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考核方式研究与实践
高登
摘要:文章针对“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考核方式存在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局限、考试结果唯一等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方案。除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外,增加课堂表现、课内项目、期末综合项目、期中理论测试、创新项目等考核环节,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考核方式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创建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能够将SQLServer与.NET程序开发工具结合开发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1]。
该课程是学校国家骨干校建设课程,在课程建设期间,按照项目化课程建设理念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考核方式的选择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否全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该课程在改革前存在着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局限、评价结果失真等问题,通过对原有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并经过3年的改革实践,总结出相关的经验。
1课程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考核原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平时考核主要通过出勤率和平时作业进行考核,各占20%。期末考核采用理論试卷闭卷考试的方式,考题包括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考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及综合应用题。
本课程原有考核方式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考试结果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平时考核的评价只通过出勤率和作业进行计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期末考试形式单调,闭卷考试结果不理想。理论考核导致学生与教师只关注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成绩分数的简单获取,且一次理论考核无法确定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掌握程度。
(3)考试采用一套理论试卷,考核内容项目单一,导致学生不能创造性地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忽略了项目开发综合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4)期末考试结果唯一,理论成绩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原则,对“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思路如下。
(1)课堂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课堂实践演示、其他课堂表现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将这些分项直接纳入最终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由课堂内项目、课堂外项目、期末综合项目完成的情况共同确定学生技能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化课程的过程管理,随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作业等情况,实时向学生公布平时分数,督促提醒学生改进。
(4)实施创新鼓励加分制度,除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项目外,学生在期末项目中选择趣味性、实用性的项目,则给予最多不超过10分的创新鼓励分。
3课程考核方式模式改革的实施
按照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综合化、成绩评定科学化的改革思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采用“平时态度考核+过程技能考核+理论试卷考试”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课程总成绩为100分,最终成绩由平时态度成绩、过程技能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及鼓励成绩4部分组成。
3.1平时态度成绩
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共20分,以学生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为得分依据。
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教师每堂课课前均进行点名,并实时记录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该项成绩的基数为10,采用减法进行计分,下限为0。学生无故缺课一次扣2分,缺课5次,此项成绩为0分;缺课5次以上,本门课程不允许参加考试。无假条请假等同无故缺课;有假条请假一次扣0.5分,病假、不可避免的事项除外。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通过每堂课点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职业素养。
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记录学生课堂发言、讨论、演示、指导他人等课堂参与度情况,每次课据实统计。该项成绩基数为0,采用加法,上限为10。其中举手发言、操作演示等其他正面的课堂行为,每次加1分,而对不带书、吃东西、玩游戏、打电话、玩手机、不按要求上课等负面的课堂行为,每次扣1分。通过实时公布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分数表彰及口头表扬,激励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度,并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及大胆表现、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3.2过程技能成绩
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由课堂内子项目、课后项目作业以及期末综合项目3项构成,以学生完成各项目情况为得分依据。
课堂内子项目占总成绩的10%。教师在课堂上随堂布置一些与本堂课知识点和技能相关的小项目,考核要点是课堂中要求学生当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教师实时记录学生实际完成情况并在下课前实时通报,最终该小项成绩为所有完成子项目的平均成绩。该项内容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单一知识点和技能点,培养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课后项目作业占总成绩的20%。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布置一个小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考核要点是该单元相关的需要学生课后巩固、拓展与灵活应用的知识和技能点。该小项成绩的计算同样是求各项目作业的平均成绩。该项内容考核的是学生对单元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项目占总成绩的20%。课程即将结束前两周,所有知识和技能点均己完成授课。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项目组,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库中的项目。项目小组分工并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项目的设计开发并进行答辩。设置项目组长,及时记录各成员的参与情况。考核要点是学生对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档写作、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该项内容的评价采取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组内互评占总成绩5%,组间互评占5%,教师评价占10%。
3.3理论考试成绩
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共30分,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理论测试。期中测试占10%,在学完T-SQL查询语句后由老师组织在课堂内进行,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便于老师和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前段学习内容以及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根据期中测试的结果,教师分别对不同成绩等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复习和指导。期末测试占20%,在学期期末由教务处统一组织闭卷考试。期末理论测试的试题来自于试题库,对该门课程教学目标中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以此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3.4鼓励成绩
该项成绩为加分项目,分数为0?10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从生活、学习或其他领域中寻找更有实际意义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项目进行综合项目开发。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经历了3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平時态度考核+过程技能考核+理论试卷考试”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能够实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实时反馈,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4结语
课程考核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实施考核方式的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而言,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对老师而言,能够促进其进一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相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桃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4):128-129.
[2]张或,刘兆芳,姜淑娟,等.基于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