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陈建军
【摘 要】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应适应和服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这一教育的需要,教育侧重点也应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知历史、分析社会实际、解决社会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本文作者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在实验班的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化零为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专题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循循善诱,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精心选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重视,只讲授知识而不发展学生的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广度、深度,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就会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应适应和服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这一教育的需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育侧重点也应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与社會》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知历史、分析社会实际、解决社会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我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将原来的课时安排作了适当的调整,在每节社会历史课中拿出十分钟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将这种方法称为每课“能力锻炼10分钟”。在每节社会历史课的“能力锻炼10分钟”里我精心设计了能力锻炼的题目,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对社会历史知识温故知新,能积极思考、掌握要点、理清线索、提高兴趣、锻炼能力。
一、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让学生在故事教学中领悟情感。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在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感情培养中,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的特点来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应用故事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情感领悟是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历史人物的奇闻异事,以及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步放宽思维活动的范围。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配置课堂教学时间,尽量在每堂课中都设置5分钟左右的谈论环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讨论题目,进而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中,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情观念。
二、化零为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历史的知识点浩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总有相似的历史现象或相近的历史事件散见于教材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将同类事件归类整理,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消化,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如我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内和课外的历史资料,结合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归纳这两次战争的背景、发生的经过和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又如在中国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要记住这些条约对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我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抓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了这一过程的形成。从此,中国人民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找出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揭示历史事件纵向发展的必然联系,又反映事件内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归纳整理、概括总结找出事件中的个性和共性。在“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我让学生把用某个历史线索串成一个整体并表达出来,我加以适当的补充和点评,从而使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标新立异”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诸葛亮,笔者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及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笔者这样说以后,学生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用人多疑,不会招贤;事无大小,亲自过问;缺少勇气和判断等。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
四、精心选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和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能力、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整理和表述知识的能力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己读、思、写、说的能力。我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了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布置了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除了针对课文的不同章节精心选择一些练习题,在“能力锻炼1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练习外,习题在内容安排上也是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启发学生思考,弥补他们知识上的不足。练习题难度适当,一部分题目常带有启发性、探究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既学得生动有趣,又记忆牢固。
总之,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这也正是目前素质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课堂内容教学、课堂环节构建、课堂情景创设、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意义。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自身便是一种艺术。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在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合理、科学地运用教学语言,以致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7~238.
[2]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1,(9).
[3]徐国政.社会课如何进行图片教学——以“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