明显有一个理解漏洞,很多学生忽略压力大小的影响,虽然在两种情况下同一个人压力大小相同,但压力大小也对压力作用效果有影响,没有压力,怎么会有压力的作用效果。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迁移能力,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元认知能力,学会监督和调控知识,反思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结语

    影响知识学习的内部动机就包括学习动力和态度,如果学生学习知识时能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就更可能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学习。学生对学校及学习的态度影响其自身的投入程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现在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反而厌恶,逃避学习,一方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补课蔚然成风,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减少,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学习无用论的观念荼毒人心,应试教育形式下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他们认为虽然接受了长期的学校教育,可是似乎并没有学到什么实用的知识,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观念随着他们的后代的出生,并没有消失而是愈加深刻,因为学习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做学生的生活导师和学习的引路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引入情景教学模式,多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科素养,让知识能真正学有所用。

    虽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着弊端,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它的一些先进理念指导教学。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真理都不是绝对的,只要我们能够吸取前人经验,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理论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取前人之长补今人之短,在教学道路上实践和应用,就有可能不断接近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高中体育教学的互动教学法

    燕鹏程摘 要: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教师在具体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空间,还应该

  • 解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策

    王健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作文主要是利用文字的方式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写作难度较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