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冯国珍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之中起到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之一。以上海商学院为例,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7-016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通知,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尤其是院级党总支、系级党支部,离师生距离最近,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本文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和载体,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党组织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依据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人的品德形成也是其价值原则和社会规范内化的结果,往往都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意识形态中人的态度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它依次是顺从、同化、内化。他认为满足人们的期望和需求有利于人们态度的改变。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则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人的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
依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我们确立了“理解、认同、内化、转化、外化、践行”六步骤的学理路线来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指导。从理论层面上讲,正确的意识形态不是随意的、无意识的形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而是需要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长期性的培养过程。任何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都是被其他主体有目的性、有计划、有组织、长期的培育养成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一个高度上去看待这个问题,去制订、规划好这个培育计划,做到有领导组织,有明确目的,有详细计划,有可靠实施,顶层设计好了,大的方向有了,目标有了,才能有的放矢。
从实践层面上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两大步。第一步应该从理论学习、环境熏陶、主体参与入手,加强认知。第二步是搭建实践的平台,强化践行体验。打造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支教助学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将内化的优秀品质不断外化,不断践行和深入,形成一个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师生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层次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层次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高校师生要将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要尊重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力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把人的问题摸清楚,搞透彻,弄明白,工作推进起来自然顺畅。师生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建设的好坏与师生密切相关,要把握好师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好、理解好、关心好、服务好、引导好、教育好师生,让师生感受到组织的热切关怀,感恩于组织的深切厚爱,领会到组织的良苦用心,从而促使师生积极、热烈、踊跃地投身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潮中,做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弄潮儿。
(三)理论结合实际,因材施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区分层次,划分类别,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找到思想的共同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牢牢把握住一个“实”字。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虚无主义,拒绝形式主义,抵制教条主义,扎扎实实、踏踏实实,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实在,做细致,做认真。牢牢把握住一个“引”字。高校师生思想理念前卫,思维方式独特,求知欲望强烈,见解认识独到,是高校创造力、科研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但是正因为思想的活跃,师生们极易受到以西方腐朽文化为代表的不良思想的影响,易出现信仰偏差、道德滑坡、素质偏低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用“引”字。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思想工作,引而不堵。由于高校师生群体的特殊性,围堵、否认、拒绝其思想是存在较大阻力与困难的,要把握师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因材施引、施教,循序渐进,引导其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不足,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優秀性、先进性、重要性,充分了解各方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寻找共同点,把握契合点,凝聚各方共识,共同发力。
(四)改革创新,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运用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辟师生参与渠道,搭建师生展示平台,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才是驱动力,创新才是生命力。旧方法、旧观念、旧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不否认以前的方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毕其功于一役、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带来的只能是落后,求安求稳,不思变革与进取,已经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桎梏。师生需求在变,技术手段在变,只有善于运用“求变”思维,倾听师生呼声,关心师生关切,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为广大师生搭建舞台,才能让广大师生做改革创新的策划者、先行者。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全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教育為本,秉持德育为先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教育始终,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学生,形成课堂上有教学、社会上有实践、校园里有氛围的多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防止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强调对专业知识的灌输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才能、轻道德的培养思维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弊端,也体现为整个社会评价体系的弊端。我们要打破固有的认知评价模式,提高德育地位,制订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国家发展利益,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
要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责任,从组织上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系列决策、指示、精神,从政策上提升工作的迫切感、使命感;要提高行政、工会、妇联、团委等多部门参与度,从力量上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要有创新的意识与魄力,要敢于创新,调动组织的创新力量,要有创新的思路与畅想,要联系实际,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做到思想观念更新、工作实践创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其与校园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认认真真探寻融合促进机制,扎扎实实推进领导保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优化组织流程,严格制度考核,落实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责任,要坚持全校发动,广泛发动,全校参与,深度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具有先进性、优越性、迫切性的全民运动,任何人都应该参与其中,不应置身事外,与己无关。从党员层面看,通过学党章,学讲话,观看教育视频,参加党员素质大讨论等有效形式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提高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育人的先锋带头作用、典型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党员队伍中形成重党性,讲道德,爱工作,乐奉献的良好局面。从学生层面看,要善于利用各方条件,充分发掘相关资源,主动把握舆论导向,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现榜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先进,敬典型,颂榜样的良好氛围。
(四)大胆改革,发挥教育机制的督促保障作用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奖励与教育并重。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奖励与教育作用,使评价考核体系制度化、规范化,使个人自律与组织监督相结合,突出德育考核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党团员发展中,纳入相关德育指标,德育评价不能成为假把式,虚样子,要真落实,让思想品德好,学业工作精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五)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全方位实践平台
知易行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一个“行”字上。通过组织爱心公益、科研发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支教助学、勤工俭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践行活动,寓教于“行”,化教于“行”。上海商学院以“云南德宏”为代表的四支支教助学团队,每年都会通过募捐,义卖,收集废旧饮料瓶、报纸书籍的方式筹集善款,利用暑假分赴云南、贵州、河南等地进行支教助学,不但在物质上给予贫困地区孩子些许帮助,更送去了知识,送去了外面世界的见闻。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暑假,“云南德宏助学团”的老师同学们,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筹措相关费用,发起了“沪黔情、体验行”贵州山区师生来沪交流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科学方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高大上”,也不是教条主义的说教,要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细做实做深做真,就必须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扎实可行的方法,因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达成目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支撑。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谈情谊讲感情,以情动人,以爱动人,贯彻“客观、公正、包容、尊重、理解、关心”十二字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有力地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将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相结合,在做好大量有意识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的寓教于乐活动,通过环境熏陶、氛围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教化人。另外,要区分主次矛盾,把握工作重点。凡事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的工作能力和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但我们面对的任务很多,矛盾很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区分好主次矛盾、工学矛盾,把握好任务难点、工作重点,联系实际,随机应变,合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七)与时俱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校园文化宣传体系
适应互联网新发展,建立网络宣传主阵地。网络发展迅速,信息量指数式增长,传播时裂变式扩散,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学生逐渐放弃纸质阅读,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普及性、趣味性,网络已成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空间。面对新变化新挑战,要积极调整应对策略,适应学生接受信息的新特点,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建立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学生网络聚集地宣传平台,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榜样典型宣传、热点舆论宣传,弘扬国家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八)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发掘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重读经典、高雅艺术进校园、论语新解专题讲座、书评比赛等形式,将优秀文化送到校园,送给师生。例如:上海商学院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源于《周易》《礼记》《抱朴子》三部经典,厚德为精神,博学为根基,经世为宗旨,济民为根本,勉励师生做一个德才兼备、胸怀天下、敢于担当、乐业奉献的人。每学期,上海商学院都会邀请上海艺术团来为广大师生送上传统文化的艺术大餐。利用重要节庆日、活动日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唱红歌”、“讲长征故事”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忆苦思甜教育、感恩教育,教育师生不忘本,记恩情,做到每个节日有活动,每个活动有参与,每个参与有意义。上海商学院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召集全校范围内的集会,通过庄严肃穆的升国旗、唱国歌形式,把爱国主义灌输到每个人的心里。
(九)改革校园传统媒体,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以校报校刊、文化宣传栏、校园广播为代表的传统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其影响力日渐弱化。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宣传体系肯定少不了传统媒体的有力支持,但我们要做到“四个更新”:更新装备,引进数码设备,提高节目制作能力,设立校园电视台,播放校园活动公益广告、风尚宣传片等;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摒弃一味的说教与灌输;更新模式,改变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互动提高参与度、关注度;更新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寓教于乐。
(十)培养塑造文化品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拓展校园文化产品线,适应不同的师生需求,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上海商学院建造了中国商业文化博物馆,打造了上商大讲堂、博约讲坛、青年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优秀社会实践展览等多个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百团大战、行者无疆”社团创建活动,极大激发了师生活力和创造力。
(十一)加强舆论监督与引导,保障运行安全
高校师生思想活跃,想法激进,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建立以基层辅导员为组织,学生干部为骨干的舆论调控队伍,划分责任片区,加强舆论监督,因势利导,强化引导,弘扬主旋律,崇尚真善美,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对于发现的不良苗头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坚决抵制不良思想、有害舆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健全师生情况反映机制,构建一套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的保障机制,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确保校园人文和谐和穩定。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校使命[J].中国德育,2015(7).
[2] 陈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 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
[4] 刘伟桥,刘晶,陶雪慧.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5] 陶文杰,张正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责任编辑:钟 岚]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之中起到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之一。以上海商学院为例,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7-016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通知,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尤其是院级党总支、系级党支部,离师生距离最近,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本文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和载体,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党组织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依据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人的品德形成也是其价值原则和社会规范内化的结果,往往都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意识形态中人的态度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它依次是顺从、同化、内化。他认为满足人们的期望和需求有利于人们态度的改变。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则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人的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
依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我们确立了“理解、认同、内化、转化、外化、践行”六步骤的学理路线来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指导。从理论层面上讲,正确的意识形态不是随意的、无意识的形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而是需要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长期性的培养过程。任何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都是被其他主体有目的性、有计划、有组织、长期的培育养成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一个高度上去看待这个问题,去制订、规划好这个培育计划,做到有领导组织,有明确目的,有详细计划,有可靠实施,顶层设计好了,大的方向有了,目标有了,才能有的放矢。
从实践层面上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两大步。第一步应该从理论学习、环境熏陶、主体参与入手,加强认知。第二步是搭建实践的平台,强化践行体验。打造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支教助学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将内化的优秀品质不断外化,不断践行和深入,形成一个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师生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层次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层次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高校师生要将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要尊重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力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把人的问题摸清楚,搞透彻,弄明白,工作推进起来自然顺畅。师生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建设的好坏与师生密切相关,要把握好师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好、理解好、关心好、服务好、引导好、教育好师生,让师生感受到组织的热切关怀,感恩于组织的深切厚爱,领会到组织的良苦用心,从而促使师生积极、热烈、踊跃地投身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潮中,做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弄潮儿。
(三)理论结合实际,因材施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区分层次,划分类别,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找到思想的共同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牢牢把握住一个“实”字。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虚无主义,拒绝形式主义,抵制教条主义,扎扎实实、踏踏实实,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实在,做细致,做认真。牢牢把握住一个“引”字。高校师生思想理念前卫,思维方式独特,求知欲望强烈,见解认识独到,是高校创造力、科研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但是正因为思想的活跃,师生们极易受到以西方腐朽文化为代表的不良思想的影响,易出现信仰偏差、道德滑坡、素质偏低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用“引”字。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思想工作,引而不堵。由于高校师生群体的特殊性,围堵、否认、拒绝其思想是存在较大阻力与困难的,要把握师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因材施引、施教,循序渐进,引导其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不足,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優秀性、先进性、重要性,充分了解各方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寻找共同点,把握契合点,凝聚各方共识,共同发力。
(四)改革创新,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运用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辟师生参与渠道,搭建师生展示平台,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才是驱动力,创新才是生命力。旧方法、旧观念、旧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不否认以前的方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毕其功于一役、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带来的只能是落后,求安求稳,不思变革与进取,已经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桎梏。师生需求在变,技术手段在变,只有善于运用“求变”思维,倾听师生呼声,关心师生关切,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为广大师生搭建舞台,才能让广大师生做改革创新的策划者、先行者。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全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教育為本,秉持德育为先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教育始终,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学生,形成课堂上有教学、社会上有实践、校园里有氛围的多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防止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强调对专业知识的灌输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才能、轻道德的培养思维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弊端,也体现为整个社会评价体系的弊端。我们要打破固有的认知评价模式,提高德育地位,制订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国家发展利益,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
要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责任,从组织上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系列决策、指示、精神,从政策上提升工作的迫切感、使命感;要提高行政、工会、妇联、团委等多部门参与度,从力量上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要有创新的意识与魄力,要敢于创新,调动组织的创新力量,要有创新的思路与畅想,要联系实际,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做到思想观念更新、工作实践创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其与校园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认认真真探寻融合促进机制,扎扎实实推进领导保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优化组织流程,严格制度考核,落实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责任,要坚持全校发动,广泛发动,全校参与,深度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具有先进性、优越性、迫切性的全民运动,任何人都应该参与其中,不应置身事外,与己无关。从党员层面看,通过学党章,学讲话,观看教育视频,参加党员素质大讨论等有效形式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提高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育人的先锋带头作用、典型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党员队伍中形成重党性,讲道德,爱工作,乐奉献的良好局面。从学生层面看,要善于利用各方条件,充分发掘相关资源,主动把握舆论导向,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现榜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先进,敬典型,颂榜样的良好氛围。
(四)大胆改革,发挥教育机制的督促保障作用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奖励与教育并重。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奖励与教育作用,使评价考核体系制度化、规范化,使个人自律与组织监督相结合,突出德育考核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党团员发展中,纳入相关德育指标,德育评价不能成为假把式,虚样子,要真落实,让思想品德好,学业工作精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五)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全方位实践平台
知易行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一个“行”字上。通过组织爱心公益、科研发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支教助学、勤工俭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践行活动,寓教于“行”,化教于“行”。上海商学院以“云南德宏”为代表的四支支教助学团队,每年都会通过募捐,义卖,收集废旧饮料瓶、报纸书籍的方式筹集善款,利用暑假分赴云南、贵州、河南等地进行支教助学,不但在物质上给予贫困地区孩子些许帮助,更送去了知识,送去了外面世界的见闻。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暑假,“云南德宏助学团”的老师同学们,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筹措相关费用,发起了“沪黔情、体验行”贵州山区师生来沪交流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科学方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高大上”,也不是教条主义的说教,要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细做实做深做真,就必须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扎实可行的方法,因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达成目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支撑。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谈情谊讲感情,以情动人,以爱动人,贯彻“客观、公正、包容、尊重、理解、关心”十二字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有力地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将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相结合,在做好大量有意识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的寓教于乐活动,通过环境熏陶、氛围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教化人。另外,要区分主次矛盾,把握工作重点。凡事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的工作能力和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但我们面对的任务很多,矛盾很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区分好主次矛盾、工学矛盾,把握好任务难点、工作重点,联系实际,随机应变,合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七)与时俱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校园文化宣传体系
适应互联网新发展,建立网络宣传主阵地。网络发展迅速,信息量指数式增长,传播时裂变式扩散,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学生逐渐放弃纸质阅读,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普及性、趣味性,网络已成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空间。面对新变化新挑战,要积极调整应对策略,适应学生接受信息的新特点,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建立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学生网络聚集地宣传平台,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榜样典型宣传、热点舆论宣传,弘扬国家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八)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发掘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重读经典、高雅艺术进校园、论语新解专题讲座、书评比赛等形式,将优秀文化送到校园,送给师生。例如:上海商学院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源于《周易》《礼记》《抱朴子》三部经典,厚德为精神,博学为根基,经世为宗旨,济民为根本,勉励师生做一个德才兼备、胸怀天下、敢于担当、乐业奉献的人。每学期,上海商学院都会邀请上海艺术团来为广大师生送上传统文化的艺术大餐。利用重要节庆日、活动日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唱红歌”、“讲长征故事”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忆苦思甜教育、感恩教育,教育师生不忘本,记恩情,做到每个节日有活动,每个活动有参与,每个参与有意义。上海商学院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召集全校范围内的集会,通过庄严肃穆的升国旗、唱国歌形式,把爱国主义灌输到每个人的心里。
(九)改革校园传统媒体,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以校报校刊、文化宣传栏、校园广播为代表的传统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其影响力日渐弱化。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宣传体系肯定少不了传统媒体的有力支持,但我们要做到“四个更新”:更新装备,引进数码设备,提高节目制作能力,设立校园电视台,播放校园活动公益广告、风尚宣传片等;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摒弃一味的说教与灌输;更新模式,改变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互动提高参与度、关注度;更新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寓教于乐。
(十)培养塑造文化品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拓展校园文化产品线,适应不同的师生需求,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上海商学院建造了中国商业文化博物馆,打造了上商大讲堂、博约讲坛、青年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优秀社会实践展览等多个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百团大战、行者无疆”社团创建活动,极大激发了师生活力和创造力。
(十一)加强舆论监督与引导,保障运行安全
高校师生思想活跃,想法激进,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建立以基层辅导员为组织,学生干部为骨干的舆论调控队伍,划分责任片区,加强舆论监督,因势利导,强化引导,弘扬主旋律,崇尚真善美,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对于发现的不良苗头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坚决抵制不良思想、有害舆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健全师生情况反映机制,构建一套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的保障机制,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确保校园人文和谐和穩定。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校使命[J].中国德育,2015(7).
[2] 陈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 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
[4] 刘伟桥,刘晶,陶雪慧.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5] 陶文杰,张正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