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积分制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杨婷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系统性地从教学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出发,以群体成绩為标准,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解锁繁杂的智力工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双方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关键词:班级管理 ?合作小组 ?教学作用
引言
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影响班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小组积分制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干部、制订操作细则以及具体的积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提振学生精神,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效果。因此,针对小组积分制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学科、各学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教师为管理者与组织者,将不同数量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成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开展小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明确。首先,明确学生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科学、端正的教学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正视并积极落实这一点。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相处,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利用主导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其指导与辅助作用,如果教师不能进行科学指导,那么小组学习离预期的效果就会相差甚远。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从这个层面上讲,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学习方式之外,还可以满足更深层次的需求,推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部,学生个体间具有协调关系,学习小组间具有竞争关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组内同学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体,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数量通常比较稳定,以4-6名学生为主,每个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具有性别、成绩、性格特征等异质性,使小组的构成尽可能地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特征。由于每组中成员存在合理的差异,因此在班级中的小组之间形成了一个平衡且可比较的群体联盟。小组内部的异质性保证了每个合作小组成员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相互补充优势,从不同角度对每个人都有益。但同时,每个合作小组又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这一独立的形式使得各个合作小组质量相似,但又处于同一水平的竞争状态,这也为公平合理竞争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进行合作小组分组时,为了使每位成员的多样性与互补性得到发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等内容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混合分组。具体来说,在混合分组时应当考虑如下因素。首先,基于学生性别进行分组,通过在分组过程中进行男女混编,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更好地发现问题,男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女学生思维比较全面,通过多角度地思考观点可以丰富成员的认识与思想,帮助小组优质地处理问题。其次,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有的成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有的成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有的成员具有深刻的思考能力。将这些成员与不同的能力优势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还可以帮助每个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最后,基于学生个性进行分组,将不同个性的学生合理调配,如一个小组内有的学生性格活泼,有的学生性格内向,通过两者的结合与互补,前者可以驱使后者参与,后者也能够积极发言。
(二)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团队的主体,都与团队的成绩优劣息息相关。在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担负起相应的班级任务,负责特定的内容,其完成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成功,同时也对小组团队的成功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是团队的一分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一个学生的成功并不算成功,只有小组内每位成员都能取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输与赢的关系,而是每个大家庭之间的荣辱与共的过程。在责任感与集体荣誉的驱动下,学优生在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后,还要帮助后进生,保证自己所属的小组不会被个人的成绩优劣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
(三)合理设计积分机制,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进行积分机制设计,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采用“个人改进点”的评分方法,确保小组的所有成员无论其优点如何都具有相同的成功机会。它仅仅基于过去的一个纵向比较而不是与其他人进行的横向比较,从而给每一个学生都树立了一个信念——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比以前成功。其次,通过改变传统的规范参考评估方式,将小组内成员的平时表现和学业成绩按不同权重计算小组最后得分,保证德育贯穿始终,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成绩,忽略了学生品质、能力的培养。
三、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对全社会教育公平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公平原则是否体现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思考。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培养学优生为目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对学习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学生更加偏好,长此以往,教育的公平性必然会出现偏差。当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教育活动的公平性显现出来,每一团队每一成员都受到了平等的管理与活动权利,教育活动的开展关心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而是整个团队里的所有人。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发挥每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人翁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将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都将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建设者,都会在心里树立起责任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尽心尽力地为小组争取荣耀,这使得学生不仅在每一项活动中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将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管理是高水平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学生从被管理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过渡,通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开展小组积分制,强调学生自身的管理力量,学生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败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鼓励、自我思考,从自律、自理到自我完善过渡。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合作与竞争,建立科学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将使每个小组以及每位小组成员在努力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小组与班级目标,通过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一股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班级管理中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学会如果管理团队和自身,学会如何去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学会如何在竞争中成长,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结语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团队建设的优化、自由时空的构建、相互依存的形成、挑战学习任务的实践和实践评价的具体实施。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觀念的更新,还要注意优化管理方法,使学生的管理能够因人而异。评价也应具有多样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实践评价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分享与优化能力、总结和综合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1]付红.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1-24.
[2]姜春彦.小组合作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6.
[3]莫结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250-251.
[4]文国知.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10):214.