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结合
郭茹
摘 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大诗人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的确,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得其真谛,而要想理解更加深刻的道理,就必须要躬身实践。因此,在学习之外,适当开展实践活动,以实现学做结合,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个主流。基于此,针对青少年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学做结合;青少年;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重知必先重行。的确,学习就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成长为“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也才能培养一大批对社会发展有实际作用的人才。因此,在学生学习之外,开展实践活动,以促使学做结合,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就成为目前青少年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下面就是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而提出的几点浅见。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是前提
所谓实践活动的主题,即开展活动所围绕的中心,这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所以,如何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对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确,如果活动主题太难,不仅不容易落实,还会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便得不偿失了。而如果主题太过简单,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考虑,尽量使其主题既合理又可行。至于如何确定,教师可以遵循以下两个标准:
1.从青少年的兴趣切入
兴趣是青少年从事一系列活动的内在动力,虽然相比较课堂学习而言,他们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致更为高涨,但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也同样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便不能使实践活动的展开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一定要从青少年的兴趣切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至于如何了解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多留意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深入观察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活动主题。
2.考虑青少年的差异性
实践活动的展开,大多都是围绕青少年所学知识,以让学生在提升其应用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同时,也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学识水平的差异性。而且,在难度的确定上,也要以学生的学识水平为依据,这样才不至于使所选主题太难或太过简单,进而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当然,除了学识水平上的差异,在其性格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
二、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关键
1.结合活动中心及当地情况展开
开展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实践素材,这是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而在每个活动中心,可能都会由于方方面面条件的限制,导致某些素材的缺失,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师所在校区的具体情况展开。当然,为了使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的多样化,教师同样可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展开,比如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地貌特征等,这些都是丰富的实践素材,教师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使实践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2.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开展实践活动,注重学做结合,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综合素养,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就忽视这一点,而是应该始终将重心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比如,在一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強对青少年的指导与帮助
对青少年来说,其生活经验相对有限,而且目前课堂的教学又往往忽视学生的实践,这就导致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为薄弱,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指导不可或缺。的确,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虽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但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从而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活动开展后的评价是补充
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评价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的确,通过评价,学生才能对自身的表现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是提升学生信心以及促使学生针对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当然,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其方式,要尽力避免使用批评的话语,而是要采取鼓励的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评价这一补充,以起到锦上添花之效。
总之,在平时的组织与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展开探索与尝试,以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展开,从而实现学做的有机结合,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3(20).
[2]刘娟.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