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以苗、畲两族银饰研究为切入点,从种类、图案以及文化蕴含进行比较分析,并尝试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域民族族源的构成和民族文化的异同,阐明民族审美文化表征下所蕴含的共性和个性,以此分析族源历史、文化认同等因素。
关键词:闽东畲族;黔东南苗族;银饰比较
0 引言
闽东畲族是聚集在福建省东部的少数民族,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2.87%,主要分布在福安、福鼎、三明、漳州、宁德、龙岩等11个县市内。畲族银饰种类繁多,图案简洁大方,2011年其锻制技艺被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黔东南苗族主要分布在凯里市和黄平、施秉、三穗、镇远、岑巩、天柱、锦屏、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丹寨等15个县市内,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43%。苗族银饰花样百出,和畲族银饰一样,主要有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等。由于工艺独特、种类繁多,2006年苗族银饰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银饰作为民族多元文化的载体一直备受各族人的青睞。苗、畲两族银饰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苗、畲两族银饰无不透露出这两个民族古老而传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表现出民族工艺美术的优秀特质。笔者试从苗、畲两族银饰种类、图案以及文化含义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域民族族源的构成和民族文化的异同。
1 苗、畲银头饰的装饰形象和图案寓意比较
畲族妇女最有特点的银饰就是凤冠。凤冠为纯银制作,首先以竹竿制成支架,然后在支架上饰以银饰及各种玉珠串,支架顶常常以红布裹紧。畲族凤冠的造型早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贵溪县志》就有记载:“女子既嫁必冠笄,其笄以青色为之,大如掌,用麦秆数十茎著其中,而彩线绣花鸟于顶,又结蚌珠缀四檐,服之刁刁然,自以为异饰也。”福建福鼎的畲族女子结婚时,常将头发绾成束,发髻堆于头顶,冠以尖形的布牛角帽,上连缀一块短银牌,冠正面系九根左右银链,链上悬坠着凤凰、鱼形银牌,与铃铛结合成面帘遮住脸。另外还有3束银头花围在额前,银花下系串珠、银片及各小件银饰。福安银冠也是以竹管制成支架,在红布包成的支架下挂一条一尺长宽的红绫。冠顶饰一块圆牌,牌面悬3块小型银牌,被称曰龙髻,象征着三公主的凤冠。苗族的银花冠类型很多,由银冠、银角或银扇组合而成。银冠由米花吊坠、7~14匹“人骑骏马”“十二生肖”和桐梓花构成。银角分为西江式、施洞式、丹江式等形式,图案为“二龙戏珠”。其体积硕大、繁重夸张。施洞式和丹江式银角稍窄。施洞银角又称银扇,中间两根长而两边短,角顶上有蜻蜓或蝴蝶图案。丹江式银冠分为银角和银雀两部分。银雀一大三小同栖息于一枝上。黄平式、革一式则由3层银饰造型组成,凤冠上有繁密的银花、翘立的银鸟,除此之外还有凤凰、蝴蝶、螳螂以及小米花吊穗,后面又有3层银羽,一层覆盖一层,外层8根过颈部,中层12根过肩部,下层5根垂至腰间。[1]苗族的银冠、银角和畲族的凤冠只在结婚和一些重要的节日佩戴。
畲族的“银凤冠”制作精美、造型独特,是畲族热爱生活的充分体现。传说在盘瓠与三公主成亲时,帝后赐给三公主一顶非常珍费的凤冠和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三公主像凤凰一样生活吉祥如意。三公主婚后与盘瓠王相亲相爱,生下三男一女。在女儿长大招婿时,三公主也赐予凤冠和凤衣,代代相传。因而,凤凰成了畲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物,有凤凰装饰的服装更是深受畲族妇女的喜爱。畲族妇女用红头绳扎的盘在头顶的发髻就象征着凤髻;在衣服、围裙上绣上各种彩色花边,象征着凤凰的颈、腰和美丽的羽毛;后腰随风飘动的金黄色腰带,象征着凤凰的尾巴;周身悬挂着叮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声声啭鸣。[2]以“凤凰”图案为造型装饰身体,体现了畲族的凤鸟图腾崇拜观念。中部方言区的苗族古歌中也有关于苗族祖先蚩尤头戴犄角率81兄弟与轩辕打仗的记载,同时在造物传说中苗族古歌曾叙述蝴蝶妈妈与水泡谈恋爱,生下12个蛋和苗族始祖姜央,然后由脊宇鸟孵蛋,才生出苗族的祖先,所以苗族“银冠”上的角以及众多的蝴蝶、凤鸟等造型同样有对苗族祖先蚩尤的崇拜心理和以鸟为图腾的崇拜心理。
从银饰的佩戴习俗来看,苗、畲两族都非常注重头饰装饰,头饰有着民族族徽的标志。畲族与东部方言区的苗族支系又有同样的盘瓠与高辛帝三公主成婚的故事。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苗、畲二族曾有密切的联系,只是在配饰上,畲族银饰简洁大方,苗族银饰则更为丰富和夸张。
2 苗、畲银饰的图案种类和历史源流分析
闽东畲族妇女结婚时除了头戴凤冠外,还佩戴的银饰有银钗、银簪、银镯、银圈、银牌、银戒指、银耳环。小孩也不例外。即使家境贫寒的畲族家庭,也会用铜来代替。畲族银饰图案多来自畲族的生活,银饰图案有龙凤鸟虫、植物瑞兽、鱼蛏蜂蝶等,反映了畲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民族缘起的神话传说。畲族常常把龙凤、麒麟等图案錾刻在银饰上,表达了畲族与汉民族文化交融的事实,从而深化了畲族的民族文化。另外,儿童帽饰上常缝缀有罗汉、纽扣,也表达了畲族人企盼孩子身体健康、快乐成长的含义。妇女展示的银饰就更多了,如项圈吉祥如意牌又称“长命锁”,它是典型的吉祥物件,具有护佑、慰藉心灵之意。牌的一面錾刻有牡丹,另一面錾刻“百家增寿”字形,具有富贵、长寿、吉祥之意。又如景星凤凰镯,“景星”是“瑞星”之意。“景星凤凰”寓意着吉祥如意。另外,还有3层八卦银牌,它由项圈、八卦牌、花篮牌组成。项圈代表团圆,银牌正面为麒麟送子,反面为八卦图案。花篮下挂铃铛,八卦牌喻寄着家庭幸福、子孙繁衍。而八卦脚镯则錾刻吉祥花纹“八卦”图纹,八卦为幸运图腾,可开运,避邪,招财,保平安。[3]如此之类美好寓意的银饰图案在苗族银饰中比比皆是,苗族银饰的题材主要来源于自然风物和苗族古歌。与畲族银饰相比,苗族银饰图案复杂,以重、大、多为美,而且想象丰富,人神幻化、动物嫁接的图案非常多,如银角上龙身牛角造型;银衣片上蝴蝶妈妈的人头蝴蝶身造型以及各种牛龙、猪龙、马龙、猴龙等银片造型。有着特殊寓意的银饰图案如银菩萨童帽饰,流行于清水江流域,使用时并排缀钉于童帽额顶。当地称童帽饰的人物为银菩萨,帽饰上人物造型为八仙多出的一个叫“老神仙”,即“太上老君”,苗族人说他是八仙的老师,缀钉的时候居于正中,具有庇佑儿童驱邪免灾、平安成长的功用。银盘圈和各式项圈则具有祈福保命的含义,蝴蝶形银吊饰上坠“五兵”具有避邪功能。儿童银手镯上坠有印章、锤子、葫芦、鼓、九太子等图案,喻示着小孩长大后要干一行爱一行,并且努力学习,不要顽劣。从苗、畲两族的银饰比较来看,两者的图案表现手法有明显区别,畲族银饰造型均相对朴实、具象和简洁。苗族银饰则显得稚拙、大胆且抽象。相同处在于苗、畲两族银饰的图案纹样都来自与山地文化相关的生产生活物件,而且运用范围广泛、丰富,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从二者的比较分析看,苗、畲两族有很多相似之处,且都有着关于鸟图腾崇拜和以盘瓠为祖先的族源传说,两族都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与苗族一样均发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4]苗族先民在历史上曾记载“居住于左洞庭,右彭蠡”之地(《路史·国名记》)。苗族曾被汉族称为“武陵蛮”“五溪蛮”等。从以上分析来看,苗、畲两族是有着亲缘关系的,只是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民族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蚩尤的族人从荆楚之地向西迁徙,另一部分则向东南行进,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格局。
3 结语
苗、畲两族都有着共性和个性的生态文化系统,银饰图案和题材类型共同担负着两族文字的功能,是两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以银饰文化的探究为契机研究苗、畲两族的历史源流、审美心理和民族文化,能够很好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方民族文化特点和传承保护民族艺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苑志贤.苗族银饰[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4.
[2] 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第四编)[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0:201.
[3] 林琴玉.畲族银饰的文化内涵探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66.
[4] 畲族[DB/OL].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信息网,2014-10-07.
[5] 吴微微,陈良雨.浙江畲族与贵州苗族近代女子盛装比较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3).
作者简介:田爱华(1976—),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