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索

张家勇
[摘 要]每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对社会急需的翻译人才的供应却不足。兼具良好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的大学生的欠缺与社会的急需形成了鲜明对比。翻译教学被忽视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偏颇,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从认识到传统观念、学生基础、教学方法、教材,制约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影响着有良好翻译能力的大学生的产出。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实现理想的培养目标,就要下大力气从上述几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04-04
翻译教学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更是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渠道。然而,兼具良好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的大学生的产出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并不理想,这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对外交流。这一点在新建的本科院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之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的通过率上。升格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了教学的风向标。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了革新,其中一项便是将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用时由原来的5分钟调整为30分钟,分值比例由原来的5%调整为15%。翻译分值的提升反映了大学生翻译能力日趋重要,更折射出考试委员会希望通过四六级考试改革来引导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翻译教学这个环节。然而,囿于升格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所学课文的重要词句进行英译汉或汉译英练习,一般不会专门进行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及传授,更多时候则是老师直接将教参上的课文翻译过来念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难以应付四六级考试的翻译测试,更难以解决日后与英语紧密关联的各类学习或工作难题。因此,如何革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合理设计翻译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较强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便成了重要课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不仅起步晚,而且在教育观念上狭隘,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方法滞后,教材选择受限,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
(一)传统观念制约
长久以来,在英语学界流行着翻译无理论的观点,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中更是如此。这种观点坚持:翻译教学重在实践,不需要讲理论。还有观点认为,翻译是一种灵感与悟性的碰撞,翻译工作者是有天赋的。许多翻译家未受过系统的翻译培训,同样能产出大量经典译作。因此,翻译不需要教,也不必学,翻译教学可有可无。更有人以为,翻译只是两种语言间的简单转换,只要通过输入足够的语言材料,拥有充足的词汇量和相当的语法积累,借助词典就可实现良好的翻译效果,因而不必将太多时间花在翻译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门的翻译训练上。各种认识误区及狭隘的观念使得翻译问题简单化、翻译教学边缘化。笔者也注意到,即使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题在2013年12月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中被赋予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仍没有一席之地。当然,不管是四六级考试还是学生期末英语考试,与翻译相关的考题都较为固定,且模式相对简单,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及学生不重视翻译教学,导致翻译教学的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学生基础制约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语法知识不全面,基础词汇量未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导致翻译能力低下。中学阶段迫于应付高考,学生一般是考前强记词汇,教学过程重视语法灌输,强调做题目。因而,翻译训练的时间不足,量不够,翻译方法少,学生说不出,译不了,基本无法应用。特别是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语法试题训练上,理论灌输有余,实践活动稀有,导致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薄弱。在翻译实践中,常出现词不达意、语法结构混乱、表达错误等问题,致使教师很难完全进行翻译教学,而是教学翻译和语言教学并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手段,在中学、高中以及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翻译,都属于教学翻译,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词汇、短语、语法结构或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夯实英语语言的学习基础。后者适用于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目的是了解一些翻译理论和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张培基,2009)。教学翻译对翻译教学的负迁移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致使教师难以开展翻译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英语能力只要把听、说、读、写学好了,翻译就会顺理成章了。事实并非如此。穆雷曾说:“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外语水平主要体现在口笔译上,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最终都要从翻译能力上表现出来。”(穆雷,1999)笔者认为,穆雷的论断同样也适用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的接受与输出無不依赖于与翻译的衔接。因此可以说,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欠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翻译实际上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只有对双方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有深入了解,翻译方可游刃有余。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往往认识句子中的单词或词组,却不能理解这段文字的真正含义。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源就是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限定了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制约
传统的课堂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控制着整个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亦是如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梳通句子、逐段翻译为主,学生穿插翻译为辅,教师对学生的翻译点评多采用纠错法,对难度大的内容有时就直接给出“权威性”的标准译文,其间省去了两种语言的比较、字词用法的推敲,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对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不足,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无法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亦无处了解自己的缺点。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篇章翻译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以篇章形式出现的翻译材料束手无策。
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不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诱因。翻译师资紧张,许多翻译教师并非翻译专业出身,缺乏翻译理论和翻译职业的背景。有些教师一直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工作,对于翻译和翻译教学仍处于摸石头过河和瞎子摸象阶段。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一般步骤是教师先介绍翻译方法和技能,然后通过例文进行分析、点评,再然后布置课堂练习,最后对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性发展,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缺乏对学生的引导,还容易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偏离素质教育的宗旨。同时,随着大学扩招和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例失衡,新增的教师也多为刚毕业的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更糟糕的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不少教师任教两到三种类型的课。备课、批改作业、科研、命题阅卷等各类工作,让教师累不堪言。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翻译作业,但由于工作繁重,精力有限,鲜有时间做深入细致的批改和点评,一般是教师提供翻译范文供学生参考对照。同时,考核评价难以对学生产生激励,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欠缺,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对于英汉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使其在实际翻译中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常见的应用文翻译(如求职简历、广告、产品说明书、商务信函等)无从下手。这样一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远远无法达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教材制约
面对新的学生,新建本科院校要采用新的教材,这势必要有一个新的探索过程来适应新的教学。纵观当下大多数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所用教材,基本是以读、写教程为主,辅以听、说教程。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中,单元练习中增加了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的单一的翻译练习版块。市面上还没有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专用教材,很显然,如果基于该类型的教材,翻译教学就很难开展下去。当然,有针对英语专业教学的专用翻译教材,但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各版本教材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促使编者注重教材质量,缺点是没有统编教材,难保翻译教学质量(曾建平,2010)。其中以张培基的《汉英和英汉翻译教程》使用最为广泛。然而,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非统编教材,总结看来,都有如下不足。其一,内容陈旧单一,且与需要相脱节。教材译例内容比较陈旧,且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政治、历史等方面。据统计,市场需求90%为非文学翻译 (李长栓,2004), 香港地区文学翻译比重已降到4% (陈善伟,2000)。其二,理論环节薄弱,偏重于翻译技巧和方法。教材除了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翻译史、翻译标准及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理论,其余内容都是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增词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并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又丰富了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难免走弯路。其三,重句子翻译,轻篇章的翻译。每一章节的译例几乎全部集中在句子的翻译上,在教材后面有大量的短文翻译,但对于短文翻译,教材只给出了参考译文,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基四,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适合教师讲授,却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偏重授之以鱼,忽略了授之以渔。
科学、系统的教材是翻译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总结来看,在当下,大部分高校使用的翻译教材都未能对翻译能力的要求及考核标准有明确界定。其次,尽管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拥有多部全国性的统编教材,但大学英语翻译类的教材却实属罕见。除此之外,在为数不多的翻译教材中,基本内容及框架大同小异,且教材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这便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另一个障碍。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路径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起步晚,翻译教学更是滞后。笔者认为,必须要认真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能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质性改革。
(一)提高师生对翻译教学的认识
要从理念上摒弃传统的“翻译无理论、无章法”“翻译无师自通”等狭隘观点。要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区别对待,摒弃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模式。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不但可以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而且在某些领域,如在科技翻译和专业翻译上,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要明白翻译作为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尺。它要求学生对译文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并运用扎实的语言基础客观、准确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更有益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把握。为此,各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更应当充分认识到翻译教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加大翻译题在教学测验中的比重,从而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与比重
所谓翻译教学即是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理解将一种语言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并运用这些理论、规律及方法去指导翻译实践,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目的。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高低。可见,翻译应当和听、说、读、写等英语应用能力训练一样,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具体来讲,新建本科院校应当适当提高翻译教学在总教学任务中的比重,使翻译教学和听、说、读、写教学并重。其次,教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各高校在翻译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不仅要注重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及目标,还要关注教学过程、方法、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目标的制订。同时,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学习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最好以40人为上限。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教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而就翻译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笔者认为,我们要坚持并深化两条道路: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教学。在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适当运用减译法、分译法、增译法、调整翻译法和语态转换翻译法。以“语言”为核心考察对象,阐释翻译中科学的语言转换原则,以实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当然,翻译的基本技巧不仅限于这六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具有普适性作用的前提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该部分的教学可以从细微处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翻译人文常识教学也不可忽视,总结说来,在翻译知识教学中,要系统的让学生明白翻译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哪些因素,同时又是如何反哺社会文化的。在翻译人文常识教学中,要简单梳理中国重大的翻译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与翻译相关的重要人物。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翻译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互动行为。我们并不希望大学英语教师督促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去从事文化翻译研究,去钻研翻译史,去背诵中国翻译大家作品,而是通过翻译理论知识和人文常识教学的合理嵌入,让学生了解语言差异、社会语言环境、译者主体、翻译发起人、权力关系等文化因子都与翻译有着关联。从学理层面进行翻译理论知识教育势必将有助于学生对翻译问题进行合理认识,避免将翻译简单化、公式化,为提升学生翻译能力铺设了道路。
(三)完善英语翻译教学条件
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明确翻译能力的培养要求及目标,了解翻译题材,如文学作品,常见应用文,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闻。其次,严格挑选、编订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最好是编写时代感强的翻译教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反映时代特征。翻译教材要体现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并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篇章翻译、英汉对比翻译、各类问题翻译、摘译、译述以及编译等。将实务翻译(如学术论文、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法律文件、国际会议资料以及出国留学旅游文件等)作为翻译教材的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通过竞争的方式吸收英汉基础好并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充实到高校英语教学队伍中,并不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以满足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需要。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还有明显的短板。高校应该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學习班”,也可以选拔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或培训,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三、结论
在中国,90%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翻译能力则是衡量这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尺。笔者所在学校为医学高校,医学与英语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每当有重大课题申报或是重要论文发表时,便会有非英语专业同事前来寻求课题或论文摘要的英文翻译,也有请求将全文翻译以便投稿给海外学术刊物的,且总认为短短的论文摘要翻译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完成。可见,要培养兼具良好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和技能,如果没有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就不可能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而在中国,学翻译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专业知识,在翻译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是科技知识的缺乏。事实上,任何处在学术前沿的科学家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们在做研究的同时,又翻译、引介西方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因此,培养和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迫在眉睫。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重视翻译教学这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改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翻译教学本身起步晚,所以要把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范畴,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让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翻译。这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还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来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英语翻译的教学条件,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促使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水平有新的突破。最后要注意的是,本文的讨论并不主张将非外语类专业学生与外语类学生同化,而是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中做翻译教学方面的改革。翻译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的游戏,而是涉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培养具备良好翻译能力又贮备丰富翻译知识的新型大学生成为时代强音。
[ 参 考 文 献 ]
[1] Nida,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鄄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Harmer,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鄄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蔡基刚.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1-7.
[4] 陈善伟.怎样教翻译理论[C].香港翻译学会,2000:357-389.
[5] 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6] 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11-12.
[7] 卢思源,吴启金. 展望 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41-43.
[8] 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9] 刘晓明,刘金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J].山東外语教学,2013(5):69-73.
[10] 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11] 罗选民,邵有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63-65.
[12] 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13]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14]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5] 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翻译,2004(4):59-63,291-298.
[16] 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426-435.
[17] 陶丽,王腊宝.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需求分析与反思[J].外语学刊,2013(6):109-113.
[18] 王玉西.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29-33.
[19] 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20] 文旭,莫启扬.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7-101.
[21] 魏令查.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2001(3):63-66.
[22] 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3] 严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4] 尹汝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我见[J].山东外语教学,2004(6):96-97.
[25] 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93-297.
[26] 周领顺. 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势在必行[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39-42.
[27] 曾剑平,林敏华.论翻译教材的问题及编写体系[J].中国科技翻译,2010(4):41-43.
[28]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文章!
  •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相结

    摘 要: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凸显的今天,面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小与大

    尹力小与大是一对反义词,在人们心中,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人们一向偏爱大,想成为大科学家、大商人、大学者,住大房子,赚大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