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王英春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孩子兴趣入手,把握住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知识结构间的联系,通过灵活多样的体验活动,扩大孩子的思维角度,唤起孩子的想象,才能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为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早期数学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感知经验性学习,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学习。最近经常听家长抱怨,说从1数到10都教了孩子好多遍了,可小孩子的记性太差,一心只顾玩,完全记不住。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总是通过动作进行的,孩子总是本能地从掰手指开始,或利用一些实物,进行合并和拿取的操作,幼儿的数学学习必须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强调“亲历学习”其实教孩子学习数学从来都不是靠记忆,而是靠理解和应用。
数学世界奇妙而多变,一个知识点有多种出题角度,如果仅靠死记硬背只能事倍功半,而且还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解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明了其中的分析过程,否则即便孩子能够记住2加2等于4,也有可能不知道4减2等于2;应用可以使孩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程度,进而使促使孩子更主动的学习,同样是1加1等于2,只在课上一遍一遍的给2孩子讲,不如提供给孩子丰富的学习数学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这些材料,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熟悉数量,用全身的所有感官尤其是双手去看、去摸、去摆、去拼、去搭;调动自己的左右脑去分析、综合、推理,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再是一种“接受学习”。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像梯子一样”,可以让幼儿自己采取主动,向着自我实现挺进。这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更深,孩子学的也更快。所以,笔者认为,强化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先说理解。能够理解数学题目中的具体算法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由于孩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孩子学好数学,应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意适当迎合孩子的喜好,进而激起孩子的兴趣。首先是以孩子为主体。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比如:孩子在认识数概念时,必须先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进而理解正数、倒数再到数的分解组合,再到加减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以孩子的掌握程度为标准而不能以老师的教学安排为标准。做到脚踏实地,针对孩子在课堂或课外出现的错误理解要及时纠正。其次是注意孩子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生理及遗传素质的差异,导致孩子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层次和接受速度也会不同,要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允许包容孩子出现错误,在表扬优秀儿童的同时不要伤到其它孩子的自尊心。最后是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据笔者观察,有些班级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基本是老师自己在讲,而有些班级的气氛就比较活跃,孩子遇见不懂之处或发现问题能够毫无顾忌地说出来,而且越是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孩子的进步越大。所以,老师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轻易批评孩子。
再说应用。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越是孩子不了解、不熟悉的内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越低,学起来就越吃力;越是孩子熟悉的内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较高,学习效率也较高。所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以孩子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为案例,让孩子融入其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孩子认识圆角分和简单加减法的时候,我设计过这样一個去水果店里买水果的游戏:部分孩子充当售货员,把每种水果标好价格然后摆放整齐,其他孩子充当顾客去水果店买水果,最后大家一起计算每人花费多少钱。组织这样的游戏能够大大加速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比一遍遍抽象的教孩子数数和加减法有效得多。
应用始于理解,理解促进应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要始终注意将二者相结合,帮助孩子在学前班打好基础,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