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围绕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产品基础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思路进行了论述,并从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展开了具体建设方案及教学改革的阐述,为现代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产品设计專业的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策略指导。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产品基础设计;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为满足无锡地区文化创新产业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开设了产品设计专业,并于2016年开设了产品基础设计课程,目前该课程是服务于“产品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学时48),已连续开设了4年,授课对象为本校产品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2017年11月起本课程作为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跨学科高职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2018年3月,在江苏省高校全面推进信息化课程建设的背景下,课程第一批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改造,并依托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尔雅学习平台,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教学,开启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现已在尔雅学习平台上线运行了2期,并面向社会开放学习;2019年10月,本课程被认定为首批无锡市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1 课程建设理念

    产品基础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职业性和前沿性,课程组织安排强调任务性和引导性,课程教学实施注重实践性、启发性和互动性,教学考核强调多元性和阶段性。课程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日常产品的改良及创新设计”任务为主线,以产品设计发展的最新动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为切入点,从发散产品创新思维和提高产品设计实践能力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开放式教学和多元优化的阶段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复杂产品设计奠定学习基础。

    课程设计兼顾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对接产品设计师所应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依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课程目标要求,将从企业一线收集到的产品项目设计案例进行了分解,将学习任务进行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的优化组合,及时转化、更新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课程思政内容无间断融入课程设计中,始终强调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产品设计,在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对生态改善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及责任感。

    2 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设计

    2.1 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展开课程设计

    课程围绕产品设计分析、产品功能设计、产品改良设计等典型任务,介绍了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思维方法、功能实现方法。课程围绕产品设计的工作流程展开:培养学生从学会寻找到发现产品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进而分析研究问题—处理好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种相关要素—运用基本的产品设计方法进行基础产品的改良设计实践。

    课程基于设计工作的流程展开,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校园产品问题发现与改造设计”“日常废弃物设计与改造”“产品设计分析”“产品功能分析”“皂盒类/手机支架类产品改良设计”等作为项目实例,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分析及设计改良的能力,项目涵盖绿色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思维、产品功能设计等知识点,前期专项训练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符合学生学情特点,后期综合项目的来源为企业项目案例,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产品设计的相关知识,还能体验多个真实的项目设计。

    2.2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从2018级产品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起,产品基础设计作为本专业的课证融通课程,学生在通过相关前导专业课程与本课证融通课程的学习后,须参加“ICAD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工业造型”职业资格的鉴定,并在取得ICAD工业设计师D级职业资格证书后,本课程方能合格。

    3 教学实施过程改革

    3.1 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立体化课程教学过程

    产品基础设计课程教学按照项目导向和知识层次递进相结合的思路展开,在具体课程模块设计时,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步展开,实现教学整个过程的一体化。课前:课程回顾—新任务发布—案例分析与预习;课中:新课题引入—问题提出—理论引导与方法介绍—案例精讲—归纳小结—练习布置与欣赏;课后:拓展资源学习—学生作品辅导—教师线上线下点评—作品精修—完成成品及展示,并全程使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课程实训项目环节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入手,依托校企合作,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主线,按照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特有的“四段三化五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展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设计阶段实训内容的“职业化”设计是基础;项目实施阶段实训手段的“立体化”实施是途径;项目呈展阶段实训成果的“可视化”呈展是体现,与贯穿实训教学全过程的“五结合”评价方式交叉、贯穿、双向促进,形成了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呈展到项目评价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教学。

    3.2 创新考核及评价方式

    产品基础设计课程考核由线上考核和课堂考核两部分组成:线上学习成绩以出勤、视频观看学习、课堂或主题讨论、章节测验、考试等评价形式进行考核;课堂学习成绩以课堂出勤、平时作业、综合设计和考试成绩等进行考核。此外,根据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制定的“四段三化五结合”教学模式中的课程创新评价方式,具体实训项目的评价需要将“岗位能力评价与职业素质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线上团队评价与线下个人点评相结合”“成果评价与答辩评价相结合”。

    3.3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产品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除了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及学生讨论以外,还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平时练习)、项目式教学法(综合设计环节)、案例教学法(课程全过程贯穿)、微课教学(重点难点及前沿知识点)、现场教学(产品调研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尤其是充分利用了尔雅课程将任务点学习、讨论、投票、互评分、发帖等线上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课程更立体更有趣更具交互性,更符合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便于学生及时回顾或预习知识点,方便随时检验学习效果,并使师生之间就课程问题进行及时沟通成为可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产品设计探究性的学习。

    4 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4.1 营造多元的实践教学环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产品基础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目前,产品专业建有产品专业多媒体教室、产品专业机房、产品创新设计实训室、产品专业绘图教室、产品快速成型实训室共5个实训室,此外还和设计学院其他专业共享模型制作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等。授课及实训期间,教师、实验员全程参与指导,实训室平时也在指定时间内向学生免费开放。

    无锡帝造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无锡同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无锡凌永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产品设计及制造企业,也为课程提供了优越的现场教学条件和优秀的企业导师,校内外实践条件充分满足了本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4.2 提供优越的在线教学条件

    产品基础设计课程从2018年起,至今共有8个班级300多人次完成了在线学习。课程学习平台有各类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全部章节PPT、教案、作业项目、教学视频、微课、作业范例、学习拓展资源等,借助手机或电脑设备,师生能够在课上或课后随時进行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如预习、复习、拓展自学、发帖讨论、答疑、在线提交作业、教师批改点评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常态教学模式。

    5 课程教学效果及评价

    产品基础设计教师团队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艺术专业课程特色,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与企业导师一起设计了有特色的实践实训项目,及时通过线上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认真引导,及时辅导,在每学期分院、学校质控部、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考核和学生座谈会中,对本课程组授课情况及效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在线学习响应度高。

    根据学校校情分析系统及尔雅课程线上评价显示,因为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产品基础设计课堂活跃度变高,学生“我要学”的主观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度明显提升,与以往的课程相比,学生课上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能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完成各项任务点的学习、参加测试、在线提交课程作业,并根据教师的点评反馈及时修改完善作品。此外,本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在近年全国各级各类设计大赛中获奖30多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比赛中获得了3次团体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中获奖2项,学生还利用课程作品成功申报了外观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6 结语

    通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共建课程和专业交叉的人才培养等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产品基础设计课程建设与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任务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品教师团队仍需紧紧围绕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展开研究与探索,继续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创建更优质更多元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与学习方式,进行更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并推广辐射到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为高职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升级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来永.“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8):137-138.

    [2] 李歆依,刘宗明.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产品造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设计,2017(08):137-139.

    [3] 唐青.交互媒介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9(10):76.

    [4] 魏小英.《美术设计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现[J].流行色,2019(08):88-90.

    [5] 梁岩,徐强.数据可视化艺术类专业网络学习平台设计研究——以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聚合教育平台为例[J].美术大观,2019(05):148-149.

    作者简介:徐云浩(1981—),女,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造型设计系主任,研究方向:产品创新设计,设计教育与研究。

相关文章!
  • 论动漫IP升级视野下动漫产业转

    何映霏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扶持动漫政策的刺激下,动漫企业数量猛增,中国动漫行业也随之质变和崛起,就连当下最热的互联网“独角兽”们也想

  • 从祭孔仪式的乐舞看文化的传承

    付翠屏李鸿儒【摘 要】孔子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标志。本文记述哈尔滨文庙的一次祭孔大典仪式过程,从中深入

  •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

    姚瑞端摘要:文章从油画民族化和多元化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文化多元融合带来的油画民族化创新的合理性,提出了油画民族化创新的新思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